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根,凝聚魂,“红色引擎”海外铸丰碑
2020-07-08本刊通讯员王毅杨丽
本刊通讯员 王毅 杨丽
青春因奋斗而彰显价值,信念因坚守而更加坚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道路上,一首首谱写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新疆电力)加强海外党建工作、建强战斗堡垒、锤炼过硬队伍的旋律,在一个个海外工程现场久久回荡。
随着国网新疆电力海外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和政治理论学习已成为融入海外工程项目部的常规活动。多年来,国网新疆电力按照“海外市场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根据科学、合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灵活设置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13 年的发展,派驻海外项目的党员发展到20 人,占从事海外工作党员总数的83%。累计承接12 个国家地区的45 项工程,合同金额36.4 亿元人民币。疫情期间,海外项目部全体党员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统筹做好项目进展和疫情防控,做到332名中国籍员工“零感染”。
鏖战非洲 党员冲锋在前
6 月9 日,科 特 迪 瓦225 千 伏Zagne-Toulepleu 线路工程紧线工作结束后,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简称送变电)科特迪瓦电网改造项目副经理兼支部书记赵龙与其他3名党员一起开展了“党建+防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科特迪瓦临时党支部于今年1 月成立,在异国他乡4 名党员没有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通过“微党课”“Q 党建”等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与188名工作人员一起完成14座变电站和10 条输电线路的建设。这些项目覆盖了科特迪瓦国土面积的一半。
“工程建设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几位党员冲在前,渴了喝溪水,饿了啃干粮,被蚂蝗咬了涂点药膏继续干,就这样带领这支队伍干出了一个又一个工程样板。”赵龙说。
科特迪瓦SEGUELA变电站始建于1985 年,至今已运行35 年,设备陈旧、装置老化,是送变电在科特迪瓦变电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处变电站。
3 个月的时间,项目部前后更改了10余次施工方案,终于通过科特迪瓦能源局批复。经过反复协调,业主方同意4 月2 日停电施工,但批复的停电时间由24 小时改为17 小时,从得知消息到完成工作,有效时间只有近50 小时。因为疫情,人员缺少,给项目带来了极大挑战。
项目部立刻召开会议,“在海外工作,我们代表的是党和国家形象,一定要把党员的责任扛在肩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作风,确保按时完成任务。”赵龙说。
4名党员带头,做好安全措施、协调物资、调整计划,尽量为停电后施工争取时间。在近50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现场工作人员只休息了3 个多小时,电气、线路、调试各专业相互配合、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了施工作业,SEGUELA变电站圆满完成送电。
SEGUELA 变电站负责人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你们不仅能吃苦,还很有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我很佩服你们。”
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在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现场浇筑混凝土。 (朱鹏舸 摄)
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在非洲承接的工程量最大的工程。
2014年,送变电埃塞俄比亚电网发展项目副经理宋江明作为该项目党员之一,跟随工程前往,这一去便是2年。
施工过程中,线路需跨越尼罗河,为保证尼罗河航运安全,当地政府要求线路距离河面高度由标准的50米升高至60 米,这也意味着铁塔将增高30 多米。对于宋江明他们来说,技术并不难,难的是时间。为了抢时间,他和工程项目部的其他党员带领100 多名施工人员在40 多摄氏度的高温季节,连续奋战,不敢有一丝停歇,同事给他起了个外号“全能铁军战士”。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尼罗河是非洲人民的母亲河,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中国国有企业,必须要有大局观,要干就要干好。”虽然工作量和成本大大增加,但宋江明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非洲是送变电国际化发展的起点,在非洲建设的尼日利亚世界银行330 千伏变电站项目、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输变电项目、埃塞500 千伏GDHA 输变电项目等众多精品工程,见证了中非友谊的丰碑。
纵横雨林 守护绿水青山
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在海外施工现场为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测量温度,做好防疫工作。 (李梦泽 摄)
2016年,送变电在里约热内卢正式组建巴西电力能源系统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巴西公司),将党建融入企业经营,主动适应海外环境,为美丽山二期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奠定基础。
张小峰,巴西公司负责人兼党小组组长,2016年8月跟随工程来到里约热内卢。
2017 年10 月,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期,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张小峰组织全体党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项目部成员对会议精神和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及时让海外员工了解国内时事,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用近3年时间,与1000 多名工人一起完成了这条长达2539 千米的电力高速公路,解决了巴西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
工程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625 千米长的线路需要穿越亚马孙雨林,面对世界上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该如何把影响将到最低呢?
巴西项目部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应该在“地球之肺”得到体现。
项目第八标段1942-1978 段工程前方遇到一处保护林,经过与当地环保署反复磋商,方案完善了10多次,最终确定改变线路路径。改线后不仅增加了3 基铁塔,而且新路径处于沼泽地带,只能采用无人机起吊塔材和放线,工期和成本大大增加。
就在工程距离里约热内卢还有100多千米时,工程前方又遇到树懒在活动。树懒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是世界上行动最缓慢的动物之一,如果受到惊吓又来不及跑掉,就很可能从树上掉下来受到伤害。施工现场立即停止了推土机、吊车等,直到将树懒转移至安全的区域为止。
面对巴西严格的环保监管、复杂税收、劳工政策,巴西公司党小组全体党员面对高温酷热等恶劣环境,始终做到上班最先到场、艰苦作业最先到场,以打硬仗、打苦仗和连续作战的精神,提前2个月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获得了国网巴西控股公司的表彰。
当地企业家曾经问张小峰:“这项工程各方面要求都比较严苛,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将党组织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了动力机制和执行力,党组织是我们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定盘星。”张小峰说。
蓄力南亚 工程联通民心
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基斯坦首个向海外投资者开放的输变电项目,全长约900千米,建成后能有效解决巴基斯坦南部地区电力送出瓶颈,缓解中部负荷中心缺电情况。
项目I 标段全线基础水位普遍在0~2 米,按照常规方式无法做到无水施工,送变电巴基斯坦默拉输电工程I 标项目经理兼党小组组长苏宝宁、党员朱鹏舸、黄选茂正在为此发愁。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苏宝宁带领几名党员成立攻关小组,吃住在工地,无论白天黑夜,有新的想法马上试验,经过5天的反复试验,最终创新使用钢筋笼降水井管代替原PVC材质打孔井管,同时配备相应数量的抽水机。这一方法效果明显,基坑降水周期从12 天缩短至7天以内,做到了无水施工。
海外事业建设者们用中国技术在海外建设电力工程的同时也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文化、热心公益、广交朋友。
送变电南亚项目部党组织在巴基斯坦向当地工人免费发放消毒物资及口罩5000 余件、为40 户贫困家属捐款23000 元人民币;为柬埔寨蒙多基里省麦芒镇免费铺设混凝土道路、招聘当地105名村民就业、为金边电力22名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等赢得业主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也为国网新疆电力海外业务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赢得了外籍员工和业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