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素养测试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注意点

2020-07-07龚艳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蚕宝宝桑叶豆豆

龚艳燕

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科学素养测试活动中,因为测试对象与测试时间的特殊性,材料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提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材料,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测试的任务,如果提供的操作材料过难或过易,幼儿探究行为的发展水平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如此,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程度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更应该根据其年龄特点来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

在本案例中,我们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开展测评工作。我们一直在思考小中大班的孩子更适宜用什么样的观察内容?在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反复讨论后决定:小班用图片让幼儿进行直观的观察;中班用实物让幼儿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大班用视频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密集性的观察。包括对投放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一一进行讨论和设计。我们认为材料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幼儿探索的目的性,因为太多的材料往往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则不容易引发或启发幼儿继续探究。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测试的结果。下面就科学素养测试活动中材料提供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案例一:对图片内容与数量的思考

材料准备:“找不同”图片六张、水彩笔、放大镜。

场景设计:准备一张小桌子,将图片放置在桌上,先出示一张示范图(只有一个且非常明显的不同点)让幼儿了解游戏玩法

被测试幼儿:贝贝班 豆豆

活动实录:

老师将三张图片一一展现在豆豆面前,豆豆看了一眼第一张图,马上就找到了第一个不同。

豆豆:这个女孩子帽子上的花是不一样的?

老师:哪里不一样呢?

豆豆:一个是蝴蝶结,一个是有翅膀的。

豆豆一边说,一边继续看图片,马上他又找到了一处不同。

豆豆:这个女孩子鞋子上也有蝴蝶结,她没有。

豆豆指着图片上告诉老师。

一分钟的时间里,豆豆找到了所有的不同点。他很得意的告诉老师:“我都找到了。”

这时,老师又出示了“小狗”的图片豆豆继续兴致很高的观察了起来,他低着头先是一声不吭,马上就很高兴的告诉老师:“这个有小狗吃饭的碗,这个没有。”

老师问:“还有么?”

豆豆看了看,并且开始用手指在纸上划动,看了一会儿,又抬头看看老师,老师对他说:“再找一找,好像还有不一样的哦。”

于是豆豆又低下头找了起来,他点了点小狗的食盆,看了看老师,于是老师指引他说:“看看房子边上有什么不同么?”

豆豆马上朝老师说的地方看,马上找到了其他几处不同。

分析:

在开展第一次的科学素养测试中,我们创设了“图片找不同”的观察测试活动,幼儿对“图片找不同”的活动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准备的图片太多太杂,造成了时间上的来不及。往往孩子们都没找全不同之处,测试就结束了。同时我们还提供了放大镜、水彩笔等材料。由于时间的紧张,孩子们根本来不及使用这些材料。后来我们进行了思考,将材料调整为:塑封图片3张,一张是单个事物图片不同之处,这种类型的图片幼儿观察的比较明显;一张是多层次组合图片中的不同之处,这种图片在不同之处的量上面增加了难度,让幼儿更具有挑战性;最后一张是组合镶嵌图片中找出相应物品,这种类型的图片影响因素比较多,但是幼儿往往都会很感兴趣。再次测试的时候,孩子们有了宽裕的时间,难易程度有了一个变化后,都能认真的找全图片的不同之处,有些孩子还会用到放大镜和笔来寻找不同之处,所以说材料的多少决定着测试的结果。

案例二:实物观察中,辅助材料投放与观察时机的把握

实录:

在测试的时候,有个孩子用放大镜仔细的看了一会儿大叫:“不好啦,这条蚕宝宝要死了!”我一看,那条蚕宝宝真的脚朝天不动了,颜色也变得很黄。再用放大镜仔细一看,原来它在蜕皮,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连忙叫他们耐心观察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大家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的,用放大镜大概看了两三分钟,蚕宝宝终于蜕完皮了,可是孩子们还是皱着眉头问我:“蚕宝宝怎么还是不动?”说着要去摸一摸它,有个孩子赶紧挡住说:”蚕宝宝刚蜕完皮,需要好好休息!”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还是每天拿着放大镜认真的观察着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但是有孩子发现了问题说:“蚕宝宝的“家”太脏了,我们要不要帮它清理呢?”只见一个孩子拿了片新鲜的桑叶放在蚕宝宝的“家”,不一会蚕宝宝都爬上了新鲜的桑叶上,这个孩子小心翼翼的托起这片桑叶,另一个孩子看见了,立马端起蚕宝宝的“家”就往垃圾桶旁边跑,不一会一个干净的蚕宝宝“家”就呈现在我眼前。针对这一举动我就问孩子们说:“如果没有新鲜的桑叶该怎么清理蚕宝宝的“家”呢?”可以戴手套,然后在托起蚕宝宝,最后清理它的“家”。一个孩子说道。”另一个孩子说:“我看见爸爸妈妈清理电脑的时候有把小刷子,我可以把这个小刷子带来帮蚕宝宝清理。”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蚕宝宝的“家”里到处布满了蚕丝,孩子们就问我说:“老师,蚕宝宝开始吐丝了,是不是要变飞蛾啦!”没有哦,它们还没结茧呢!”我说道。”孩子们看了会又对我说:“这么多蚕宝宝结茧,我们肯定分不清谁是谁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出来后,我后期幫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废旧材料,有小纸盒、小瓶子等。孩子们每天穿梭在材料超市,帮每条蚕宝宝做了记号做了“小窝”,以便孩子们更好的记录。

分析:

在科学素养测试中,中班的观察测试题是“蚕的一生”。时值养蚕季节,正好学校的每个班级都饲养了蚕宝宝。测试前期老师提供了放大镜材料以便孩子们更好的观察蚕宝宝。蚕的一生变化很明显,正因为老师前期提供了放大镜这个材料,才能让孩子从那么细小的蜕皮当中找到答案。 孩子们对蚕宝宝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主动、持续地在观察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必须在不断观察、思考、分析、反思、改进的基础上,适时、适宜地变化科学素养测试中所投放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投放的材料适合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猜你喜欢

蚕宝宝桑叶豆豆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做一只对新鲜桑叶特别敏感的蚕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