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原河网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实践*
——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公园为例

2020-07-07陈庆江季永兴CHENQingjiangJIYongxing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城青浦护岸

陈庆江 季永兴 CHEN Qingjiang, JI Yongxing

0 引言

江南平原地区河湖密布、交织成网,人们傍水而生、临水而居。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一些滨水空间逐渐被厂房、码头、民房等占据,违建也屡见不鲜。在新时代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还岸于民”的呼声越来越大,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及对公众开放已刻不容缓。据国内外学者对海滨及大江大河滨水空间的研究,滨水空间呈现出环境人工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元化的趋势[1]。丹麦哥本哈根[2]、法国马赛[3]、新加坡[4]、卡塔尔多哈[5]等许多滨海城市已将海港码头改造为集居住、办公、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空间。国内大连、青岛[6]、厦门[7]建设了富有滨海特色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上海的黄浦江两岸通过更新改造开发、开放了约40 km长的多功能滨水空间[8-10]。但位于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改造,既不能沿用大型滨海城市的空间建设模式,也不能参照大江大河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手法,而是必须基于水乡特色、当地文化、多种功能需求和现代生态城市理念展开研究和实践[11-12]。上海市青浦区位于太湖流域下游,是典型的江南平原河网地区,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拥有93个湖泊和1 934条河道,是上海水文化和古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青浦区核心地块的青浦新城跨越老城区和新城区,内部共有31条河流水系。由于受以往城市发展中的多种因素影响,许多滨水空间已被占据,空间品质不佳。所以,地方政府作出了“以青浦新城环城水系治理为契机,开展滨水空间更新改造”的决策。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工程,可以使青浦新城有温度、有记忆、可漫步、可阅读。笔者以此项目为例,阐述基于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滨水空间更新改造策略,并总结该项目更新改造的实践效果。

1 青浦新城环城水系现状分析

1.1 资源禀赋

青浦新城内水系资源丰富,占地约24 km²,外有上达河、油墩港、淀浦河与西大盈港4条河流环城,内有东大盈、漕港河等31条支流交错,共同构成了新城的基础和轮廓,并提供了蓝绿空间和居民活动空间(见图1)。其中,淀浦河、西大盈港、油墩港、上达河属于敞开的引排水河道,且具备通航功能,一般水位处于2.5—2.8 m,最高水位为3.7 m;内部河道为圩区内受控河道,常水位为2.5—2.8 m,水动力条件较差,流速缓慢。

图1 青浦新城水系现状及资源禀赋图

星罗棋布的河湖水系孕育了青浦悠久的水乡文化。城区内既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建筑,也有近代和现代文化建筑。位于青浦新城油墩港与淀浦河交界的崧泽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是上海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地[13]。青浦老城厢,即青浦护城河(环城河)与淀浦河环绕的椭圆形地块,已被确定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至今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水乡传统民居、历史建筑(万寿塔、曲水园、城隍庙等)、古园林、传统街巷,以及较完整的椭圆形护城河水系[14](见图2)。

1.2 现状问题

青浦新城虽然有4条环城河、31条支流水系,但是其应有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根据现场勘察分析,新城区水系及滨水空间存在以下问题(见图3)。

(1)防洪除涝能力不够。一是河道护岸结构修建年代已久,经过多年的水流冲刷、船只碰撞,部分岸段已出现护岸结构破损、坍塌;二是护岸结构被私自改为码头,滨岸空间长期随意堆放的砂土和建筑垃圾已超过护岸结构的设计荷载,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河道两岸空间被违章建筑占据,贯通不畅,影响抢险物资运输和防汛管理。

(2)河道水环境不理想。一是河道两岸仍存在部分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水直排入河道的现象,造成河道水质的污染;二是河道出现护岸硬质化,生态功能退化,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三是河道水体质量不达标,大部分时间为V类水,水环境改善需求迫切。

(3)滨水空间利用混乱。一是河道两岸无序分布了大量工厂、仓库、码头、堆场、居住区、学校、办公楼、加油站、绿地和违建私房,缺乏风貌特色和文化特征;二是河道两岸缺乏连续的步行道、骑行道等交通通道,使许多滨水空间无法到达,公共活动无法进行。

(4)水乡风貌逐渐消逝。由于城镇发展和工业化建设,传统的水乡风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水乡街巷、传统民居、风貌河道正慢慢消逝。

2 滨水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2.1 居民需求分析

青浦新城东有虹桥枢纽、西有淀山湖,大规模人流由虹桥枢纽出发去外省市长途旅游观光,或是自驾前往淀山湖及周边短途休闲,短暂停留于青浦新城的机会较少。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具有停留价值的休闲娱乐空间,以及经济输入的发展动力较薄弱。所以,青浦区政府提出“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格局,通过青浦新城、环淀山湖地区及西虹桥地区的开发建设,打造地区发展动力引擎,进一步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形成东西联动、协调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一城”,即青浦新城,将规划为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新城,具备“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生态宜居新城,进一步提升青浦新城的城市品质和竞争力,达到吸引人流的目的。此外,笔者走访了城市规划、水务等管理部门,并对青浦新城内居民进行了需求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本土市民对环城水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亲水愿望,外来市民(非本地户口)对亲水休闲同样充满期待,但对单一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不甚满意。因此,要吸引人口入住、发展青浦新城,必须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实现“还岸于民”的目标,则需跳出传统水利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水里”向“岸上”做更进一步的思考,以滨水空间改造带动城市功能的修补,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更新、生态修复、滨水功能提升、景观优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等多方面目标。

2.2 “五位一体”的目标和策略

图2 既有新老特色建筑实景图

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改造,既要满足水安全、水生态功能,又要满足居民亲水、休闲活动等功能,故提出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空间更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水利工程的河道水系生态修复、护岸生态景观改造、防汛通道贯通整治为基础,融入湿地、景观、文化、休闲、运动等功能元素(见图4),通过环城水系整治、滨水空间开发和重要节点建设等措施,打造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城市形象”于一体的青浦环城水系公园,重塑上海水城,找回青浦乡愁。更新改造目标和策略具体如下。

(1)提升防洪除涝能力。环城水系外围河道下通黄浦江,上达太湖,是流域行洪通道,两侧护岸需要防御50年一遇洪水。因此在更新改造滨水空间的同时需加固改造护岸,并建设贯通的防汛抢险通道,保障防洪除涝安全。

(2)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环城水系河道现状护岸硬质化、滨水空间杂乱、河道水质恶化。因此,滨水空间改造可与生态护岸、湿地同步建设,修复已被破坏的水生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同时在滨水空间种植大片绿植,营造滨水景观绿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

(3)创造滨水休闲空间。滨水空间有水、有绿,视野开阔,适宜休闲活动,是居民喜爱的健身场所。因此,环城滨水空间建设环通防汛抢险通道并赋予运动健身功能,局部拓宽成口袋公园或整理围建形成大空间建设滨水公园,增设运动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4)传承和再现历史文化。由于青浦拥有丰富的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在滨水空间改造时除植入各功能外,还需融入本地传统文化,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这不仅增添了河道游览趣味,也提升了城市旅游功能。

(5)提升城市形象。防洪能力提升、滨水环境改善、休闲娱乐有空间、历史文化丰富,城市综合环境和竞争力将自然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3 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实践

3.1 滨水空间总体布局

上达河、油墩港、淀浦河、西大盈港围合环绕青浦新城,是青浦新城的外轮廓。根据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4条河道两岸用地性质和功能[15-16],提出外围环城河的滨水空间更新改造以 “一环、四段”为总体布局。此外,青浦新城水系河道狭窄,缺乏较大宽阔水面,城区仅有一个水面面积不到200亩(约0.13 km²)的夏阳湖,还缺乏大型的滨水公共活动场所或节点公园。所以,笔者拟结合多个交叉河口拓宽水面,建设几个较大水面的滨水公园。与既有的曲水园、夏阳湖景观节点一同形成8个节点主题园(见图1)。在环城内部水系,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为顺利通达各重要节点,除利用滨水空间贯通道路作为陆路游线,同时根据水系通达性和两岸景观节点布局水上游线,设置游船停靠码头(见图5)。

3.1.1 “一环、四段”

图3 滨水空间改造前现状实景

图4 更新改造策略及功能植入

图5 水上游线及码头布置示意图

“一环”,即青浦新城“生态水系绿环”,包括环城水系、环城绿廊和健身环路。“四段”,即环城水系的4个滨水空间特色功能段。(1)滨水商业段位于新城北部上达河两岸。根据规划,北岸为产业区,南岸为商业区,河道中部规划建设商业街区、地标性建筑“青浦中心”和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新城站”。轨道交通站点和青浦中心等商业设施建设,将为上达河两岸带来巨大人气。因此,该段以服务市民,提供便捷的滨水活动为主题。(2)生态观光段位于新城东部油墩港两岸。受架空高压线限制两岸地带宽阔,且有崧泽文化历史遗址。所以,该段以生态观光的绿化景观为基底,在河道两岸宽阔地带打造以史前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景观公园,传承及展示历史文化。(3)文化体验段位于新城南部淀浦河两岸。淀浦河沿线有崧泽遗址、老城厢、万寿塔等历史文化遗迹,并新建了南箐园、浦仓路人行桥等特色建筑。所以,该段定位为文化体验段,以文化主题带形式展示青浦的古城文化和民俗风情。(4)休闲运动段位于新城西部西大盈港两岸。西大盈港两侧为大居所在地块,拥有大量居民小区。因此,该段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的亲水空间为主题,结合淀山湖大道跨西大盈港桥下的绿地资源重点打造双桥雕塑公园。

3.1.2 “八节点主题园”

滨水主题园主要结合多个河流交叉口拓宽水面,形成具有较大水面的滨水公园。在上达河与东大盈港交叉口拓宽水面,结合轨道交通17号线地铁站、青浦中心等商业设施,打造智慧湖公园。上达河、老西大盈港与东大盈港围合,形成一个狭长岛屿。在此将规划建设一座长岛公园,功能将涵盖休闲娱乐、配套餐饮等。淀浦河与漕港河交叉形成的半岛将被打造成大型活动场所——梦蝶岛公园。在油墩港和淀浦河交叉口,利用东岸的崧泽遗址博物馆和高压线下空地拓宽成的湿地,共同打造崧泽遗址公园。同时利用万寿塔和西大盈港双桥周边地块,在淀浦河和西大盈港打造古塔公园和双桥公园(见图6-图7)。

3.2 滨水空间营造与特色彰显

3.2.1 基于亲水生态护岸改造及新建

图6 部分重要节点更新改造平面方案

研究范围内的河道即青浦中心城区骨干排水通道,也是重要的内河通航河道,既有驳岸形式大部分为直立硬质护岸。适于居民活动的滨水空间既要有亲水性、观赏性,还要具备生态净化功能。因此,结合各区段的功能定位,在满足防洪、通航要求的基础上,对护岸进行生态、景观改造。(1)对于城市狭小空间,现状保存完好的护岸结构考虑原状利用,通过植物装饰美化护岸结构;(2)对于亲水要求高的岸段,凿除现状挡墙降低墙顶高程,重新砌筑压顶,形成亲水平台供游人驻足观赏;(3)对于陆域腹地开阔处,结合城市规划及地块开发,将防洪闭合线后移,采用自然缓坡、植物护坡的生态亲水驳岸形式;(4)在结合青浦新城水上游览路线方面,布置顺岸式码头驳岸,方便游人陆上、水上游览(见图8-图9)。全线新建及改建护岸总长28.0 km,其中直立驳岸4.5 km,生态护岸23.5 km。

3.2.2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湿地营建

湿地被誉为“城市之肾”,有较强的水质净化功能,能改善局部微气候。在“还岸于民”的滨水空间改造时,可利用部分河段陆域腹地开阔处以及两河交叉的河口,构建生态湿地,提高河道调蓄能力、改善河道水质。例如,油墩港西侧高压线架空段下部腹地空阔,改造时将河道防洪闭合线后退,原河口线处的护岸结构改造为消浪墩,并辅以耐冲刷植物,形成湿地外部的消浪屏障;原河口线至新岸坡采用自然生态平缓的岸坡形式,保证岸坡稳定的同时,还为多样化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存栖息的环境。利用内河洋泾港与漕港河河口有一片未开发区域构建生态湿地,利用生态系统逐级消耗污染物,实现对水体的净化,逐步恢复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并起到蓄积洪水、调节气候的作用(见图8-图9)。同时,新建约1 600亩(约1.07 km²)的绿地、林地,形成绿网,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图7 部分重要节点设计效果图

3.2.3 历史与特色文化展示与再现

历史文化最能赋予滨水空间以可阅读性。青浦老城厢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水乡文化。在老城厢内,历史上的淀浦河侧有水城门直通城内,现已填堵成市政道路。在老城厢西侧,由老环城河、淀浦河、漕港河三水环绕围合而成岛状陆域,是淀浦河进入新城范围的重要口门。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漕港河重新打造一座水城门,再现青浦的古城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老城厢对岸,淀浦河南岸有一座万寿塔,可利用古塔及周边地块打造古塔公园。此外,桥是江南特有的水乡文化之一。为保证环城水系两岸滨水道路的环通,河道支河口需新建桥梁26座。因此,将青浦既有的“石料、石雕、流线”等古桥文化特征融入设计方案中,拱桥以青浦历史名人的字或号为名,平桥以传统诗词中具备水乡特色或故事的字词为名,供游人赏玩回味每一座桥梁背后的故事(见图10)。

3.2.4 运动休闲等多种功能植入

“还岸于民”的滨水空间更新改造最重要的是提供市民休闲活动、运动健身的公共场所。一方面,结合防汛通道建设,实现环城水系两岸43 km滨水绿道的环通,打造环城半程马拉松环路。马拉松环路根据河岸两侧市政道路宽窄进行设置。在滨水无市政道路段,绿化带范围较宽岸段沿河布置4 m骑行道、2 m亲水步道及0—5 m绿篱,绿化带较窄岸段则设置4 m骑行道;若滨水已有市政道路,绿化带范围较宽段设置4 m亲水步道,绿化带范围较窄段设置2 m亲水步道。另一方面,结合重要节点设置和既有历史文化遗存,重点打造古塔公园、崧泽遗址公园、梦蝶岛、长岛公园、双桥公园、智慧湖公园等大型滨水活动空间,为青浦城区百姓提供多样化特色滨水空间,丰富居民生活。其中,智慧湖公园设置水幕庆典广场,以活动庆典为主;梦蝶岛、双桥公园、长岛公园以满足居民日常休憩、运动休闲为主。同时结合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新建了25处网球场、篮球场、极限运动等运动场地。

4 结语

优越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水乡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青浦区由传统工业发展转型成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内核。青浦环城水系治理及滨水空间更新改造,以“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为目标并制定相应策略,通过城市水系河道整治、护岸生态景观改造、防汛通道贯通整治、滨水活动空间创造、景观绿化营建等措施,形成青浦新城“一环、四段、八园”的空间总体布局。有助于传承和丰富青浦的“水乡文化”,带动青浦环城滨水区域的产业升级和城中村改造,释放出可供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滨水休闲空间;从而实现青浦市民和游客共享绿水美景的目标,并充分发挥城市水系“防洪除涝、生态景观、运动休闲、城市环境”的综合功能,助力青浦新城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同时也为同类地区城市的水系治理和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图8 亲水生态护岸及湿地营建断面方案

图9 亲水生态岸线改造及湿地营建现场实景

图10 文化再现与活动植入现场实景

猜你喜欢

环城青浦护岸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青浦工业园区召开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接活动
内河生态护岸的选型与设计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清晨 我从环城公园路过
环城旅行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合肥环城公园特刊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