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20-07-08方黑虎

郭沫若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郭沫若科学研究学报

方黑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档案馆,安徽 合肥 230026)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首任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是为以“两弹一星”工程为代表的我国尖端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储备人才,这要求中国科大成为一所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大学。同时,中国科大依托中国科学院办学,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由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对口建设和支持中国科大的系科专业,早期大部分授课教师由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支援。“政治、外语和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尽量配备专职教师讲授和辅导,不足时得请人兼课。专业课教师主要由各所研究人员兼任。专业课的试验也在研究所内,利用各研究所的设备进行”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方案[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58-WS-Y-11-3。

建校之初,中国科大首先建立起基本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专业教师和科研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地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1959年2月,中国科大举行了第一次科学研究工作报告会,参加科研工作的师生分别就脉动式发动机、半导体三极管、人工降雨火箭、自动控制闪烁能谱仪、超声波混凝土探测仪的试制工作进行了报告。1959年4月,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郁文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工作要“以提高教学为中心,加强生产劳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使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②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向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59-WS-Y-14-41960年,中国科大制定了科学研究计划,从原子能科学技术、固体物理、地球化学、计算机技术、火箭及喷气技术、探空技术等方面展开探索,全面布置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道路上踏下坚实的第一步。

随后几年,华罗庚、钱临照、杨承宗、钱志道等著名科学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科大,学校师资队伍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规模渐渐扩大,科研成果持续增加,出现了部分高水平理论成果得不到公开发表的困难,不利于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校内教师的成长。

1964年,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和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科大决定创办一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用来“刊登本校师生员工科学研究论文、学术评述、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介绍等方面文章”①关于筹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通知[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4-WS-Y-30-1,满足“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发展”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致郭沫若的函[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0-WS-Y-30-4,“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致郭沫若的函[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0-WS-Y-30-4。学校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委员,严济慈、钱志道任副主任委员,钱临照、杨承宗等17名学者任委员,另外聘请郭永怀、赵九章、傅承义、钱人元、陈芳允、夏培肃、吴文俊等著名科学家任兼职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编委会阵容堪称超豪华,其中寄托的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科教报国、为国育人的殷殷期望。到1966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出版发行了三期,华罗庚、陈芳允、王元等著名科学家率先垂范,在学报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引领了中国科大科学研究工作之风气。

1964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致函郭沫若校长,表示“请您抽遐为学报创刊号写一篇发刊词和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0个字”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致郭沫若的函[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0-WS-Y-30-4。郭沫若校长欣然为学报题写了刊名,但在要不要题写发刊词问题上思虑再三,最终于12月11日撰写了发刊词交付学报编辑委员会,并再次叮嘱:“发刊词稿请大家酌改。不可用就不必用。学报不用发刊词恐怕更好些”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致郭沫若的函[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0-WS-Y-30-4。这里固然表现出郭沫若校长一贯的谦虚精神,或许更反映了他出于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而慎重其事。郭沫若校长曾经多次鼓励中国科大的同学们争当国家的科研尖兵:“我们不仅要攀登上科学的高峰,还要不断创造科学的高峰,使高峰高到没有止境”⑥郭沫若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58—WS—Y—13-2,“认真学好功课,鼓励个人钻研,发扬个人的自觉性和首创精神,敢想、敢说、敢做”,“你们不仅在创建校园,而且在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⑦郭沫若校长在195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59-WS-Y-23-3。

郭沫若校长在千余字的发刊词中介绍了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目的和基本条件,对学报编辑委员会提出了“严密、严格、严肃”的工作标准,进而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严密、严格、严肃”和“敢想、敢说、敢做”相结合的要求。他认为:“严于律己,正是为了要培养我们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独创精神,绝不是束缚我们的独创精神。独创精神不是不负责任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而是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创造性的解放,前无古人,勇往直前”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4-WS-Y-30-5。郭沫若以布鲁诺为例,阐述了科学真理一开始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杰出的科学工作者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和多数的不合理作不挠的斗争,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4-WS-Y-30-5,最终取得胜利,鼓励当代科研工作者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自己独创的见解。他希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让这儿有四时不息的香花,有万籁共鸣的交响”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1964-WS-Y-30-5。

1965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一期出版发行;1967年,学报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而停刊;1973年,学报在安徽省合肥市复刊,因印刷条件不足等困难改为内部发行;1981年,中国科大克服印刷困难,学报恢复公开出版发行。到今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已经成长为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被 Scopus、CA、SA、JST、CSCD等国内外学术数据库收录。

后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全文

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全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58年创建以来,已经有六年的历史了。学校已经培养出了两批毕业生,分别走上了国家建设岗位,大抵上符合国家所需要的红专并进的人才标准。这是在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我们应该戒骄戒躁,不断努力,争取各方面工作的不断进步。

现在,为了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了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我们决定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公开发行。

学报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近代化学、近代物理、近代力学、无线电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论文。准备半年出一期,编辑和选稿工作要尽可能保持严密、严格、严肃的态度,以保证学报的质量。

当然,这三严态度要和三敢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要严于律己,正是为了要培养我们的敢想、敢说、敢做的独创精神,绝不是束缚我们的独创精神。独创精神不是不负责任的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而是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创造性的解放,前无古人,勇往直前。

俗语说:“理直气壮”。这是一个很好的谚语。“理”要怎样才能“直”,就是要有三严的科学基础。道理如果合乎科学律令,那我们的勇气就会壮大起来了,不仅可以增加百倍,而是可以增加到无数倍。独创的理论,起初总是占少数的,不然何以成为“独创”呢?但尽管少数,甚至于是“独”——只此一家,它却能说服众人而压倒多数。尽管虚假的多数,一时压不倒,但因真理在自己的一边,自己便敢于和多数的不合理作不挠的斗争,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历来的革命家都具有这样的精神,杰出的科学工作者也往往如是。例如大家知道的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便宁肯被天主教徒烧死,而不愿改变自己的科学主张。到现在来说,显然是布鲁诺的胜利,而决不是狂妄的天主教徒的胜利了。

今天我们生在毛泽东时代,正是真理的光辉照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内世界和身外世界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任何工作方面,都要求我们以三严的态度和三敢的精神紧相结合,要求进行三大革命,彻底地不断地全面地革命化。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政策之下,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着比学赶帮,独创的见解会如雨后春笋一样产生出来,而且会很快受到鼓励和重视。布鲁诺的时代,在我们是永去不复返了。

学报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让我们好好地来培植这个园地吧。让这儿有四时不息的香花,有万籁共鸣的交响。让我们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不断进步。让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事业,一步一步走上更高的阶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一期封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发刊词

猜你喜欢

郭沫若科学研究学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