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邱县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06吴明贤刘俊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现状问题

吴明贤 刘俊平

摘要    产业扶贫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是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乃至贫困县摘帽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产业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确保了脱贫攻坚顺利进行,但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发展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扶贫发展方向,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产业扶贫实际情况,对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产业扶贫;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霍邱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23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但基层情况复杂、形式多变,要下好产业扶贫这盘棋,就需要花大力气打好“组合拳”,才能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才能利用产业扶贫为打败贫困、赢得发展作出贡献,从而真正体现出产业扶贫的发展优势。

1    产业扶贫的现状及问题

产业扶贫自2013年首次提出之后,多地已积极开展,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实施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更是促进了脱贫增收。以霍邱县为例,自实施产业补贴政策以来,2017—2018年分别对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最高给予5 000元补贴,2019年最高给予3 000元补贴,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手段,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可以说是脱贫攻坚当中的一个根本之策。但由于技术、资源及其他社会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1.1    追求短、平、快,缺乏长远规划

贫困户在发展特色种养业时,偏向于自己熟悉又能很快获得效益的产业。例如霍邱县孟集镇黄冲村的农户就习惯于秋季收割完稻谷后,购买重量1.0~1.5 kg的鸭子进行饲养,饲养2个月后体重通常能达2.5~3.0 kg,然后开始出售。这种发展模式,一是可通过短期饲养快速见到收益,风险小、见效快;二是在稻谷收割后有大量空地可放养,能有效减少饲养成本;三是部分贫困户可通过此种饲养方式得到产业补贴。但这种饲养方式会使鸭子集中成熟,大规模同时上市,导致价格偏低,平时售价30~35元/kg,然而集中上市时只能卖20~25元/kg,平均相差10元/kg。

1.2    产业单一,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在发展产业时,农户基本靠传统经验,养殖户很少通过向专家或技术能手了解病虫害防治或提产增量知识。目前黄冲村发展的传统产业是水稻种植,而大多数农户虽有几十年的种植经验,但是对于水稻施肥量、施肥方法等都不大了解,还会因施肥过多而导致减产。除水稻外,鲜有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的套种,究其原因大多為不熟悉、不了解、不习惯这种“三不”思想。

在养殖方面,近年来随着小龙虾的兴起,在黄冲村也刮起了龙虾养殖之风。但基本都是农户独立发展,少有的早期养殖农户,由于技术不系统、总结不全面,导致他们之间的技术与经验交流不够,无法发挥大户带动作用。新开发农户的养殖技术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缺乏系统培训,甚至只有发生病虫害之后才知道预防,这就导致养殖能手能产小龙虾1.50~2.20 t/hm2,而新开发农户只有0.75~1.50 t/hm2,有的甚至达不到投入虾苗的重量,相差巨大。这种技术的落后,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被淘汰。

1.3    随意性种植,市场观念不强

农户喜欢根据种养习惯或周围趋势发展产业,很难突破传统观念和从众心理,很少有农户能通过市场研判来选择发展合适的产业。这样的产品基本都同时上市和退市,相互压低价格,无法获得较高的效益,如小龙虾养殖、秋天养鸭都属于这种类型。

1.4    缺少新型农业主体,带动群众致富

1.4.1    缺少新型主体带头人。当今社会人员流动迅速,农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也多进城打拼,部分能人大户虽有意回村发展,但受自然、社会等因素限制,无法回村帮助群众致富。黄冲村有创业青年在浙江嘉善从事花卉种植,经过多年摸索,现在已技术成熟,收益可观,也有意回村发展帮助家乡共同致富,但由于村内土壤板结且呈碱性、年平均气温较嘉善低、交通运输不便等原因只能放弃回村发展创业。

1.4.2    群众发展新兴产业的信心不足。群众资金匮乏,害怕承担风险,对新生产业有恐惧心理,用村民一句口头禅就是“我可以不赢,但我输不起”,正是这种保守观点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又收益较低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如黄冲村种植水稻年人均纯收入仅2 190.5元,而2018年合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 484元,相差19倍。

1.5    技术更新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

技术部门对产业发展新形势估计不足。许多新领域、新技术要经过多次才能传达到农户,难以及时解决当前农业产业扶贫问题。以养鸡为例,农户饲养的成活率一般为80%~90%,但如遇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时,由于未及时进行免疫和加倍免疫,发病早期又未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一旦传播就可能导致一笼鸡所剩无几。虽然发病概率不是很大,但一场鸡瘟也会严重挫伤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1.6    缺乏深加工设备及技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副产品供应丰富,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商品大量涌入,目前农副产品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因而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是实现增值的必然出路。据有关部门测算,因缺乏深度加工,我国农副产品每年损失超270亿元,开发农副產品加工及深加工迫在眉睫。以霍邱县某小龙虾深加工厂为例,该加工厂将新鲜小龙虾去壳加工成虾仁进行出口,2019年该厂小龙虾收购的平均价格在15元/kg左右,每2.5 kg小龙虾出虾仁0.5 kg,人工费按虾仁14元/kg,虾仁出厂价110元/kg。这样每加工1 000 kg小龙虾就能实现利润4 200元。由此可以看出,打造完整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产品得到深度开发,不仅能提高产品竞争力,还能使产品大幅增值,而此正是农村产业扶贫、产业发展的痛点。

1.7    缺乏信息传播手段

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传播,也影响了优秀农产品知晓度,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2    产业扶贫对策

产业扶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过程中,应该着重巩固已经取得的产业扶贫成果,力争使扶贫产业向精准实施、精细发展进行,形成规模效应和脱贫长效机制。

2.1    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环境,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按照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谨防产业“水土不服”,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全特色产业链条,做强特色产业深加工,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1]。

2.2    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产业既要依靠政府有利政策,也要借助市场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套,若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发展,就极易造成产业同质化问题。因此,在实施产业扶贫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政策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让群众共享产业扶贫红利[2]。

2.3    广纳群众言

在选择产业扶贫前,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两委”班子会议,各级干部要做到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体商讨产业扶贫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咨询有关专家、大户了解相关问题,做全做好准备工作。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驻村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监督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善于汲取群众智慧,实现对症下药、正确治疗,真正做到“精准”二字。从之前的产业扶贫经验来看,任何项目一旦离开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做到“政府有政策、群众有参与”,切勿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确保项目全面高标准完成。

2.4    打造特色产业,建设绿色基地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高产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需求,在发展扶贫产业时,要全面做好统筹协调,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找准产品市场定位。

利用农村地域和产业结构优势,优先使用生物有机肥料或循环生态产业,从农业生产源头提高品质,把幼苗培育、田间播种、收割入库、加工成品等各个环节拍成视频对外宣传展示,扩大示范效应。

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打造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和优质扶贫品牌。以传统水稻为例,水稻最低收购价为2.4元/kg左右,50 kg稻谷价值120元,加工后能出35 kg米,稻壳抵作加工费,米的成本为4元/kg,售价约5元/kg。但倘若此米为生态有机稻且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那么可以售出10元/kg甚至更高,就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5    技术支撑,为产业扶贫铺路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入户指导,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户自主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通过社会帮扶和自主发展产业扶贫项目脱贫增收。积极组织专家、教授进村指导,鼓励“致富能手”传播先进经验,对实施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项目,在产业选择、技术指导、风险防范、销售渠道等方面严格把关。这也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3]。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设,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规划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2.6    认真谋划稳脱贫,仔细谋划长远路

自产业扶贫开展以来,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也促进了脱贫增收。但产业扶贫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是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根本之计,容不得半点马虎。按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资源,让更多的人能在家门口就业,解放农村留守人员的闲置劳动力。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模式,特别是灵活性较小的规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规划,在完成近期目标任务的同时,还要有长远打算和战略视野,研究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产业发展问题,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防止产生“福利陷阱”和“断崖效应”[4]。要立足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一个产业搞活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扎扎实实把扶贫产业办好、办牢;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群众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要把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鱼塘,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要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下转第238页)

(上接第236页)

2.7    多方参展做宣传,每处都有代言人

自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部署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扶贫事业,也时常举办各种贸易展览会、扶贫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不仅能从多角度进行展示,还能高频率全方位展示在宣传媒体的镜头下,都是展示产品、产业的良好机会,可以通过这种平台进行洽谈和订单采购,为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销路。

通过成立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利用驻村帮扶干部有利资源,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客户端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销产品,打造产业扶贫的销售网络,寻求产品市场出路,确保实现预期效益。

2.8    政策有利要利用,产业引导好发展

2.8.1    制定完善产业扶贫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发展特色种养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励更多的贫困户通过自种自养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2.8.2    加大主体产业扶贫培养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发展示范点,支持他们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帶动贫困户务工就业、经营销售、入股分红,同时给予带动主体一定奖补,并在政策、项目、金融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建设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增收。

2.8.3    及时修改当前不合理政策。当前农村留守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适当给予考虑。如家政技能培训要求18~50岁,劳动技能培训要求18~60岁,这就存在培训组织部门找人找不到,年龄偏大的留守人员想学又学不了的问题,此时就应适当放宽某些条件。

3    结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要提高脱贫质量,既要顾当前,更要谋长远。把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我们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员,要用一份对事业的坚守、对职责的担当,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培育出富含特色的优势产业,带领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致富,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4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N].经济日报,2019-6-19(12).

[2] 王寒玲.景东县产业扶贫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增刊1):82-83.

[3] 王俊艳.平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36.

[4] 袁明贵,向蓉,彭新宇,等.广东省产业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82-185.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现状问题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