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大丰鲫鱼池塘大型底栖动物初步调查

2020-07-08侯丽丽贾砾陈冬冬季丽珠海德鱼水产工作室广东珠海519100

当代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底泥大丰生物量

■ 侯丽丽 贾砾 陈冬冬 季丽(珠海德鱼水产工作室 广东 珠海 519100)

2015年2江苏大丰鲫鱼池塘,一直处于曝晒状态。其池塘滩面土壤较好,已晒至开裂,含水量为26%左右,而其环沟则仍处于水浸状态,无法彻底干燥(见图1)。其滩面上有很多虫孔(见图2),对具有虫孔土壤进行翻查,可见在虫孔分布处,土壤氧化较好,而未分布虫孔处,则氧化较差。由此可见,底栖动物对池塘中土壤氧化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底泥里分布的底栖动物究竟是什么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如何呢?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对于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方法,目前通行的是用抓斗式采泥器(见图3)采集1/8㎡或1/16㎡,或者柱状采泥器(见图4)进行采集;但抓斗式采泥器只能采集底泥表层很浅的部分,且笨重不易操作;柱状采泥器通常管径小,采泥面积小。所以在池塘带水情况采集底栖动物很困难,需开发管径较大的柱状采泥器才能满足要求。

1.2 方法

1.2.1 土壤采集

只需直接下塘采集即可。对池塘环沟和滩面附近部位土壤,选取10cm×10cm×10cm土壤样方,全部挖出,用密封袋装回实验室进行筛分和定量,如图5、图6,图上可清晰看见虫孔。

2015年4月,A池塘,无环沟,采集垂直方向的25cm深的底泥,分为0~10cm、10~20cm、20~25cm,分别筛分,观察垂直分布。

2015年10月,选取B池塘、C池塘、D池塘,分别采集环沟20cm深底泥,干燥滩面下0~10cm、10~20cm、20~30cm底泥,从水平和垂直两方面考察其分布状况。

1.2.2 洗涤过筛计算生物量

将采集回来的池塘土壤用100目筛子盛放,用水冲洗;泥浆冲洗掉后,将底栖动物用尖头镊子夹出,用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并拍照。并计数数量,称取体质量(生物量),进而计算样方中的数量密度和平均生物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A池塘结果及分析

表1 A池塘底栖动物总体情况

表2 A池塘不同深度底栖动物数量密度和生物量密度

表3 A池塘不同深度底栖动物体长分布范围

表4 不同池塘水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比较

表5 不同生境水蚯蚓分布状况

A池塘仅有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种类(俗称水蚯蚓),中层数量密度和生物量密度均为最大,上层数量密度接近中层,底层两项均底。体长较短个体迁移能力较弱,在环境改变后,仍然留在表层;个体较大的则迁移到中层;而一部分个体较小虫体则通过偶然机会向下迁移,但其竞争能力较弱,则被排挤至底层。数量最多的体长范围为0.5~0.9cm。

2.2 B、C、D三口池塘结果分析

池塘底栖动物都为水生寡毛类种类。B池塘的水蚯蚓数量和生物量均最高,其次为D池塘,C池塘几乎没有;而B池塘的水蚯蚓平均数量密度高达每平米1,000多尾,但由于水蚯蚓体形较小,生物量仅为1.6g左右。环沟或浸水处底泥中的水蚯蚓数量和生物量均远大于干燥滩面,而干燥滩面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和生物量均锐减,在滩面20~30cm底泥中,水蚯蚓数量几乎为零。

3 结论

即使在同一区域各池塘底栖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布不一。大丰鲫鱼池塘底栖动物主要为摇蚊幼虫和水蚯蚓两类,底栖动物有助于底泥干塘曝晒时的氧化修复,特别是摇蚊幼虫;环沟或浸水处的水蚯蚓比干燥滩面的数量和生物量大,或者说水蚯蚓主要分布在环沟或浸水底泥中,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10cm底泥中;没有环沟池塘,如表面干燥后,将会向下迁移;大丰鲫鱼池塘水蚯蚓种类不是苏氏尾鳃蚓。

4 展望

文献报道,底栖动物中水生寡毛类是孢子虫的中间寄主,在大丰孢子虫病高发,致死率也高,因此应在干塘后进行水生寡毛类(水蚯蚓)的杀灭。杀灭集中在环沟或浸水底泥施行,且该地区环沟是必要的,可能起到富集水蚯蚓的作用,方便池塘处理。池塘干燥曝晒应进行彻底,至少干燥到20cm以下。大丰鲫鱼池塘水蚯蚓种类不是苏氏尾鳃蚓,与文献报道的“脑孢子”病的中间寄主不一致,但该区域一直为该病高发区;是否调查方法未能找到该水蚯蚓种类,或者除苏氏尾鳃蚓外,其他水蚯蚓种类也可为中间寄主,尚需进一步探讨。如能在孢子虫病幼体形态就进行遏制或杀灭,该病防控工作将得到极大推进。

猜你喜欢

底泥大丰生物量
大丰麦秆画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基于星载ICESat-2/ATLAS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灞河河道疏浚底泥固化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河道疏浚底泥堆土镉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农村河流底泥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案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