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充分发挥国债基础作用
2020-07-06钟言
钟言
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要求,以“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高起点要求我们以历史观的视野看待当下,更要以发展观的视角在新的起点规划未来。更高层次要求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吸收国际实践的优秀经验,优化现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高目标要求现阶段的改革要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国债自1981年恢复发行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作为特殊的金融资产,国债在支持宏观调控、服务金融市场定价、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具有促进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功能。《意见》就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宏观调控方面,《意见》要求“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一方面,国债具有调节财政收支的财政属性,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使资金服务于国家建设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国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首选资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主渠道,国债作为联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纽带,有效提升了宏观经济调控效率。在宏观调控的新要求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债市场,强化国债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作用,发挥国债担保品在金融市场稳定中的“压舱石”作用。
金融市场定价方面,《意见》要求“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国债收益率曲线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是反映经济金融现状和预期的重要指标,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的重要载体。稳定可靠的人民币资产定价基准,能够提升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金融市场定价的新要求下,需基于客观反映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丰富其挂钩产品和应用场景,以更好发挥其定价基准作用。
对外开放方面,《意见》要求“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一国国债作为主权信用的典型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反映了该国信用体系的强健程度和债券市场的韧性。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开放提速,国际资本稳定流入,国债成为外资配置的主要资产。面对异常复杂的外部形势,国际资本仍显著增加了对中国国债资产的配置。这既是对中国国债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认可。在全面开放的新要求下,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推动中国国债成为国际金融担保品和全球安全公共品,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陈涛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