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初探
2020-07-06官文熊杰卢峰
官文 熊杰 卢峰
【摘要】基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發予以高度重视,并从技术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结合工业互联网和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对工业机器人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技术人才的要求,阐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8-01
引言
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4.0时期提出来的,符合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发展趋势,突出了互联网技术、制造业与服务行业的高度融合,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提高,其产量也在提升,各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技术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机器人人才能力要求
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工业机器人人才提出的要求,具体如下:(1)工业机器人人才需要具有“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力和机器人能力。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人们慢慢的适应了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并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要求工业机器人人才需要拥有工业互联网思维,能够将技术应用在工业互联集成应用,无论是底层应用层,还是MES管理层,都要实现服务器与大数据分析,通过拓展知识面,实现人才思维的突破。(2)工业机器人人才需要具有专项工艺技术水平,能够在各行业中应用工业机器人,使行业技术与工艺相结合,实现二者的集成应用。例如焊接领域的机器人和切削工业的机器人等。(3)工业机器人人才应具备机电设备维护能力,能够做好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确保工业机器人运行安全[1]。
2.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时代战略背景,分析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当前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建议学校以工业机器人作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议学校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相融合,打造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创建训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与江西本地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取得联系,推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现代学徒制,鼓励建立大师工作室与创新工作室,引导人才强化工业机器人安装和调试技术,加深编程技术和开发技术的实践[2]。
2.2重构专业核心课程
结合各地区产业需求和工业机器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建议重构工业机器人专业核心课程。要求课程设置充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技术基础》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等核心课程,引导人才树立创新意识,巩固理论知识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对素材的开发,为人才开设工业机器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使工业机器人专业教材更具有实效性。
2.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议学校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在学校内建立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结合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其中基础实训室需要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仿真实训室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主,提高人才的虚拟仿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建议学校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建立智能柔性工作站,融合基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要求当地龙头企业前往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以企业岗位需求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校可以与江西本地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取得联系,聘请企业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前往学校授课,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同时,也为各高校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该人才培养平台可以与工业机器人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2019年1月份,国内机器人行业“准独角兽”、光谷3551企业库柏特与传智播客教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传智播客—库柏特智能机器人软件开发与创新基地”,以此为专业人才教育提供内在动力。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机器人技术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行业当前人才短缺,急需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更多技术性人才。对此,学校应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艺与机电维修管理相融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在校内创建实训基地,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质量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哲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分析及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01):119-122+149.
[2]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20-122.
作者简介:
官文(1986.09-),男,江西省鹰潭市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