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财经摄影“活”起来
2020-07-07余波
余波
摘要:财经类摄影难出好照片,这是业界同行们共同遇到的难题。财政工作多半与数字打交道,既宏观又抽象。它不像体育摄影那样充满动感,也不像军事摄影那样气势磅礴,更没有工业题材的宏大场面。要用照相机来解读财政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用画面语言来记录财政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确实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勤学思变,拍摄出具有财政特点的作品。
关键词:财经摄影;财政;社会
一、大题材、小角度,方寸之间突出财政特色
新闻图片突出的正是时效性与现场纪实性的特色,二老构成文字报道很难达到的直观、客观优势。在遇到题材比较大的选题时,需要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尤其是经济领域,社会对它的表述通常要列出许许多多数字、图表、公式,但要将其转化为画面形象,无异于跟自己找别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经济新闻摄影应注重两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工作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公共财政的阳光已普照千家万户,给城市居民和广大的农民兄弟带来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笔者有幸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方面一些真实感人的场景。
2010年3月,筆者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拍到的一组镜头,题名为“总理到过的农家院”。在本报4月17日第三版以半个版的篇幅刊发。“总理到过的农家院”是报道小组在滦平采访时偶然得到的一条消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三次到滦平县的一个叫偏侨的村子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两次来到一个名叫苏洪喜的农民家里座谈,并一起吃他家做的农家饭。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国家的总理,竟先后3次在这里会面,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总理的3次到访,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最高领导层对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高度关注,对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建设的殷切希望。这样一个大的题材,如何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呢?
在文字记者采访老苏的时候,笔者抓拍了一些老苏介绍情况时的镜头后,便起身在他家里的院里院外转了几圈,通过观察,发现老苏是个有心人,他家里墙上挂着温总理来家里座谈、吃饭的照片,同时还在大门口挂上“总理到过的农家院”非常醒目显眼的牌子。有了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内容,用分镜头的形式来表现他家近年的变化,如是一组记录老苏一家不断变化的生活画面,便自然地呈显在读者眼前。
这组稿子发表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河北省委、省政府为此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为了改变偏桥村落后的面貌,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建设厅等18个部门组成驻村工作组,确定为偏桥村的基础设施,新民居、新村公共设施、产业结构的调整等10件实事上下大力进行帮扶。
2011年2月21日,时隔1年后,笔者又来到偏桥村,展现在我眼前的偏桥村全变了模样。宽敞整洁的新民居、多功能村服务中心、高标准的温室大棚、新建的小学校,偏桥村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是我又用相机拍下这组“偏桥之变”的图片。通过这一个普通农家为代表,小角度、多侧面来反映我国广大农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大步朝着幸福生活迈进的时代大主题。
二、用普通的人和事来解读、体现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据财政部有关部门的统计,从2006年在全国实行全部免除农业税政策,当年中央财政的补贴就达到1326亿元。此后,中央财政每年开始对农民实行生产补贴,每年补贴的资金都超过1 200亿元,仅“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高达近3万亿元。这些投向“三农”的巨额资金和各项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也把焦点聚集在“三农”题材的宣传报道上。财经报作为财政部主管的新闻媒体,更是不甘心落在别人之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2007年12月,报社从吉林省记者站了解到一条线索,该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达里巴乡四家子村的一位名叫谭业君的农民,采用原始计账的方法,记下家里的每笔开支,也记下了他家在党和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由穷变富的经历。
笔者和文字记者迅速赶到老谭家进行采访。经过老谭的同意,笔者跟着他一块下地干活,用镜头记录他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另外,在拍摄老谭的同时,还根据老谭所在的四家子村的变化,把镜头对准了老谭周围的乡亲们。
通过老谭引出众乡亲,以点带面,多角度、多侧面来反映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党和政府对“三农”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此组图片和文字用两个版面在本报刊发,并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人到、情到,用相机为财政人塑像
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可能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平时很少成为公众人物。但是,通过这些年来采访到的人和事,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恪尽职守、慎密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灾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向人们展示出财政人特有的风采!
2004年2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从省直机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驻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帮扶工作队”,这些工作队员分驻在38个疫情高发村,他们将在一年内帮助疫情高发村实施“五个一”工程(修一条路、打一口井、建一所学校、建一所养老托孤院、建一所艾滋病诊疗室)。各级财政总投入将达到8000万元。
笔者2004年2月21日中午到达驻马店市新蔡县一个叫东湖村的艾滋病高发村。据省财政厅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介绍,这个仅有2000多口人的村庄,有332人感染上了艾滋病。已死亡60多人,当时正是死亡高发期。艾滋病,正像一个可怕的瘟神,张开巨大的魔爪伸向这块贫瘠的土地。
在工作组同志的引领下,笔者和文字记者冒着小雨走进一座看似像民居的小院——这就是新蔡县古吕镇东湖村艾滋病治疗所。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支着几张病床,病人有的在打针输液、有的干脆用棉被捂着全身,看不清是男是女,工作组组长宋东和队员们一进门就坐在一位病人的床前,像拉着普通病人的手一样,毫无顾忌地聊着天,笔者也来不及多想,便拿起相机不停地摁着快门。用镜头记录下财政人在危难时刻,不惧生死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画面。这组关于艾滋病的照片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四、结语
现在,随着科技手段的运用,改变了新闻媒体传统的传播形式。如何创新发展新闻摄影的理念,已成为摆在新闻摄影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专业性为主导的财经摄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专、新、特、活”上下功夫,让财经摄影“活”起来,来满足广大读者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