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指导方法的初步探究
2020-07-06王雪华
王雪华
语文学习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听、说、读、写。其中,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写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其知识的储存量。只有更好地读才能更好地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下面简单阐述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许多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简单讲解的教学方式,讲解写作技巧与方法时,都是通过板书给学生一个写作框架。学生在学习时,也就只记住了这个框架,在写作时利用这个框架,思维被局限在这个范围,写出来的作文就比较死板,千篇一律。这样机械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会导致学生厌烦写作,写作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写作训练的主题少,束缚学生思维。高年段的小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他们对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也很丰富。教师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给出的训练主题也就比较单一。学生在作文训练时,想象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写作思维容易被固定,写出来的作文空乏,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忽视写作兴趣培养,作文的质量不高。科学调查结果表明,高年段小学生在写作教学课堂中积极性普遍不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在写作时积极性就不高,作文质量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
1.降低写作标准,激发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写作技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写作标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他们树立了写作自信心,在写作时就毫不畏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表达出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写作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文本身上。举个例子,在以“我的梦想”为题作文教学中,有一名学生写到自己以后想做清洁工。很大一部分教师在看见这篇作文时会当众批评这名学生没有理想,干什么不好要做一名清洁工。这样的做法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再也不愿意认真地写作文。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可以叫这名学生到办公室问为什么想要成为一名清洁工,教师发现学生认为清洁工是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大清早就起来清扫大街还没有怨言,他也想成为像清洁工一样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人。教师要对此给出肯定和表扬,讓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表达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2.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传授足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也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自己阅读已经不是难事。教师在平时就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推荐一些书目,帮助学生找寻正确的阅读方向,提高其写作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都已经构建好了大纲,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第一,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告诉学生如何阅读,怎么积累知识并将之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知道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组织语言。第二,审题找重点。写作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找准了题目的重点,才能顺利写作。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题目的重点,找准方向写作。第三,养成写提纲的好习惯。提纲是作文的大体结构,也是写作的方向。很多时候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没有思考就开始写,写出来的作文前后不连贯,变成写流水账,没有真实情感。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教授学生整理材料,组织语言,明白什么该详写,什么不该详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条有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为学生找寻到有效的指导策略,教会学生理解主题,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