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沭河新村水源工程坝址及建筑物型式方案研究
2020-07-07
(作者单位: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76000 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 233001)
一、工程概况
临沭县属于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缺乏大型多年调节水库,调控能力有限。现状境内沭河中游建有华山橡胶坝,蓄水高度5.0m,蓄水量1000 余万m3。沭河下游虽建有大官庄泄水闸,泄水闸设计正常挡水位为55.0m,但现状当蓄水位高于51.5m 时,回水段将造成沭河滩地大面积耕地(高程在52~52.5m 之间)被淹没,堤外部分村庄地面高程低于正常蓄水位,易造成堤外地势较低的田地形成水渍内涝,排涝困难,故泄水闸只能低水位运行,目前现状只能按51.5m 蓄水位运行,无法蓄水回水至中游华山橡胶坝。因此,在华山橡胶坝与大官庄枢纽之间兴建水源工程,进行河道拦蓄,增加地表水的利用量,恢复大官庄蓄水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区域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勘察区位于沭河剥蚀平原区,中间为沭河河床及河漫滩,地形较为平坦,向下游逐渐降低,河床宽210m 左右。左岸为沭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2~6m,为第四系河道冲洪积形成的壤土、砂壤土、细砂、中粗砂;右岸阶地宽约30m 左右,覆盖层为壤土、中粗砂。
坝址区河床地面高程约为48.70~49.36m,左岸地面高程约为51.27~54.99m,右岸靠近堤防,高程48.07~50.54m。坝轴线地段局部为第四系沉积物所覆盖,覆盖层厚度不大。
2.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①层壤土(Q4alp):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铁锰氧化物。厚度:2.80~3.70m,平均3.25m;层底标高:49.64~50.65m,平均50.15m;层底埋深:2.80~3.70m,平均3.25m。
②砂壤土(Q4alp):黄褐色,稍密,稍湿,含云母碎片,局部夹壤土薄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1.60m, 平均1.25m,层底标高:51.18~52.42m,平均51.80m,层底埋深:0.90~1.60m,平均1.25m。
③层细砂(Q4alp):褐黄色,松散,饱和,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2.80m, 平均2.30m;层底标高:48.38~50.62m,平均49.50m;层底埋深:2.70~4.40m,平均3.55m。
④层中粗砂(Q4alp):褐黄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2.30m,平均1.55m;层底标高:47.34~49.85m,平均48.27m;层底埋深:3.60~6.00m,平均4.95m。
⑤层强风化泥质砂岩:灰白色—紫褐色,粉细砂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短块状,锤击易碎,局部为中粗粒结构砂岩。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50~16.00m,平均9.26m,层底标高:32.86~43.53m,平均39.37m;层底埋深:5.50~18.00m,平均11.74m。
⑥层中风化泥质砂岩:灰白色—紫褐色,粉细砂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锤击易碎,局部为中粗粒结构砂岩。该层未穿透。
三、坝址选择
1.坝址确定原则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6)、《橡胶坝工程设计规范》(GB50979-2014)等规范规程的规定,闸坝址选择应根据其功能、特点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泥沙、施工、管理、周围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新村水源工程坝址选择所遵循的原则如下:
(1)坝址处河道顺直,河床、河势稳定,地质地形条件良好。
(2)若在多支流汇合口附近修建闸坝,坝址宜在距离交叉河口较远处,闸坝址至汇合口应至少保持相当于闸坝上游河道水面宽度的3 倍距离以上。
(3)坝址与铁路桥或Ⅰ、Ⅱ级公路桥的距离不宜太近,间距至少不小于100m。
(4)枢纽布置应使工程投资最省,技术可行,不影响其他建筑物安全,有利于河势稳定,防止局部冲刷。
表1 坝址方案比选表
表2 建筑物型式方案比选表
(5)坝轴线应与河道中心线垂直,其上下游河道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水闸进口处的水面宽度。
(6)符合临沭县总体规划。
2.方案比选
根据上述坝址选取原则,初步选定三个坝址进行比选,各方案比选表见表1。
方案一位于沭河中泓桩号9+670,距沭河南古大桥1.26km。主河槽宽270m,左岸滩地宽620.0m,滩地高程55.15~55.44m,右岸滩地宽34.0m,滩地高程为54.57~55.05m,坝址处河床底高程为48.80~49.50m,平均高程在49.30m 左右,坝址地质为强风化泥质砂岩、河床稳定。
方案二位于朱果村西,沭河中泓桩号7+800,河道主河槽宽420m,左岸无滩地,右岸滩地宽490.0m,河床高程为48.5~50.3m,河床左侧为全风化岩石,右侧为中粗砂。
方案三位于沭河中泓桩号10+630,沭河南古大桥下游200m。河道主槽宽360.0m,河底高程为50.3~51.2m,左岸滩地高程55.9~56.1m,右岸滩地高程52.6~54.6m。河槽地质条件为砂基。
综合分析上述3 个坝址方案,结合城市规划、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投资等分析比较后,虽然方案一改善的水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所处河道位置水流条件、施工便利程度、总投资均为最优,故方案一作为推荐坝址位置。
四、建筑物型式比选
根据河道地形地质条件、防洪要求及临沂市拦河工程建设经验,可选择的拦蓄工程型式主要有三种:提升闸、橡胶坝和翻板门。翻板门超过4m 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较差。因此,挡水高度4~5m,可采用提升闸、橡胶坝两种型式。方案比选表见表2。
方案一:橡胶坝方案。建3 节橡胶坝,每跨净宽90m,橡胶坝中墩1.2m,底板厚1.0m,橡胶坝总长274.80m。坝高4.5m,底板顶高程49.50m,一次性蓄水量1380 万m3,总投资5504.46 万元。
方案二:提升闸方案。建26 孔10m×5.5m 平面钢闸门提升闸,每孔净宽10m,提升闸中墩1.2m,边墩1.5m,底板厚1.2m,两岸设桥头堡,拦河建筑物总长293.2m。拦河闸挡水高度4.5m,底板顶高程49.5m,一次蓄水量1380 万m3,总投资6700 万元。
提升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拦河建筑物,以其运行安全可靠、调控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易于闸桥结合、管理运行方便等诸多优点而经久不衰,其缺点是阻水影响行洪、投资较大、材料使用多。橡胶坝是一种新型拦河建筑物,具有材料用量少、阻水作用小、过水能力强、建设工期短等优点,缺点是运行费用高、坝袋寿命短、不易闸桥结合。根据以上比较结果,综合考虑,确定选用方案一,即橡胶坝设计方案。
五、结论
通过以上坝址的方案分析比较,从蓄水量、工程投资等综合考虑,选定方案一为坝址方案。建筑物结构型式上,通过对比分析翻板闸、橡胶坝、提升闸三种型式的优缺点,综合考虑选定橡胶坝作为建筑物结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