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思路探讨
2020-07-07张娟娟
张娟娟
【摘 要】本文从我国金融审计目标入手,系统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剖析了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文化、重点、方法等进行了思考。本文发放了调研问卷,调研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并根据缺陷指出了完善的方向。新冠疫情期间,因无法现场审计造成的年报延迟等事件对在线审计、智能审计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并对风险导向内控型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稳健经营
一、引言
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行业的重点课题,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对外以经营客户风险为主,对内以经营管理风险为主。对于商业银行整体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偏高现状,内部审计需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促进财务价值的实现。研究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实施内部审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是金融监管体系监督的延伸,是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客观、独立”的咨询、评价和监督活动,通过审查评价手段,改善并推进银行业合规稳健发展。
基于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相继发布《银行业内部审计职能(2012)》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强银行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评价职能。2016年4月,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中国银监会修订《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16〕12号),将内部审计定义修定为是审查评价、督促改善商业银行内控合规、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以及风险管理效果,并在指引提出的“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促进价值提升”。该指引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风险定义。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体系风险隐患加剧,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日趋具体和深入。具体来说,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受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可能面临经济损失或不能获取相关收益,并将直接转化财务风险。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识别、衡量和分析银行风险,实现经营过程中安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将发挥极为重要作用。
2.风险概况。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八大类。其中,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呈现出普遍性、持续性等特征。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银行业最为主要和最为复杂的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合同未能履行或信用质量恶化,导致损失风险的可能。操作风险是指受内部程序、人员操作、系统建设和外部事件因素影响,导致损失风险的可能,具有可转化其他风险的特殊特性。
四、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1.应用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受重业务、轻管理等因素影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一定时期,但相较于部分国际商业银行,对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从“内控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转变不够、实施应用不足,过度程度不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受到较大制约。
2.管理体系落后,运用效果不足。
合理的管理体系是保障管理效果的基础。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理念、形式、体系、和实施的具体结合,以达到揭示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导向理念虽一定程度加强,但实际风险管理体系仍存在不足,有的虽搭建大数据审计系统,但受惯性思维或模型运用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实际利用效果不明显,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匹配进行创新与探索及时性还不够。同时,“碎片状”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将各类信息汇总并加以自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性平台,导致风险管理低效。
3.关注领域狭窄,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快速发展。但同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P2P等新兴行业频频暴雷,监管重拳监管。作为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得内部审计关注主要集中于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和舞弊风险,而对银行运营有重大影响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等风险关注不足,为加快创新业务面市,忽视创新业务等重要领域、重点风险的测试和管理,对经营风险呈现出的网络化和破坏性、以及影响深远认识不足,未能与时俱进的形成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意识。
4.审计力量薄弱,专业匹配不高。
根据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应按员工总数的1%配备内审人员”。实际上,商业银行内审人员配置普遍远不达监管要求。同时,受以业务发展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影响,很多高素质审计人才转化为经营人才,加剧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素质差异变大,复合型人才缺乏。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专业素质与业务快速发展匹配程度不高,一定程度制约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内控合规等作用。
五、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思路设计
1.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强化应用机制建设。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和关键,“纠错”任务时代已经终结,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使命,实現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明确风险导向职能,使其渗透到商业银行的运作中,充分发挥其增值服务作用。通过对经营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拓展审计思路,将风险考虑贯穿于内部审计全过程,加强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丰富重点领域风险覆盖,提升审计实施效果。
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以重要岗位、重点业务、重要资金交易等重要风险点为抓手,加强对风险程度高、资金规模大等业务事项的审计监督、严格审计程序、拓宽覆盖范畴、提高审计实施效率和风险管理力度。以全局战略观的眼光评价客户所有经营行为的有效性,将风险置身于审计的全过程。同时,实时监督、检查、评估和防范固有风险,充分发挥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风险防范和治理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3.搭建智能审计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近年来,“智慧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同时,人工智能也将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智能审计体系,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实施方式和价值输出模式的再造和升级,事务性工作和重复性工作实现从“人”向“人工智能”转变;通过搭建决策引擎、风险模型工厂,实现从“人审”为主向“机审”为主转变、从“定期审计”模式向“实时审计”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基于云平台的职能审计,推动系统实时流式风险预警。
4.健全问题整改跟踪机制,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建立健全问题整改落实即后续跟踪审计长效机制,确保内部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整改措施得到及时落实,既要坚持风险导向原则,也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对于“屡查屡犯”“此查彼犯”的状况,加大惩戒力度,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深化合规意识,通过系统性、根源性整改,树立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将风险审计理念始终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积极助推经营健康稳健发展。
5.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打造复合型专业团队。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管政策日趋频繁、创新业务日趋复杂,高素质审计人才对筑牢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发挥重要作用。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职业道德。更需顺应经济发展,动态解读政策及业务流程的变化,不断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财务和金融人才是培养金融审计人才的摇篮。以发展的视野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团队,这也是控制风险的根本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喜燕.现代风险风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税金融,2018,(7):93-94.
[2]史永奋,刘利敏,翟永会.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解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1):82-90.
[3]庄莹.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審计[J].时代金融,2017,(2):32-37.
(作者单位: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