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与足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20-07-07陈炽邦魏伟民张世军

华夏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房颤低剂量溶栓

陈炽邦,魏伟民,张世军,余 亮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心房颤动是急性脑梗死病因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亚型,由于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其极易产生血栓,急性脑梗死伴房颤者往往起病急骤、预后差。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 rt-PA静脉溶栓治疗,其可有效溶解血栓,促进机体梗死血管的再通,从而恢复患者脑部的血流灌注量,改善患者预后,且在发病4.5 h内运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1]。但对于治疗时的使用剂量尚存争议[2],故笔者比较了低剂量和足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62例,研究经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为45~80岁者。②发病时间小于4.5 h者。③心电图检查后示房颤者。④CT检查未见脑出血者。排除标准:①既往发生脑出血或CT示有出血倾向者。②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③近期使用抗凝药物者。

按掷硬币法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63±6.41)岁;平均体重(63.48±10.31)kg;吸烟12例,饮酒22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7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17±5.48)岁;平均体重(62.76±10.05)kg;吸烟14例,饮酒20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rt-PA(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 KG,注册证号S20110052,20 mg/支)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予0.9 mg/kg足量治疗,观察组予0.6 mg/kg低剂量治疗。均先将占总剂量的10%静脉注射,剩余剂量在1 h内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在治疗后行脑部CT复查。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数为0~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越严重,根据NIHSS评分减少情况划分临床疗效,无效:患者评分减少<45%;有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46%~90%;显效:患者NIHSS评分减少91%~100%。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溶栓后观察组FIB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溶栓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黏膜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伴房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受到长期损伤、血流瘀滞、血流湍急等原因极易发生血栓,且多数发病急,病死率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减少患者脑组织的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缓解疾病的进展,但对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是否与治疗剂量有关还存有争议,故笔者研究了足量与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rt-PA为第二代溶栓药物的一种,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一种糖蛋白,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可与机体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相结合,直接将纤溶酶原激活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机体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网架遭到破坏,进而发挥溶栓作用[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足量与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差异不大。分析原因为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主要与半暗带缺血有关,大多数半暗带缺血后只能存活几小时,故通过溶栓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在于溶栓时间,而非剂量。

FIB为纤维蛋白原,其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是凝血过程中重要的物质;PT为凝血酶原时间,为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临床上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其可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的状态。本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B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与足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比,低剂量治疗在保证溶栓效果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小板功能,缩短机体凝血所用时间。分析原因为低剂量治疗时机体血药浓度低,使纤溶酶原的活化受到一定抑制,从而缓解了纤溶酶对FIB的过量水解,减少了溶栓治疗对机体血小板功能的损害。

此外,由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使纤维蛋白发生降解,致机体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纤溶亢进而出血。本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后观察组脑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说明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这与吴瑞杰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低剂量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进入机体循环的rt-PA浓度相对减少,降低了其对血管的损害。同时低剂量rt-PA可相对控制其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从而减轻对机体血-脑屏障的损伤,进而减少出血的发生[5]。

综上所述,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不仅临床效果好,且能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房颤低剂量溶栓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