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转换

2020-07-08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会徽幅画军人

建议用时:30分

实际用时:

做题日期:

月 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华社______相关媒体发布。

②阅读活动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 ______ 、去交流。

③时间就如_______,刚迈入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可一转眼,我们距高考只剩几个月了。

A.授权 质疑 白驹过隙

B.受权 置疑 白驹过隙

C.授权 置疑 行云流水

D.受权 质疑 行云流水

2.下列各项对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寓意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徽上方的三颗“五角星”相连,寓意合作,下方的“彩带”和“五角星”突出了军队和军人特征。

B.会徽呈“7”字型,象征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五角星”手牵手寓意世界各国军人齐聚武汉,共庆和平盛会。

C.会徽造型,形似我国古代兵器“戈”的造型,体现了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我国军事强国战略思想。

D.会徽的“彩带”造型,既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又形似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第3~5题。

斗寒图

冯骥才

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①。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帖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像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的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像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摩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

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

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彩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 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断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像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

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

“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 ”

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情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 ”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

“什么? ”

“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 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

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疑虑重重地说:

“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 ”

“为什么? ”

“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

“不!” 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

“大年,老沈这幅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 ”

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

“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 ”

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

(节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斗寒图》,有删改)

[注]①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公开批评,并断言老沈的画里包藏着“反党”的毒箭。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开始交代“我”、老沈和潘大年同学,为下文写“我”担心老沈,潘大年看望老沈、请老沈赠画等内容作铺垫,暗示了“我们”三人关系非同寻常。

B.老沈铺纸磨墨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意在突出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也有意与“我”和潘大年形成对比,从而暗示老沈在艺专学习的优秀。

C.小说对老沈的肖像描写中突出了他的头发特征,作者借此暗示老沈桀骜不驯的性格,也从侧面交代了老沈被赵雄盯上并被批判的原因。

D.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点。

4.文章以“斗寒图”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小说结尾“我”“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的原因。

猜你喜欢

会徽幅画军人
军人母亲
会徽公布
买画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遇见大师
猜画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
第九届中国花博会会徽吉祥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