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禁区”
——内蒙古阿拉善电业局黑鹰山供电所的故事
2020-07-08本刊通讯员李东海关朕
本刊通讯员 李东海 关朕
5 月初,笔者走进胡杨林的“故乡”——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来到被誉为“生命禁区的光明卫士”——黑鹰山供电所,与供电所的8位基层员工一起度过了5天宝贵时间。
黑鹰山供电所,是蒙西电网最西端的基层组织,体量虽小,意义非凡。成立12 年间,黑鹰山电力人,夏不畏酷暑,冬不惧严寒,毅然扛起蒙西电网最西端1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座35千伏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以及黑鹰山镇13 家大工业用户以及周边的军、警、民约900 多人的供电服务,以无悔的青春与豪迈铸造出独特的“黑鹰山”精神,把“守望”“忠诚”“奉献”写进了荒茫戈壁滩。
“胡杨”,执着的追求
2009 年12 月31 日,恰是黑鹰山变电站(时称)值班员的换班时段。早上8点,3 位值班员高兴地上车准备回家过新年,没想到途中汽车的两条轮胎先后爆胎。他们跑到离边防公路5 公里外的山上打手机还是没信号。天寒地冻,3人只得蜷缩在车里等待援救。下午5时,边防连巡逻车用望远镜观察发现了这一险情,立即通报连队打电话请额济纳供电分局派车救援。不料救援车也迷了路,直到2010 年1 月1 日早上7 时才找到他们。摆脱险境后,大家悲喜交加地说:“在十几公里的路上来回奔袭,一来一往走了两年!”这段经历,第一任站长严新春终生难忘。
黑鹰山供电所“费”车,阿拉善电力人众所周知。据额济纳供电分局党总支书记张勇介绍,仅2008 年建站到2015年7年间,往返于黑鹰山的通勤车就报废了5台,这些车外表大都看起来很新,但是打开引擎盖到处是修补的痕迹,再看底盘大梁多处出现裂隙。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全区道德模范提名的苏依勒图在黑鹰山供电所“三进三出”,是该所的元老级人物,土生土长的黑鹰山人。父亲布和楚鲁曾担任该地区算井子派出所的第一任指导员,子承父业,毅然选择在黑鹰山坚守。
他向笔者讲了一个故事:2013年7月,黑鹰山连降暴雨,山洪冲毁路面形成了宽10余米、最深近2米的河沟。车辆无法通行,从山上湍急而下的洪水使边防连队的4级杆塔倒杆断线,造成线路跳闸。连队失电,水泵无法运转,边防战士饮水成了头等急难。此时,供电所的抢修车辆被截在了离连队不到10公里的河沟处。司机沿着河道来回奔波了十几公里,水太深,车辆无法通过。当年的所长李吉存和他当即决定,“抬”车过河。就这样,4 个值班员加1个司机,推着车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沟。脚掌被河底的石子、梭梭扎破了,他们硬是咬紧牙关,将装满抢修物资的车辆连推带抬移到了河沟对面。没顾上吃口干粮,他们便马上奔赴故障现场。经过两天的抢修,最终恢复了对边防连队的送电。
净水,梦里的渴望
黑鹰山,地处戈壁和沙漠交融之地,环境极为恶劣,曾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地区年降水量只有60毫米,蒸发量却是3000 毫米,一年有260 多天是5 级以上的大风天,冬季气温最低达零下40 多摄氏度,夏季室外温度最高达50多摄氏度。
当地百姓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黑鹰山,“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喝的是矿泉水(矿物质严重超标),住的是月球村”。
谈及当年的黑鹰山工作场景,50多岁的王爱军师傅趁笔者不注意悄悄的抹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地理环境的艰苦我们能忍受,工作环境的单调我们也能捱过,唯有生活中的用水问题是我们最大的困难。在这条G7公路开通前,我们的变电站值班员每十天换一次班,车辆在时有时无的‘搓板路’上一直颠簸六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还记得2011年1月,冬季大雪封山最长达7天之久,当接班人员靠人力挖出一条路来到变电站时,眼前是几颗发芽的土豆、半桶浑浊不堪的水以及头发蓬乱的交班人员……”
由于当地的水里含氟和有害矿物质,长期饮用会脱发,引起口腔溃疡和各种怪病。1974 年出生的前所长李吉存,第一次见他,竟有些“老态龙钟”。对于笔者对他年龄的质疑,他笑着说:“嗨,好几次接孩子放学时我都被孩子同学认为是爷爷……”现任所长苏日嘎拉图,80 后小伙。在黑鹰山工作两年后,他的亲朋这样对他评论:想当年,意气风发,羽扇纶巾;现如今,面容粗糙、油腻大叔。
纯净的淡水是黑鹰山最宝贵的资源,在这里水比黄金更重要!
憧憬,让戈壁更亮丽
进入21 世纪,阿拉善就有一句叫得响亮的格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这是近20 年来阿拉善人奉献精神的集中概括,也是黑鹰山电力人建站12年的箴言。
也许,平实艰苦的环境,人与人关系才更真实、纯洁。2013年春节前夕,黑鹰山矿区企业都已放假,山里留守的只有供电所3名值班员和北疆第一哨——清河口边防连队的战士。大年三十那天飘起了雪花,连队派员拿着罐头、还有自己宰杀的猪肉,从40 公里外赶到供电所。大家包饺子、点篝火,一起守岁过节。孤寂的远山,寒冷的冬夜、纷飞的大雪,肩负卫国戌边使命和守护大漠光明重任的“两家人”,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俗语讲,英雄“无欲无求”,可是谁知道英雄的光辉背后是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
2014年3月27日,站内一向开朗健康的值班员李保忠,突然出现了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就在值班员将他扶到休息室转身的一瞬间,李保忠重重倒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值班人员即刻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看着他呼吸越来越微弱,值班员大声地呼喊并向额济纳供电分局调度台报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救护车,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奔驰;生命,在那一刻变得如此脆弱。
在漫长的7个小时的焦急等待中,值班员们的双手因为做心肺复苏不间断的按压变得红肿、僵硬。直到晚上21时,救护车终于赶抵供电所。但此时的李保忠师傅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那一天,李保忠离开了黑鹰山,牺牲在了他钟爱的岗位上,可他的精神却在黑鹰山幻化成了一座坚实的丰碑!
一直参与李保忠抢救工作的于忠庆在一篇日记中写道:生命无价,但价值常在,我的生命价值就是守护蒙西电网安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李保忠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航标!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自2008 年起,该所先后荣获自治区团委“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自治区文明办“文明服务窗口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最美敬业奉献模范”、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中国最美供电所、第23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推荐单位、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奖章、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12年间,黑鹰山供电所坚持标准化管理、品牌化建设,为蒙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当尖兵、保优质,全天候值守,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作为第四代黑鹰山电力人的“头驼”苏日嘎拉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决然退掉回老家兴安盟的火车票,主动放弃休假,回到黑鹰山供电所进行值守,长达28 日。在额济纳供电分局申请通行证送物资上山之前,他带领值班人员用原本10 天的物资,克服没有饮用水、缺乏新鲜蔬菜的困难,靠土豆、白菜和冷冻肉在黑鹰山坚守……
“守望、忠诚、奉献”……黑鹰山电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历史,同时又改写着历史。
又是一天的繁忙工作后,天色渐黯。黑鹰山镇矿区的灯光渐次亮起,80后职工夏爱军盘坐在黑鹰山供电所门前,望着天空的星星点点,笑着对笔者说:“我的生命价值,要像李保忠师傅一样,让黑鹰山记着他,让阿拉善广袤的戈壁滩记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