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主题+”文化设计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实践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专业文化艺术节为例

2020-07-08王伟毅顾至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立德学院育人

■ 王伟毅,顾至欣,龚 玮,张 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办学成就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方面还有所欠缺:(1)过度强调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人文关怀。片面将专业技能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人文素质没有得到发展。(2)注重强调管理的约束,而忽视了人格培养。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基于规章制度的学生管理,以生为本的文化育人缺乏。(3)过于强调理论传授,而忽视了行为养成。学生缺乏大思政理念,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养成方面比较缺失。因此,职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技术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文化育人。在此背景下,就赋予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更多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院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需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理念,主动作为、设计主题、创新形式,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鉴此,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有很多,以“主题+”文化的运作模式,内涵丰富,特点突出,在实践中创新运用,对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发展意义重大[2]。

一、“主题”与“文化”概念的源起与运用

“主题”一词最早源起于德国,是作为音乐创作的一个专业术语,特指乐曲中最具有典型特征和突出地位的一段旋律,是整个乐曲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后来日本在实际应用当中将这个概念译用为“主题”。我国对“主题”的词释运用得益于日本,通常理解为人们对实际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提炼后而得出的思想核心。如“辞旧迎新”是春节的主题,“思想理念”是文章的主题,这都是鲜明的“主题”现象与行为。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有目的性地开展某个活动,进行构建主题、运用主题,如主题餐厅、主题酒店等,其运用十分广泛[3]。“文化”是一个广义、庞杂的概念,1952年美国学者克鲁伯(Kroeber)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在共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关于“文化”给出了164种定义,但归结起来“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积淀与发展产物,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形态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精神的层面,表象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既有意识影响又有行为支撑。文化通常具有教化、凝聚、激励、导向、规范、约束等内在功能[4]。在文化领域,“主题”概念的运行同样非常广泛,这与人类集体的文化行为与文化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主题的文化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和明显的指向性,容易得到同类人的认可。于是出现了“主题+”的内涵,“+”作为一种模式的外延,本文特指的是主题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高等教育专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社会有益文化的有机结合,以“主题+”文化教育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对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文化本身固有的功能与使命。如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事实上文化的这种“化人”和“育人”效果总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在文化教育的众多行为中,绝大部分都是以“主题”来进行的,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区分度,能够充分发挥出文化的作用与功能。作为职业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前提下,以技术技能为主的教育教学平台开展文化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主题+”活动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职业教育在面对社会时,本身就会触及到诸多市场主题行为,如主题推销、主题服务、主题策划等都是非常普遍的行为;(2)在专业技能知识传授、文化素养教育等校园文化建设中,一般都会用“主题”来引导、实践,如专业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企业文化节、职业道德修养等,这些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浸润人、感染人、熏陶人,从而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二、立德树人与文化育人的内在关联性

高等院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又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所以立德树人与文化育人在实施主体与价值追求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坚持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将文化育人渗透到学校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5]:(1)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相趋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其包含了集文学艺术、生活风俗、价值观念、思想行为等一系列丰富内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高等院校实施立德树人的依据和精髓所在,二者的出发点具有同一性。(2)文化育人的最终目标与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相吻合。立德树人的实质在于解决“何为立德,立何德;何为树人,树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立德,就是坚持以德为先,通过正面来引导人、激励人、感化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以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青年,二者的最终落脚点具有统一性。(3)文化育人的具体实施与立德树人的基本途径相契合。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承与科学知识传授的阵地主体,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深耕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科学知识文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塑造人、鼓舞人、培养人[6],二者的实施途径具有一致性。

三、新时代赋予文化育人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当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清晰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性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属性。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让文化育人根植于新时代[7]。

(一)时代意蕴——新时代赋予文化育人新内涵

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一个时代的主题。高等院校要在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建设方面主动作为:(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增强时代使命意识。结合我国国情、国策实际,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奋斗励志等主题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有意引导学生自觉增强使命担当、主动服务社会。(2)传承与创新并举,增强文化育人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做出了重要论述,这一论述赋予了高等院校文化育人新的内涵[8],在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充分彰显时代需求,提升文化育人实效。(3)做好顶层设计,集聚育人资源。要有效突破以往育人主体和育人场域单一的弊端,汇集企业、家庭等社会各方有益资源,搭建合作育人平台,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为依托,设办各层面主题宣讲、主题示范,丰富和延伸校园文化育人活动,让新思想走进校园,让好声音响彻校园,形成文化育人的协同效应。

(二)内容支撑——文化育人开拓德育新路径

深耕“主题+”历史文化元素,厚植校园文化土壤,使优秀的文化种子得到发芽结果:(1)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创造出的特有财富,具有优秀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价值,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礼乐教化、修身齐家、道德涵养”等,都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9]。(2)发挥党史和新中国史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艰苦卓绝斗争中缔造了新中国的成立,并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形成具有独特教育属性的红色文化,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概括总结,本身就具有丰富深厚的理论价值,使其成为高等院校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的鲜活素材,具有很强的感召力[10]。(3)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人、提升人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加强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力度,并将其有机植入到教师“教”与学生“学”活动的全过程,成为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基本途径。

(三)现状分析——夯实文化育人的时代主旋律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对党史国情和民族文化认知浅薄、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存在:(1)大学精神文化缺失,要肥沃文化育人土壤。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现象在校园中日渐突出,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文化育人的土壤缺乏养分。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净化环境、增肥土壤,摒弃利己主义的浮躁心态,以培养学生志存高远、重道义、勇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己任。(2)理论和实际“两张皮”,要增强一体化统筹。学生从认知文化到认同文化,再到实践文化,是一个既整体又复杂的渐进过程。文化育人在部分院校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与学业考核层面,在实践中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等问题,学生没有主动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1]。文化育人作为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根本目的是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养成的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培养学生自觉“同心同行”。

四、南旅院“主题+”文化建设与实践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旅院”)是我国最早举办专门性旅游职业教育的院校,学院按照专业门类与属性设立了五个教学行政单位,在多年的文化育人实践中,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案路径,以“主题”为切入点,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多个文化平台与内容建设中,弘扬“以知识和微笑服务社会”的校训精神为传统,实施专业文化“主题+”策略,开展主题文化建设,构建富有职教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推进多元化的文化育人办学实践[12]。其中,开展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既是传承学院文化育人传统的品牌活动,又是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与职业精神相互促进的活动特色,充分展现了南旅院文化建设的改革成果。

(一)厚植文化根基——专业文化艺术节的发展历程

南旅院的专业文化艺术节起源于2011年,为适应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专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学院以“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为宗旨,率先在烹饪与营养学院与酒店管理学院试点开展了“校园美食节”和“酒店文化周”主题活动。试点活动开展伊始就得到了蓝蛙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知名旅游企业的大力支持,被中国旅游报、中国教育报、江苏电视台、中江网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报道。试点成功之后,专业文化节的实践模式被推广到更多的院系与专业,旅游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旅游外语学院的“国际旅游文化节”和人文艺术学院的“人文美育周”等专业文化活动也相继于2016年、2017年、2018年开展,将职业文化、企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推进了多元校园文化育人实践。2017年,为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与推进创新教育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有效结合起来,学院在专业文化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业元素,打造了创新创业实践周暨专业文化节,进一步丰富了专业文化节的活动内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专业能力。

(二)强化立德树人——专业文化艺术节的改革创新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立德树人办学实践,对专业文化艺术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创新。首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组织管理统一、时间统一、学分统一的固化育人载体,使“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举办制度化、规范化,并将其辐射面从原来的部分专业、部分学生拓展到现今学院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扩大了专业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品牌文化活动体系。其次,加强文化艺术节的规范化管理,研究制定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专业文化艺术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导思想、规范组织管理、策划活动类型、细化活动安排、提供经费保障、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的专业文化品牌项目,真正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最后,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厚植爱国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等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专业文化艺术节的课程思政功能,建设健康向上的专业特色文化,全面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展现文化兴校的南旅院办学特色。

(三)丰富育人实践——专业文化艺术节的活动风采

2019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局之年,也是学院专业主题文化艺术节改革创新的第一年。各教学院系围绕“以艺促智,以艺载德,以艺激情”的宗旨,创新性地组织和开展各具特色的专业主题文化艺术活动(见附表1)。

酒店管理学院以“以匠心致初心”为主题,联合高端品牌酒店,通过红色纪念品设计、知识比拼“一站到底”、酒店工装风采秀、红色主题宴会策划及民宿设计、酒店展演和纪念品义卖等活动让学生感知作为一名酒店人应具备的匠意、匠心、匠艺、匠韵和匠情,激励学生秉承工匠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全面提升自身的经营、策划、营销、合作等职业技能。旅游管理学院邀请国家导游大赛“金牌导游”进行红色故事演讲示范,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故事主题讲解、红色故事交互融媒体设计、以及高尔夫运动与户外拓展活动。人文艺术学院以“艺匠至心”为主题,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活动内容异彩纷呈,集红色音乐欣赏、企业教授讲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课程文化内涵挖掘、茶艺插花展演为一体,彰显了学院的艺术风彩和文化内涵。同时,还将非遗传承艺人引进课堂,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共同授课,力求通过非遗工艺的传承与时尚理念的碰撞,赋予“非遗+文创”新的内涵。旅游外语学院以“同筑外语梦,共享世界风”为主题,打造了旅游文化大讲堂、红色故事外语颂、中外旅游文化交流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外语文化大餐,促进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开拓了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有助于实现培养具有世界胸怀和爱国情怀的国际化文旅人才的目标。烹饪与营养学院以“不忘初心,传承创新”为主题,将美食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设计了诸如“红星小铺”“老区军民鱼水情”“红旗营养阁”“红色食代”等富有革命气息和时代特色的餐饮店铺。此外,为了弘扬工匠精神,组织了烹饪拜师仪式,400多名烹调与营养专业新生向近30位德技双馨的“师傅”拜师,通过庄严的仪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南旅院“主题+”专业文化节的特色与亮点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院以形式多样的专业主题文化艺术节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南旅院专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同样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时代精神、展现学院“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办学特色亮点的重要窗口。

(一)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办学育人初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学院坚守为党育人,增强爱国主义底色,推动主题教育与专业文化艺术节的融合。不管是旅游管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红色导游词讲解活动,还是烹饪与营养学院“不忘初心,传承创新”的创新餐点设计,亦或是人文艺术学院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艺术展演,都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涵养学生爱国之心,鼓励学生实践报国之行。通过丰富形式和载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让学生树立起对社会服务与奉献的“初心”,肩负起发扬工匠精神的“使命”,于润物无声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落实课程思政,扩大主题教育影响

学院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课程思政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促进专业技能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形式新颖独特的专业文化艺术节活动深受师生欢迎,不仅增强了课程思政的效果,也扩大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影响力。旅游外语学院将外语与思政相结合,以“红色故事外语颂”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延伸专业课程思政功能;人文艺术学院通过举办“徐霞客精神速写大赛”,引导艺术专业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园写生或速写,用画笔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以及文旅事业的热爱,有效促进了艺术课程思政化;酒店管理学院举行的“以匠心,致初心”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不仅让广大学生更快更精准地掌握理论知识,也推动了主题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三)践行教师使命,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专业主题文化节从设计筹备之初,学院各党总支、支部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四亮”活动相结合,号召党员教师在党员示范岗上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烹饪与营养学院广大教师披星戴月,指导学生精心准备,做好每一道菜点的生产以及制作,为高质量完成任务保驾护航。在酒店管理学院举行的酒店纪念品义卖和展演活动中,党员教师以身作则,一方面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提供义卖物资;另一方面主动参与购买义卖物品,并将最终筹得的所有资金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践行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广大教师在专业文化艺术节的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主动投身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用行动实践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四)对接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实践

学院紧紧围绕新时期文旅融合主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专业文化节被固化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是“立德树人,文化育人”这一改革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举措。在活动举行过程中,旅游管理学院组织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就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人文艺术学院不仅邀请企业教授进行讲座,还首次将非遗传承大师引进课堂,与学院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研发非遗文创产品,创新了“产、教、学、研、展、销”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酒店管理学院邀请了多家知名酒店集团参与义卖及展演等系列活动,以活动为纽带,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和文旅产业体系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的集聚融合、优势互补。

六、南旅院“主题+”专业文化节的育人成效

通过多年的实践,南旅院“主题+”专业文化艺术节的传承发展与改革创新,成为学院文化兴校的品牌项目,通过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主题+”活动成为彰显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出发点

在实践过程中确定的主题与文化,都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与岗位要求密切相关。如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红色故事讲解、职业工装展示等专业文化、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等文化主题,都是以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需要。企业文化进校园等项目使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途径与方式,以职业教育自身特有的培育模式完成文化育人,充分体现了自身文化特色。

(二)“主题+”活动成为夯实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成效的着力点

主题文化加强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针对性,由于职业教育的文化资源受外界各类文化的影响,其要素分散而庞杂,主题教育有效解决以往文化育人的零散化,使文化育人的主题更明确、条理更清晰、运作更顺畅、育人效果与成效推广更高效。如酒店管理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屡获佳绩,学院专业文化节主题教育的案例被“学习强国”平台、新华日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三)“主题+”活动成为丰富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途径的切入点

主题文化的确立,有效融入家庭文化、社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有益参与,主题文化自身也坚持多样化发展,注重文化内涵与特色的建设,形成“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专业与市场、成长与成才”全程性的育人途径,成为宣扬、传承各类优秀文化和高质量育人的有效载体。

(四)“主题+”活动成为明确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向标的落脚点

主旨清晰的主题文化活动是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重心,是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拉近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将行业发展新趋势、企业文化精髓与企业实践经验融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如“酒店文化周”“烹饪美食文化节”“国际旅游文化节”“旅游企业进校园”等,帮助学院持续提升专业建设与办学水平。

职业院校有效开展“主题+”文化育人,需要坚持两点:(1)文化育人的方式需要与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必须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握好市场与专业之间的关系,任何脱离职业教育实际的文化育人是“空中楼阁”。(2)职业教育的“主题+”文化育人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必须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市场文化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集聚各方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融合,任何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育人是“海市蜃楼”。因此,职业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的建设思路,推进优秀地方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推进未来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开放眼光和世界意识[13],这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表1 南旅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业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立德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