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李公麟线描绘画的艺术特色

2020-07-07贾安娜

广告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线描

摘要:李公麟善思考,在继承发展魏晋名士优秀传统线描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简单明快的线描绘画技法。在中国画的多彩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中,用线造型是最能体现画家的笔法和艺术基础的一种形式。李公麟作为历史上线描绘画的大师,白描手法的绘画研究和其美学观念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线描、文人士大夫、独特审美

一、引言:

线条造型一直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传统中国画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线条自古以来就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美术史长河中,宋朝著名画家李公麟对线描技法做出了深远的艺术贡献,李公麟的线描画因其线条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称赞,他掌握了提炼形象的能力和技巧,创造了一个个真实、生动、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他的画不仅严谨精密,而且注重格法技巧,他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二、李公麟线描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魏晋时期,顾恺之在“秀骨清像”的审美观念下,追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的画线,确立了线条与中国画的紧密联系。李公麟在线描方面的造诣是在顾恺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他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他的線条不像顾恺之的线条那样繁密而单一,但却深受顾恺之的影响,自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线条的提按顿挫更使自己平实的笔触可以实现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采用线描的绘画手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的人物画都善于运用线描技法,但由于不同画家的风格不同,各自的画作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其中,唐代的吴道子对李公麟的影响最为深远,他的线条自由而婉转,有节奏感,表达丰富多彩。史册《宣和画谱》中有对李公麟记载:“始画学顾陆与张吴及前世名手佳本,至礡胸臆者甚富,乃集众善以为己有。”李公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感情深、宽,思想意识上主张个性个性抒发情感宣泄,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善于学习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吸收他们优秀的风格,但更深入前辈优秀的绘画技巧,同时又不被束缚加以改善利用,抒情诗的用笔达到一种独立存在的状态。因此,李公麟独特的艺术特色是由“集人之善为己”的思想所启发的。

三、李公麟线描艺术分析

李公麟的线描画多以人物画为基础,而他的画多以浓淡、刚柔、虚实的线条为造型基础进行创作。这种绘画风格不仅包括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致,而且注重严谨的格式和技巧,精密严谨,形成了“文静典雅、平淡蕴籍”的笔墨绘画形式。李公麟的绘画手法虽然“源于吴生”,继承了吴道子人物画的笔触技法,但却改变了吴道子作品中豪放奔放的气氛,在作品中运用了浅波、小波折的特点,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的代表作《五马图》中,人物和马都是用平实的笔法绘制而成,运笔的缓急,色彩没有太多,只是用少量的淡墨加以渲染,消除了明艳色彩的干扰,线的表现功能的得到了极大的强调。李公麟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人物造型和情感意态,此后,几乎所有的中国线描人马画都深受李公麟线描艺术的影响。

李公麟是一位以人物画展现文人画审美意境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精微含蓄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其作品的艺术境界引人深思。李公麟的佛教题材作品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观主义倾向,他对佛的形象都进行了不同影响程度的主观创造。在他的代表作品《维摩诘图》中,他把“维摩诘”的形象塑造成一个封建文人士大夫典型的形象,使其完全人性化,并通过人物的面相神情来揭示当时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征。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道路上,文人画家们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人画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强绘画发展,更在于传达寄托画家们的思想情感,追求以主客观相结合,“尚意”又不失法度。文人画的出现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

四、李公麟线描创作特点分析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说,需要讲究“书画本同源”。在线条的运用上,书法是以线条来创造文字,中国画是以线条为基础,以书法用笔为基础的线条创作具有抽象性。李公麟善于将书法线条的美感灵活地运用到画面的表现中,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的规律。他的作品线条简洁,注重结构,将书法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李公麟运用线条的变化和笔法的变化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在李公麟的作品中,线条内涵丰富,优雅灵动,虽然线条勾画没有任何颜色渲染,但仍然可以在绘画中创建主体的质感。代表作品《五马图》中人物与马只用简约的墨线勾勒出轮廓,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现人物与马匹的整体特征。画中的画笔给人一笔一挥的感觉,稍作渲染就能将宁静儒雅的氛围呈现给观众。

与唐代绘画艺术中华丽的色彩对比有所不同,宋代绘画逐渐重视法度,越来越重视人物的形式和精神。求新求变是文人绘画艺术的追求,李公麟作为一个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影响的艺术家也会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李公麟继承了前人名士的线条特征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创新,没有浓墨重彩,作品只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和淡墨加以渲染表现创作,描绘了人物形象和魅力。这非常符合文人雅士们的美学观念标准。

五、结论

李公麟这位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在绘画中他追求的是淡泊萧条、除去虚荣和淡毫轻墨。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强调的“素朴天真”、“简易超逸”的观念和审美取向相一致,与李公麟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在中国绘画史上,线条技法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体现,李公麟其内容和形式上于高度统一,在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中又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优良传统,自辟蹊径,需要更好的传承。李公麟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潘运告主编.宣和画谱第七卷[M].岳仁译.长沙:美术湖南出版,2000:40,157,157.

[2] 徐建融著.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楷简笔画派[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贾安娜(1996-),女,苗族,广西柳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人物。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线描
小学美术中线描教学的策略
我画我心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线描画
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创意无限 玩转课堂
关于初中美术中“线描”教学的思考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儿童创意绘画中线描画教学的研究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