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妇女儿童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08王丽华
王丽华
(云南省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0 引言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家庭影响较大,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还需要予以护理干预,控制患者病情[1-2]。我院就舒适护理在妇女儿童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自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抽选量为360 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其中180 例组成参照组,施予常规护理;余下180 例组成观察组,施予舒适护理。参照组内,儿童占比15 例,妇女占比165 例,年龄6~56 岁,平均(34.21±0.21)岁。病程为5 个月至9 年,平均(4.12±0.21)年。观察组内,儿童占比18 例,妇女占比162 例,年龄6~55 岁,平均(33.12±0.19)岁。病程为4 个月至8 年,平均(4.02±0.19)年。纳入对象的信息资料经上传处理,计算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房环境的干预,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并对患者说明相关事项。
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心理舒适护理:精神病患者在思想层面相比常人要更为复杂,多数患者敏感、多疑,发病后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心理。女性患者心理状态相对特殊,多体现在对亲人、孩子的思念,急性发作期的感情色彩较浓厚,慢性衰退期则表现为自闭独居,护理人员需要结合病情予以针对性干预,采取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以及调适等方式进行心理支持,予以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情绪自控能力[3]。儿童患者因对医院环境存在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之药物产生的不适,容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予以患儿更多鼓励和安慰,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强调药物治疗的作用,并介绍正能量病例,提高患儿依从性,依从性较好的儿童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可播放动画片、歌曲等,并加强交流,增进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情感。
(2)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内容以及用药知识等,宣教过程中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予以方案制定,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并说明不良行为以及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儿童患者因对医护人员存在恐惧感、紧张感,因此容易出现不配合行为,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的认知能力制定宣教方案,可采用动画、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进行宣教,使患儿对病情和治疗工作有所了解,提高儿童依从性。
(3)安全护理: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缺乏亲属、朋友的陪护,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因此个人安全感缺失。加之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宽容不足,患者难以被接受,容易出现破坏性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产生信任感,消除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敌对情绪,同时确保病房内无危险品,加强巡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不良迹象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警惕不安全因素,防止出现意外。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做好安全管理。
(4)日常生活指导: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患者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定期对患者进行理发、洗发、指甲修剪等,协助患者进行洗澡。鼓励患者多饮水、运动,稳定患者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多食用果蔬,保持营养均衡。协助女性患者修饰仪容仪表,适当打扮,满足患者爱美需求,缓解患者病情[4]。儿童患者可组织其进行外出娱乐,尽量选择患儿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满足儿童爱玩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测,分值与负面心理程度呈正相关。
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态度,分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 满意度+ 较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作使用SPSS 15.0 计算软件,合理挑选数据集剖析整体效果,一切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查验,P<0.05 为差异有计算学意义。计数数据参照χ2检验进行查验,数据以率(%)的形式表述;计量资料参照t 检验进行查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分值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减分幅度较参照组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 SDS观察组 180 干预前 60.12±0.21 63.42±0.52干预后 33.12±0.52 40.23±0.18参照组 180 干预前 60.24±0.18 63.69±0.07干预后 47.24±0.19 56.24±0.1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精神病目前发病率较高,其与患者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家庭环境影响存在联系,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5]。
精神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我院针对妇女儿童精神病患者开展舒适护理,结果得出,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分值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减分幅度较参照组更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舒适护理相比其余模式的护理更为重视患者的身心需求,通过建立护师、患者、治疗环境以及社会等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并通过日常指导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强化安全管理,结合妇女、儿童的病情特点实施相应的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稳定患者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妇女儿童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