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实施问题与探究

2020-07-06王颖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

王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实施建议

一、引言

(一) 选题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开展教育改革,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具有全球各方面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首要目的。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进行了更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与教学改革。2001年6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秋季,在教育部的大力宣传和地方政府的相应响应下,教育部在全国29个省市率先设立了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拉开改革的大帷幕。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但是目前看来在语文教学实施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因而,教师要语文教学的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开展实施相应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能力。

(二) 选题研究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对象缺乏深入合作。

在搜集资料中发现,绝大多数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都是凭借一些理论进行的文字性研究。或借助个人经验进行描述性和评定性研究,如教师在过程改革中根据自身经验发现的新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主体之间、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2.缺乏理性的评价和深刻的解释。

在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面,许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转变;虽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但对整个新课程的研究缺乏对改革动因的深刻阐述,学校课程改革模式单一,对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制度化或常规化研究比较缺乏。

3.缺乏对新课程改革合理性标准的研究

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教育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是具體性、历史性和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新课程改革的合理性,是指课程改革既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目的,又符合教育价值主体的规律、教育价值的对象。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使论文研究更加全面,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现有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文献综述;为使论文的理论提出更加真实可信。从而更好针对新课程改革总体方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语文教学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它在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也有很强的奠基性影响。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关的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全面理解和钻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现状,明确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抛弃已有教学旧思想、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确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知。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未发生基本型的改变。由于受教学的习惯、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采用一词一补等传非常统教学方法,采用板书、听写等传统方式传递知识。这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需要,也不能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这使得语文教学不具有最重要的时代特征。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语文学习动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探索和学习汉语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研究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和语文距离很远,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显然无法进行基本的语言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和僵化,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所存在的深刻性,学生无法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时间的流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小,对语文不感兴趣,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

(三)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

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过去教师大部分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不能随着时代需要而变化。因此,以往的教学抹平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此外,很多教师把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课堂和书本身上。教师未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致使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强。

(四)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过于形式化。

一小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主动性气氛的塑造,没有真正来培养学生所谓的基本语文技能,没有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存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疑问却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效率低。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当。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赋予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活泼。但是一小部分教师非常依赖于信息教育技术,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和有关视频。缺乏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控。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实施建议和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也随着变化,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主动的探索和实施,语文课堂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在语文课程改革初期,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墨守成规的,他们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部分教师一昧要求增加被教育者的阅读存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投入到课堂,导致费时费力的效果甚微;有的教师会被一些学生的意见带跑。从而进入与课堂无关、偏离主题、陷入盲目讨论误区的怪圈。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逐渐淡化,单词、标点符号运用极其不妥,句子和段落分析不精准,写作能力和以前相差甚远。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慢慢凸显。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本章的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语文教学实施和发展中容易被忽视或认识到的错误,使语文教学的实施和发展更加明确和科学;另一方面也试图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