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分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2020-07-07史海滨郭珈玮付小军李正中

农业机械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硝化盐分无机

周 慧 史海滨 郭珈玮 徐 昭 付小军 李正中

(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管理局沙壕渠试验站,巴彦淖尔015400)

0 引言

土壤盐分是导致作物减产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1],盐分同时也会影响土壤中氮素转化的生物过程[2]。在受盐胁迫的土壤中,氮素正常转化模式的改变对肥料的有效性产生很大影响[3],探明肥料中氮素释放规律对于最大限度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防止氮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至关重要[4]。研究表明,肥料的有效性在于当植物需要时其形式适合于植物获得,满足这一条件可以减少硝态氮通过反硝化及淋溶流失的风险。当施肥量超过作物最大吸氮量,或施用时间与植物吸收不同步时,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迅速增加,氮素损失也随之增加[5-7]。因此,在盐渍化土壤中合理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及降低氮素面源污染是现代农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提高盐渍化土壤的作物产量,通常施用大量化肥来满足作物所需[8-9]。然而,过量施用无机肥会加重土壤盐渍化程度,并且增强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10],因此,盲目增施氮肥将造成浪费[11]。近年来,施用有机肥被认为是盐渍化农田改盐增肥的有效措施。研究证明,在盐渍土中应用有机肥能加速钠的浸出,降低交换性钠的含量及土壤电导率[12-13]。此外,施入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氮丰度和土壤酶活性,促进作物生长[14-15]。有机肥养分矿化过程较慢[16],有机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将有机来源的氮矿化过程与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量同步化[17],而无机肥料具有肥效快的特点,二者结合施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植物所需。因此,寻求合理的盐渍化土壤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于土壤培肥及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化肥,有机氮素转化过程更为复杂,因为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的氮依赖于微生物介导的氮矿化过程,这些过程受环境条件、土壤性质和有机肥特性的影响[18-20]。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是影响土壤中养分循环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氮素的供应和转化[21-22]。有机肥的施入可以改善土壤盐分环境,利于氮素转化,但同时又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使微生物活动加剧[23],这很可能导致消耗无机氮库过程的发生[24]。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在盐渍土中所产生的氮素转化过程更为复杂,当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有机无机肥配施所产生的氮素矿化过程研究多集中于非盐渍化土壤或单一程度盐渍化土壤中[25-27],而对不同程度盐分土壤下两者结合施用所产生的供氮效应则有待进一步探明。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盐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素矿化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盐分土壤制定合理的农田土壤氮素养分管理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沙壕渠试验站(40°54'40″N,107°9'57″E,海拔1 034 m)进行,试验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43 mm,蒸发量2 100 mm,多年平均气温7.7℃,无霜期为135 ~150 d。大于10℃的年积温为3 551℃,年平均日照时数3 200 h,年冻融期180 d 左右。全年太阳总辐射约为6 000 MJ/m2,热量充足。于2018年播前取0 ~20 cm 土壤为研究对象,土壤盐离子主要以SO2-4和Cl-含量最多(表1),为典型的硫酸盐-氯化物型盐土,土壤取回后完全混匀,置于室内风干过2 mm 筛后供培养试验用,其理化性质见表2。供试无机肥料为尿素(含氮质量分数46%),有机肥为商品有机肥(由玉米秸秆腐熟后喷浆造粒而成,碳氮比为7.5∶1,含N 质量分数10%,P2O5质量分数1%,K2O 质量分数1%,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于等于45%,腐殖酸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7%,S 质量分数大于等于8%)。

表1 试验区土壤盐离子含量Tab.1 Salt content of tested soils %

表2 试验区土壤基本性状Tab.2 Basic properties of tested soils

1.2 试验设计

试验区土壤盐离子含量见表1。以NaCl 溶液和蒸馏水为原料,配置4 种不同盐分水平的原溶液,溶液电导率分别为3.94、12.15、24.55、38.77 dS/m。通过漏斗将供试土壤分别用这4 种溶液浸出,在干燥箱(30℃)中干燥72 h,将处理后的土壤充分混匀,测定其电导率。重复这一过程,参照土壤盐渍化程度划分标准[28],使土壤盐分水平(电导率)分别达到非盐渍化、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平(分别为0.46、0.98、1.55、1.97 dS/m),依次记为S1、S2、S3、S4。将土壤在室温下保持干燥,直至试验开始。

在不同土壤盐分水平下分别设置5 种不同的有机无机肥配比模式(有机肥占施肥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各处理施氮总量一致),按施氮量0.089 5 g/kg (以耕层0 ~20 cm 土壤质量进行换算,相当于施纯氮素量240 kg/hm2)把氮肥分别加入风干土中,充分混匀,并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依次记为U1、U3O1、U1O1、U1O3、O1、CK。试验共24 个处理,3 次重复。模拟田间施肥方式、用量及田间含水率等条件,采用室内恒温(25 ±0.5)℃好气培养法进行培养,培养容器为1 L 烧杯。

矿化试验:称取过2 mm 筛的风干土壤100 g 于1 L 烧杯中,加水至田间持水率的30%(将土、水在研钵中充分混匀后转移至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口密封,并用针在保鲜膜上均匀扎小孔以创造好气环境。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进行7 d 的预培养(达到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目的)。7 d 后第1 次取样,记为第0 天取样。随后对预培养后的土壤按试验设计进行处理,通过称量调节含水率,使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5%。将烧杯放入25℃的培养箱避光培养。在培养期间每隔1 ~2 d 采用称量法补充失去的水分,使土壤水分保持恒定状态。每个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的第1、3、7、14、21、28、42、56、78、90 天取3 个重复试样,测定NH4+-N、NO3--N含量。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矿化指标

矿化指标计算式为[29]

其中

式中 NA——净氨化量,mg/kg

CA——培养后土壤铵态氮质量比,mg/kg

IA——初始土壤铵态氮质量比,mg/kg

NN——净硝化量,mg/kg

CN——培养后土壤硝态氮质量比,mg/kg IN——初始土壤硝态氮质量比,mg/kg

NM——净氮矿化量,mg/kg

1.3.2 土壤矿质氮及电导率测定

无机氮含量分别用2 mol/L 浸提,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30];于培养结束后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各处理取3 次重复;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测定土水比1∶5浸提液。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与Excel 2016 进行分析及图表绘制,用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确定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净氨化量的影响

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第1 步是通过氨化作用形成NH4+-N。从图1 可看出,土壤NH4+-N 释放模式在不同盐分水平和氮源类型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在S1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土壤净氨化量始终为负值,其余各施肥处理土壤净氨化量在培养第1 天达到较高水平,在第3 天出现最大值,净氨化峰值呈现施入无机肥比例越大土壤净氨化量越大的趋势,其中U1处理较其余施肥处理显著(P <0.05)高17.78% ~90.13%。随后各处理净氨化量开始下降,且呈现施入化肥比例越大下降速率越快的趋势,U1、U3O1 处理在培养第42 天基本趋于稳定,而U1O1、U1O3、O1处理在第56 天之后几乎保持不变。

图1 土壤净氨化量变化曲线Fig.1 Variation curves of soil net ammonification

在S2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土壤净氨化量在培养期间均为负值,但较S1 盐分条件下略有升高。各施肥处理净氨化量峰值均出现在第3 天,U1 及U3O1 处理净氨化峰值较S1 盐分条件下显著降低24.71%和15.19%(P <0.05),而U1O1、U1O3、O1处理较S1 盐分条件下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至培养第28 天均降低到较低水平。

在S3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土壤净氨化量呈现先正后负的趋势。各施肥处理净氨化量峰值较S1、S2 盐分条件下有所延迟,且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净氨化峰值出现时间不一,有机肥施入比例较大的处理峰值出现时间较迟。U1、U3O1 处理在第7天出现峰值,U1O1、U1O3 在培养第14 天出现净氨化峰值,O1 处理在第21 天出现峰值。

在S4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净氨化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均为正值,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U1、U3O1 处理净氨化峰值出现时间与S3 盐分条件下一致,较S3 盐分条件下分别降低19.16%和20.74%,差异显著(P <0.05),而U1O1、U1O3 处理较S3 盐分条件下净氨化峰值进一步延迟,均在第21 天出现峰值,O1 处理在培养第28 天出现峰值。

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表3),土壤盐分和氮源类型均对不同培养时期土壤净氨化量有极显著影响,除培养第90 天外,土壤盐分和氮源类型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对土壤氨化量有极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土壤净氨化量的变化与土壤盐分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密切相关。

表3 土壤净氨化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F)Tab.3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soil net ammonification

2.2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净硝化量的影响

在好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氮矿化为NH+4-N后,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NO-3 -N。由图2 可看出,培养期内不同盐分土壤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净硝化量影响不一。与土壤净氨化量不同,不同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土壤净硝化量在培养期间均为正值,但随着盐分增加呈降低趋势。

图2 土壤净硝化量变化曲线Fig.2 Variation curves of soil net nitrification

在S1 盐分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净硝化量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机肥施入比例越大的处理其净硝化量达到平稳期越滞后,U1、U3O1 处理于培养第42 天基本趋于平稳态势,U1O1、U1O3 处理于第56天基本维持不变,O1 处理净硝化峰值约出现在第70 天。各处理表现为无机肥施入比例越大其净硝化量越大,至培养第90 天,U1 处理较其余处理显著(P <0.05)高10.58% ~37.74%。

在S2 盐分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净硝化量迅速升高,各处理净硝化量达到平稳时间较S1 盐分条件下均有所提前,而净硝化峰值较S1 盐分条件下有所降低,U1、U3O1 处理于第28 天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处理峰值出现时间为第42 天,U1、U3O1、U1O1、U1O3、O1 处理净硝化量最大值分别较S1 盐分条件下 降 低 11.65%、10.99%、10.05%、5.96% 和0.53%,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越大2 种盐分条件下差异越小。

在S3 盐分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净硝化量增长速率较S1、S2 盐分条件下均减缓,U1、U3O1 处理于第56 天基本趋于不变,而U1O1、U1O3、O1 处理在培养第90 天还未达到最大值,依然有增加的趋势。各处理在S4 盐分条件下净硝化量变化规律与S3 盐分条件下基本一致,U1、U3O1 处理在培养第90 天时较S3 盐分条件下分别降低24.49%和20.96%,其余处理在培养结束时仍保持上升的态势。

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4)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土壤盐分及氮源类型均对土壤净硝化量产生极显著影响,盐分水平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在除培养第90 天外都对土壤净硝化量产生极显著影响。

2.3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净氮矿化量的影响

从图3 可看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在不同土壤盐分条件下对土壤净氮矿化量有较明显的区别。在S1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量基本为负值,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至培养结束时其值为0.08 mg/kg,其余施肥处理净氮矿化量均为正值,呈升-降-升的动态变化趋势,U1、U3O1 处理于培养第28 天趋于稳定,其余处理在培养第56 天基本保持不变。化肥施入比例越大净氮矿化量越大,至培养第90 天,U1 处理较其余处理显著(P <0.05)高10.59% ~37.74%,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增大差异越大。

表4 土壤净硝化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F)Tab.4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soil net nitrification

当盐分升至S2 盐分水平时,CK 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量在培养期间内均为正值。U1、U3O1 处理净氮矿化量趋于稳定所需时间与S1 盐分条件下几乎一致,峰值分别较S1 盐分条件下降低10.35% 和9.23%,而U1O1、U1O3、O1 处理净矿氮化量趋于稳定时间较S1 盐分条件下有所提前,于培养第42 天基本保持不变,净氮矿化峰值较S1 盐分条件下分别降低7.69%、5.08%和1.80%。S2 盐分条件下各处理依然表现为化肥施入比例大的处理净氮矿化量越大,U1 处理较其余处理显著高8.65% ~18.44%,但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增大差异较S1 条件下减小。

图3 土壤净氮矿化量变化曲线Fig.3 Variation curves of soil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在S3 盐分条件下,CK 处理净氮矿化量为正值,在培养期内呈上下波动态势,其余施肥处理表现出逐渐上升态势,U1、U3O1 处理净氮矿化量在第56天趋于稳定,其余处理在第70 天增幅变缓,U1 处理峰值较其余处理显著(P <0.05)高7.22% ~43.10%(除U3O1 处理不显著),各处理峰值较S2盐分条件下分别降低4.58% ~19.92%,有机肥施入比例越大的处理降低幅度越大。在S4 盐分条件下,各处理净氮矿化量变化趋势与S3 盐分条件下基本一致,在培养第21 ~28 天达到峰值,随后呈小幅波动态势。总体来说,化肥施入比例越大净氮矿化量越大,同一处理净矿化量较S3 盐分条件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5)得出,盐分及氮源类型对培养期间净氮矿化量产生极显著影响,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除对培养第90 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余时期均产生极显著影响。从F 值来看,土壤盐分及氮源类型是影响氮素矿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净氮矿化量的次要原因。

2.4 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从表6 可看出,至培养结束时,各盐分水平不同氮源类型对土壤电导率均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盐分水平下,CK 处理土壤电导率较培养开始时均有所降低,这一结果是由于培养期间不断向土壤中加水,从而导致土壤盐分稀释所造成。各施肥处理均可以促使土壤电导率增大,且呈现有机肥施入比例越大土壤电导率增幅越小的趋势,这可能与肥料化学组成有关,本试验所使用有机肥为玉米秸秆腐熟后喷浆造粒而成,含盐量较少,从而使得有机肥水解并不会造成盐分大幅上升。在S1 土壤盐分条件下,各处理土壤电导率均呈现显著性(P <0.05)差异,U1 处理较其余施肥处理分别高8.34% ~52.50%,而随着土壤盐分水平增加,各施肥处理之间土壤电导率差异逐渐减小,至S4 土壤盐分水平时,U1 处理除较O1 处理显著高11.79%外,与其余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本底土壤盐分逐渐增大,施肥对于土壤电导率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小。

表5 土壤净氮矿化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F)Tab.5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soil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表6 各试验处理土壤电导率Tab.6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each treatment dS/m

3 讨论

肥料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本身的化学特性及供试土壤的理化特征,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1]。土壤中过量的可溶性盐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分布[32],同时也对氮素转化的生物过程产生影响[33]。因此,通过合理的施肥模式来调控不同盐分条件下土壤氮素释放过程是提高氮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表明,土壤盐分水平在0.46 ~0.98 dS/m时,不施肥处理土壤净氨化量在培养期间为负值,而在盐分水平达到1.55 ~1.98 dS/m 时,土壤净氨化量转为正值。说明低盐分条件下微生物对NH+4 -N的固持作用大于土壤本身的释放量,而高盐分水平可能会抑制微生物活性[34-35],导致已矿化的铵态氮被微生物同化量减少。本研究结果发现,当盐分水平从0.46 dS/m 升至0.98 dS/m 时,土壤净氨化量下降速率明显加快,而当盐分水平升高至1.55 dS/m 时,盐分延缓了NH4+-N 的形成,且在随后的培养过程中净氨化量下降速度减缓。这可能是因为适当的土壤盐分会加快土壤硝化速率,而盐分水平过高会限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抑制土壤-N 向NO3--N 的转化过程[36-37]。前人研究表明,相较无机肥而言,有机肥具有肥效缓慢的特点[38-39],本研究净氨化量动态变化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即在试验前期呈现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越大土壤净氨化量越小的趋势,而在培养后期则呈现出相反态势。

本研究中,土壤净硝化量受土壤盐分水平及氮源类型影响较为明显。与土壤净氨化量表现不同,各盐分水平下CK 处理土壤净硝化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内均为正值,这是因为与-N 相比,微生物利用-N 需要更多的能量[40],同时,-N 的存在会抑制-N 的转运或硝态还原酶的合成[41-42]。因此,土壤中硝态氮的同化作用几乎不存在。ZENG 等[43]研究表明,土壤盐分水平对硝化速率的影响有一个阈值(1.13 dS/m),当盐分水平小于此值时促进硝化速率,高于此值则抑制土壤硝化速率,本研究在盐分水平处于0.46 ~1.98 dS/m 时土壤净硝化量变化趋势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盐分水平从0.46 dS/m 增至0.98 dS/m时,盐分对化肥施入较多的处理土壤净硝化量抑制作用较大,而土壤盐分水平继续增大至1.55 dS/m及以上时,盐分水平对施入有机肥比例较大的处理也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NO-3 -N 形成速率减缓。这可能是因为土壤盐分较低时,有机肥对土壤盐分的加重程度较小,从而对硝化作用的抑制较小,而化肥的施用会较大幅度地提升土壤盐分水平,抑制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当土壤盐分处于较高水平时,土壤本身盐分水平对不同氮源类型硝化过程均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土壤盐分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均会对土壤净氮矿化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盐分水平增大,不施肥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量由负值转为正值,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盐分水平的增加会导致微生物主导的腐质化过程弱于土壤的矿化作用。本研究发现,当土壤盐分水平在设计范围之内时,各施肥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量均随盐分水平升高而降低,这与CHANDRA 等[44]的研究结果一致。当土壤盐分水平较低(小于0.98 dS/m)时,土壤净氮矿化量在培养初期会产生短暂的下降,这可能由于此时期微生物对-N 的同化量大于-N 向-N 的转化量造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累积净氮矿化量的变化分为两部分,当盐分水平从0.46 dS/m 增至0.98 dS/m 时,各处理均较迅速地达到矿化峰值,且呈现出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的增大净氮矿化量的差异减小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肥对提高土壤盐分作用较小所导致,至培养结束时,S2 盐分水平下单施有机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电导率降低25.02%。当土壤盐分水平为1.55 dS/m 时,各处理净氮矿化量在培养后期又有上升态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细胞中渗透物质的积累会提高其耐盐能力[45-46],微生物活性增强从而会促进矿化作用进行,矿质氮含量在培养后期呈持续增加态势。

土壤有机氮向无机氮的转化过程也伴随着NH3、N2O 等气体的损失。本研究条件下,有机氮矿化的第1 步即转化为-N,这也为土壤氨挥发提供了充足的底物。不同盐分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所产生的矿化过程不一,导致各处理氨挥发损失也会有所差异。研究表明,随着土壤盐分水平的升高,土壤氨挥发损失增加[47],这可能也是导致本研究净氨矿化量随着盐分增加逐渐减小的原因之一。但本研究发现,适当的增加土壤盐分水平会促进土壤硝化作用(由0.46 dS/m 增至0.98 dS/m 时),从而快速降低土壤-N 含量,减少土壤氨挥发损失[48],而随着盐分继续增加,土壤硝化作用被抑制,又将增加土壤氨挥发累积量[49]。研究表明,N2O 是土壤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土壤含盐量及氮源类型均会影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RESHAM等[50]研究发现,随着土壤盐分水平增加,N2O 排放量将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在盐分较高时,会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导致硝化过程基本停留在亚硝酸盐阶段,同时高盐分水平会抑制N2O 还原酶活性,使得异养反硝化过程产生大量N2O[51],这可能也是导致本研究随着盐分水平增加土壤净硝化量减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当盐分水平较低时(0.46 dS/m),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增大土壤NH+4 -N 释放量减小但周期延长,因此,采取适当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对于降低NH3、N2O 损失极为重要。盐分水平增至0.98 dS/m 时,各施肥处理之间净氨化量差异减小,且增施有机肥相较低盐水平可以促进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从而可以减少氨挥发及N2O 损失,提高氮素有效性;当盐分水平增至1.55 dS/m 及以上水平时,有机肥施入较多的处理氨化过程迟缓,同时硝化作用也受到抑制,可能会造成过多的气体损失。因此,针对不同土壤盐分水平进行合理的有机无机氮肥调配对于减小面源污染及提高氮素有效利用极为重要。

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52],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53],而有机肥可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碳素和营养物质氮素,提高微生物活性[54]。关于系统探讨不同盐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来揭示土壤供氮效应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分增大,氮源类型对土壤矿化过程影响增大,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在盐分较大的土壤更具优越性。

4 结论

(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盐分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均显著影响培养期内氮素矿化过程。土壤氨化作用随着盐分水平的升高逐渐减弱;土壤电导率从0.46 dS/m 增至0.98 dS/m 时,盐分水平的增加促进了土壤硝态氮的生成速率,但当土壤电导率增至1.55 dS/m 及以上时,会抑制土壤硝态氮的形成。

(2)同一盐分水平,随着有机肥施入比例的增大,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的形成速率减缓,且矿化量减少;当土壤电导率为0.98 dS/m 时,对有机肥施入较多的处理矿化抑制作用较小,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之间矿化量差异减小,但当土壤电导率在1.55 ~1.97 dS/m 时,会对有机肥施入比例较大处理的矿化过程产生延缓作用,但并不会完全抑制,在培养后期仍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

(3)综合来看,为保证合理的氮素供应,不同盐分水平下应进行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在土壤盐分水平较低时(0.46 dS/m),有机无机肥各半配施在培养期间会产生平稳的氮素释放过程,且氮矿化量也处于较高水平;当土壤电导率增至0.98 dS/m,可以适当增大有机肥施入比例,该处理前期氮矿化量较少,可以减少氮素损失,而在后期氮矿化量增大,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当土壤电导率升至1.55 dS/m 以上时,有机肥矿化量较少,且矿化周期较长,无法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高需求期,需要适当增大无机肥施入比例,以保证充足的氮素供应。

猜你喜欢

硝化盐分无机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应用分析
宁夏中部压砂区表层土壤离子分布及盐分类型预测
无机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
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盐分淡化区形成过程中离子运移特征
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探索
高考的“宠儿”——无机化工流程题
海水这么咸的原因
提高同时硝化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NDN)硝化及单级生物脱氮效率的研究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
摄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