APP下载

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问题研究
——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

2020-07-08张江峰

国际贸易 2020年5期
关键词:遗产地文化遗产居民

张江峰

(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旅游增权问题研究多集中在乡村旅游地、生态旅游地及民族村寨社区等一些往往伴随土地所有权的地区,而另一些因不拥有土地权或丰富旅游资源而旅游失权现象较为严重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研究较少。基于上述考量,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会战在对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状况开展深入调研及对国内外社区旅游增权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循着旅游增权“是什么”“凭什么”“增什么”“怎么增”“增权为什么”的理论脉络,围绕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内涵、基础、内容、路径及目的等问题,尝试建构了一套有关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系统理论,著书《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于2018年11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全书共8个章节,分别为“绪论”“相关概念与研究述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基础”“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内容”“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路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目的”“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应用研究”“结论与展望”。其学术创新点主要包括:提出并论证“社区旅游增权的前提在于社区居民是否受到旅游发展的负外部性”的观点;丰富及拓展社区旅游增权的类型学研究;开发中国情景下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测度表;明辨及验证社区旅游增权与社区参与之间的“手段—目的”关系。

该书所指的文化遗产地社区,其当地居民往往既不拥有旅游吸引物本身的所有权,也不拥有旅游吸引物附着物(主要指土地)的产权,他们只是切实受到当地旅游发展的较大影响。具体到社区文化遗产地旅游增权问题,则剔除与生俱来的土地所有权(狭义乡村旅游),或自带的旅游吸引物所有权(狭义民族村寨旅游),而更多的是指向文化遗产景区周边社区。该书作者在2014年1月与7月曾先后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边社区的旅游参与、增权问题进行多次调研,发现两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状况、失权程度相近,认为亟需对此类社区的居民旅游增权状况进行有效测度,从而为旅游增权政策或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由于文化遗产通常涉及历史、地理、考古、建筑、宗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保护、管理及开发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大多数文化遗产地周边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弱,缺乏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且资本资源与关系资源普遍不足,即便从事保洁、售卖旅游商品、经营餐馆或家庭旅馆等基本经营与服务性工作,也在与社区精英、外来客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处于下风。那么,文化遗产地周边社区居民怎样才能实现旅游增权呢?作者通过建模分析得出结论:(1)从增权的层次看,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主要涉及个体、人际关系及社区参与等3个层次。当前比较紧要并且可行的做法主要是进行个体增权,集中发展文化遗产地周边社区居民个体的权利感,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效能感,唯有在每个村个体都平等拥有并且认识到自己拥有应有的权利,而且每个个体都有行动的能力来捍卫个人权利以后,才可能对所有的强制性权利或一切排他性权利都施以严格的限制,才可能实现人际关系与社区参与层次的增权。(2)从增权的方式看,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路径主要涉及制度增权、信息增权及教育与培训增权。其中,制度增权具有基础性地位,主要通过加快推进周边社区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以及在重视正式制度增权的同时辅以非制度的增权等路径来实现;信息增权主要通过完善旅游发展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机制来实现;教育与培训增权可以通过加强多媒介宣传、召开座谈会、开办旅游培训班,以及举办旅游知识与服务技能大赛等路径来实现。

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既是“让利于民”的善举或扶贫有效方式,又能助推文化遗产地的社区经济。现阶段大多数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尤其是对其旅游增权研究开了先河。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民在序言中赞道:作者作为青年旅游学者,在社区旅游增权研究方面不惮权威,敢于对社区旅游增权的隐含前提提出质疑……耕耘不辍。

猜你喜欢

遗产地文化遗产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