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实现
2020-07-07刘昊琛
刘昊琛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教研领域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少先队活动课程因课程建设与发展起步时间较短,理论经验较为缺乏,没有固定的教材与规范的内容,因此少先队辅导员在备课中需要的优质教学资源较多,需要先进的现代网络科技为其提供支持。因此本文根据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通过理清“互联网+”视域下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和原则,为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互联网+;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111-02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开启了新的征程。随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发布,“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研领域被广泛激发和应用,不仅凸显了“互联网+”的时代价值,也为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提供了新途径。
一、“互联网+”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一)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质量
高质量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永恒的价值诉求,教育的改革理念与思想最终都会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其课程建设与发展起步时间较短,理论经验较为缺乏。相较于传统集体备课方式,“互联网+”集体备课因其网络的特性和灵活性,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一方面,少先队辅导员可以及时获取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在线进行课件的制作,更便捷地精准备课,另一方面“互联网+”实现了本校、本地区、跨地域辅导员之间的联结,共享案例或专题,交流教学方法、授课思路、活动步骤、工作心得等,实现少先队辅导员之间的优化合作,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促进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少先队辅导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少先队专业知识、精炼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广泛涉猎、与时俱进的精神。 通常,少先队辅导员的第一身份是中小学的学科教师,少先队活动课程大多兼职任教,其理论基础、知识经验的储备有限,因此决定了教学水平、专业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集体备课让每一位辅导员成了备课的主体,可以从案例、设想、理念、过程等多方面开展较为充分地研讨。
(三)培养优秀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文化氛围
健康的教研文化集中体现了教师群体的良好素质,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课成为一门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后,与其他传统学科一样要进入课程表体现课时数,也要有目标、内容《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中小学要成立少先队活动课教研组,组织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定期开展教研和课题研究。
备课是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备课方式较为自我,辅导员之间互助较少很难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而“互联网+”集体备课这种基于团队协作理念构建的教研活动,在为少先队活动研究提供了切磋平台的同时,也拓展了教研的广度,辅导员备课存有疑虑之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研习惯,通过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取长补短、思想碰撞、共享集体智慧,不仅深刻认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更能促使群体内部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教研文化氛围,破解当前少先队活动课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互联网+”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的群团组织。少先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课程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集体生活和活动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学灵魂。
(二)鉴别性原则
从信息技术层面出发,“互联网+”为少先队辅导员提供了巨大的搜索空间,既要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优势,也要考虑网络技术带来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辅导员主动强化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媒介、信息素养,在运用网络资源时要有所鉴别、有所选择,着重关注和选取具有教育性、典型性、时代性的与课程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源,提高运用“互联网+”资源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三)和而不同原则
在把握少先队活动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集体备课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也比较容易形成优质的活动案例、活动设计、课件等成果,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研究。但是统一的活动案例、统一的活动设计、统一的课件却又容易让辅导员成为“网络备课资源搬运工”, 抹煞了学生学情的多样性以及辅导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创造性。
三、“互联网+”视域下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备课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制度
通过制度的建设将少先队辅导员“互联网+”集体备课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学校教研管理之中,是提高“互联网+”集体备课质量、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为了防止“互联网+”集体备课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形式化等消极状态,各中小学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而且有必要系统论证和广泛征求一线辅导员的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互联网+”集体备课制度应该保证几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包括辅导员备课考勤、网络集体备课时间、备课进度、备课主题内容、主备人安排、辅导员轮流发言、备课记录、日常性检查、阶段性评估等等。
(二)建设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建设一个固定的可供表达和交流的专业平台。在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为了强化素质培养、促进辅导员能力提升,要从源头培养,大力建设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由此可见,这一举措也很好地适应了新时代对少先队辅导员群体提出的新要求。
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始前,辅导员可以按照平台统一发布的任务,检索相应的文章、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自动聚合并链接到教案的某个节点上,形成自己的“备课资源盒子”,再整合各地优秀案例、活动设计以及辅导员间交流研讨、同课异构的结果,依附于编辑功能模板的灵活性,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课件。课程进行中,辅导员可以运用平台与少先队员开展互动式、生成式的教学过程,或是在一些特殊时间点启动线上教学,共享优质少先队慕课资源。课程结束后,师师、师生运用平台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题进行交流反馈,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提供优化的可能性。
(三)规范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流程
为“互联网+”集体备课框定一个基本模式很有必要,可以避免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问题,让“互联网+”集体备课更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由于校情的不同,“互联网+”集体备课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其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个人初备。依据平台发布的教育主题与内容,辅导员首先做好教学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认真钻研课程实施意见、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用书、利用“互联网+”充实主题内容相关知识。其次按照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预设活动流程,细致地设置每一个环节。最后形成交流的资料,内容要涉及到设计理念、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学流程。
2.备课组集备。辅导员将个人初备的定稿上传至平台,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并说明设计的意图。同一主题的其他辅导员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技术后,备课组组长再依据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整理形成共案。
3.辅导员复备。在“互联网+”集体备课研讨过后,辅导员需结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知识结构等方面,以及本中队少先队员的水平,对众人集体备课的智慧成果进行适当调整,集众家之长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教学特点。
4.课上续备。经过以上三个环节上,辅导员已经具备了在本次少先队活动课中运筹帷幄的能力,然而课堂才是检验前期准备工作的唯一标准,再好的设计不付诸实践就是空谈。因此,辅导员在课堂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哪些地方没有达到预期、为什么会改变某一环节、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自己是如何处理的等等,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思考,找出无效环节,积累活动中的高光环节。
5.课后补备。教学反思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少先队辅导员同样不例外。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其他辅导员及时碰头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并且做好反思记录,长此以往,就为提高“互联网+”集体备课质量和个人的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可以确保“互联网+”集体备课的可操作性、实效性落实。
除了加强“互联网+”集体备课制度和平台建设,规范“互联网+”集体备课流程,日常性检查和阶段性评估也是一项重要保障。不仅要基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同时也要将辅导员的网络教研成果与教师的考核制度相挂钩,致使辅导员群体真正的重视,激发参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保证少先队辅导员“互联网+”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丁雷.网络集体备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4).
[2]纪宏伟.谈网络集体备课[J].中国教师(上半月),2011,(11).
[3]李娟.应用网络备课平台的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8).
[4]李笑晓,李虎林.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的价值与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5]王东梅.少先队活动课程视角下辅导员专业化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