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下的课堂小结教学行为的案例比较

2020-07-06高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堂小结高效小学数学

高珊

摘  要:文章探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总结方面的教学行为以及对教学的启示。高效课堂的教师课堂总结关注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关注到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发展。而低效课堂的教师课堂总结则侧重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仅能关注到“二基”的落实。通过对比,研究者提出课堂小结教学应始终关注到“四基”的落实,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高效

在核心素养探讨得如火如荼的当下,高效课堂是广大一线教师所追崇的终极目标,原因在于它可以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高效课堂,就是数学教师借助多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行为,高效整合教学环节,让学生高效学习,习得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获得愉悦的情感态度,发展高质量的数学素养。促进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颇多,有效的课堂小结行为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以哪种方法引导小学生总结,才会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使核心素养落地,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呢?笔者试图通过对不同教师在同课异构下的不同课堂小结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期望对以上问题有所解答,并为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点启示。

一、课例概述

近期笔者参与了一次“圆的面积”的同课异构活动。在观摩过程中,笔者对“圆的面积”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执教老师对情境创设、找寻研究方法和巩固深化这几个节点处理得十分到位,彰显了扎实的学科功底和良好的教学机智。而对于课堂小结这一节点的教学,执教老师的处理方法却是千差万别的,自然也创设了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下面对两个课堂总结环节的教学片段进行回顾:

(一)W老师的总结环节

师:各位同学,我们刚才花了大量的时间一起学习了“圆的面积”。下面,请大家来谈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呢?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S=πr2。

生2:我懂得了可以通过圆的半径直接去求圆的面积。

生3:知道圆的直径,可以先求它的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

生4:知道一个圆的周长,也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师:大家的總结都非常好,非常棒哦!从总结的情况来看,大家对今天所学的新知都有了一个准确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

(二)L老师的总结环节

师:各位同学,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大家来研究“圆的面积”问题的呢?

生1:在“猜一猜”环节的探究中,我们懂得了圆的面积和半径平方的关系。

生2:在“数一数、算一算”这一环节中,我们懂得了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点,并初步有了猜想。

生3:在“剪一剪、拼一拼”这一环节中,我们一起尝试将圆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4:在“比一比、算一算”环节的探究中,我们推导得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起验证了之前的猜想。

生5:最后我们懂得了,只要知道了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都可以求出该圆的面积。

师:非常好!看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了不同的收获,老师根据刚才大家的总结进行了整理,如图1所示。本节课在学会求圆的面积的同时,大家还对转化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转化思想是数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它是指在研究新问题或复杂问题时,想方设法将其转化为已知的或者简单的问题来解决。比如,今天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我们将圆转化为长方形,进一步推导得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数学思想在我们将来的数学学习中会时常用到,希望大家遇到难题时可以想到这种方法,并尝试进行运用。

二、教学启示

启示1:课堂总结需关注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课堂教学需关注到“四基”的落实,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则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数学教学之中,并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数学思想并驾齐驱,为课堂教学添姿添彩。倘若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经验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它为思维源源不断地供给着活力和能量。事实上,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是模糊的、不易察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恰时恰点的素材和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历程,准确地获得认识和看法,并将在认识过程中获取的体会内化于心,同时更重要的是外化于行,以总结、提炼和反思的形式外显出来,从而积累深层次的感悟体验。

纵观以上W老师和L老师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出W老师只关注到数学知识技能的习得,仅仅是关注了“二基”的落实。而L老师完整地把握住了“四基”,通过对几个教学节点的回顾,帮助学生重温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整理和图示为学生提供相似活动,利于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升。在两种活动的建构下,L老师不断强化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悟或突然的醒悟,让活动经验从模糊步入清晰,从而让收获真正意义上深入人心。

启示2:课堂总结需关注到数学思想的渗透

古人遗留下来的数学思想十分丰富,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见效的。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是适宜且必要的。新课程推进下,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也得到增强。如何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已成为不少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关注点。事实上,总结环节不着痕迹地渗透数学思想是自然且高效的。

以上L老师的课堂小结片段中,以知识的罗列和总结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要求学生通过总结和提炼,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和概括,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转化思想,收到了显著成效 [1]。数学思想方法相较于数学知识来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只有在教学中适时、长期、反复地渗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启示3:课堂总结需关注到能力的发展

判定一节数学课是否高效的标准在于学生的“四基”是否得到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形成。学生能力的发展源自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在总结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总结的深度如何,总结的远度怎样,只要关注到能力的发展,总结就是有效的。否则,即使总结设计再精致,也不过是水中月罢了。因此,课堂总结需关注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出,W老师侧重于知识的习得,借助反思和巩固促进学生自然建构知识结构;而L老师更侧重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总结的主体,教师是总结的引领,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较为自然地梳理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关注到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可以感悟到问题的本质并有了淋漓尽致的学习体验,让总结形成了创新思路。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导入,而且也离不开耐人寻味的总结 [2]。好的课堂总结可以让诸多教学节点融合为“板块”,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可以借助高效的总结活动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丰硕的成功和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提升教学实效性,成为课堂创新教学的一大切入点 [3]。通过以上的研究对比,笔者认为,总结若能始终关注到“四基”的落实,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超越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而高效。

参考文献:

[1]  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06,(2):46-48.

[2]  叶玲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 山东教育:教学,2011,(8).

[3]  徐成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结尾刍议[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4).

猜你喜欢

课堂小结高效小学数学
例谈初中思品教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课堂小结给化学教学减负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教师的课堂小结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