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0-07-07唐亚蕾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唐亚蕾

摘 要: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50-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情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发地有效地发现数学、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强化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数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养成。

一、运用生活知识,理解数学问题

1.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象。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信息,抽象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神秘感。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先出示夜晚的城市以及射灯图片,然后借助实物红外线灯的演示,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墙壁遮挡,体会射灯的特点,从而引入射線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延长的概念。在教学简单平面图形的认识时,笔者都是先出示同学们常见的具体物体,如每天佩戴的红领巾、上课用的书本,玩具魔方、校门口的伸缩门、游乐园的摩天轮等实物,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抽象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这些平面图形,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图形的特征。

2.淡化抽象算理,增强生活经验。从数学的特点来看,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相对”“相向”“相遇”等概念,在生活中不常用到。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情景来帮助理解。新授时,可以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的两侧,宣布开始,两个学生同时从两侧出发,相向而行,然后相遇,这是相遇问题。然后又让学生站在一前一后,同时向同一方向出发,后者追前者,这是追击问题。通过两个学生的实际行动可以理解相对难以理解的此类内容。在练习课中,也可以简化此过程,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演示已知条件,以帮助学生复习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原型,那么我们将会花费更少的精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结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画圆的方法,提前准备一个圆形卡纸和细绳,在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后,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反馈交流测量方法后,带着学生们试着测量了水杯底面上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圆直径的三倍多一些。那么到底多多少呢,此时同学们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具体数值。之后让他们自学圆周率时,一个个都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又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学生自己测好身高体重,课堂上一起对照标准、全班一起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然后呈现整个班级的健康统计表,让学生们想想有什么想对同学说的,同学们立马就从各个角度分析统计图,提出了不少的健康小贴士。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一旦数学“回归”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会展翅高飞,跳入需要知识的学生的头脑。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开设数学实践课,创建应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日常数学实践课程,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后,笔者设置了一节数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进行联欢会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工作中的调查、统计、计算、采购、对账环节,让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适时地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确实是有益的,并感到解决他们周围的许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数学,从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运用于生活。

例如:学习完“公斤和克”后,让学生进入超市,在包装袋上记录公斤和克,比较各种包装的性价比,然后在教室里交换他们的发现;在学习了“元、角、分”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跨年级的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中高年级学生担任推销员,其他学生则集体化身顾客,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体验数学,并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也让学生们意识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收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一一列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列举方法,有画图、有文字、有列表,通过和其他同学们的交流,又能对自己的列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可以拿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自主参与设计校园节日的布置、计算成本。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料,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逐步适应和应用数学思维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重建学生的数学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江苏 丹阳2123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