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2020-07-06曹英国徐炜彦王巍
曹英国 徐炜彦 王巍
摘 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新媒体涵盖范围广,信息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当代学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方式。然而,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在其带来的大大的益处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又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任务与挑战。高校的领导者及相关的工作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优化高校德育工作,将新媒体无害化带入到教育中,更好地辅助教育教学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
随着新时期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类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尤其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然而由于新媒体兴起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其中带来的某些舆论或不健康的舆论较容易对高校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德育工作有必要根据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新媒体对当代大學生各方面影响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发展变革,日益凸显出现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等时代特征,同时,在世界化格局与国家秩序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随着新媒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外来思想文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的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对于自身价值选择更加趋于多元化的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劣质外来文化的侵蚀。现在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为“90后”、“00后”,是与互联网同步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设备价格不断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学生们人手配备一台或多种移动电子设备。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天下信息,尽情在其中挖掘属于自己的世界,展现自己的个性,进行社交,甚至包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对于互联网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现代的学生与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相比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德育工作面对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的严重冲击
首先,是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未经过筛选的不良商业信息的泛滥。因为新媒体是经济社会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商业性,这也决定了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大部分以营利为目标,往往追求的是通过制造新闻噱头、炒作热点信息等方式实现舆论引导,而这些信息往往与高校教育倡导的道德理念相悖。而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们,尚未走出过校园这座“象牙塔”,尚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若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在新媒体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下,极易将学生引向歧途。其次,由于新媒体兴起时间较短,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尚未形成完全有效、完善乃至系统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即使在网络安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披着所谓“正义、道德、爱国、友善”等正能量外衣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情绪性,通过模糊概念,以偏概全等方式,传播不良思想。若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区分和判断,会极大地影响其价值观。
(二)对大学生心理及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新媒体具有虚拟、快捷、精准等特征,因此,新媒体中社交这一功能用户使用率一直以来高居不下。因为新媒体的及时传播性,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不仅能与相距千里的家人朋友进行线上交流,甚至可以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进行互动,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早已成为了现实。然而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下,衍生出诸如“低头族”“手机依赖症”等群体,这些词汇皆是形容沉迷网络世界而忽略的现实社会的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过于依赖网络社交,通过网络交流,而淡漠了身边的情感,这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对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方式提出全新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全球化也是当下重要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文化的冲击,为许多劣质外来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与温床,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巨大。最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给予了本身道德感较弱的人群更多的便利,他们在网络中大肆宣泄,或者披着各种外衣进行非法社交活动等。若不能引导学生理性的判断并远离这类人群,便很容易动摇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弱化其自我约束能力,更有甚者,会使他们成为其中之一。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
(四)不断提升大学网络监管工作难度
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高速传播的新媒体信息带来的巨大的信息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在不断地多向传播下,对于某些不良信息难以追根溯源,使得不良思潮大范围传播,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迫切地需要学校完善相关的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网络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校园网络建设管理,从培养、管理及发展的角度出发,形成有纪律、有组织的校园网络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以及技术研发队伍。通过加强审查、全程监督以及主动举报等方式,不断净化校园网络建设,给予学生更好的网络媒体环境,共同维护网络健康有序的运行环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优化策略
(一)与时俱进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开展践行的主体,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对于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专业的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理论,还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转变固有德育教育理念。同时,需要随时关注时事,具备良好的全球视野与广泛的基础知识,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新媒体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优势,新时期,利用新媒体辅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趋势。然而,以目前各高校德育工作开展中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情况来看,大多仍停留在简单的在媒体平台上发表相关的官方性文章或者教育事例这样的表面性工作上,这样的方式难以使学生提起兴趣,也难以真正地贴近学生的内心。因此,新时期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熟练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一方面,能够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将时兴的网络热点、热词信手拈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对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做好示范与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论坛等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网络“踪迹”,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熟悉新时期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真正地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辅导。
(二)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论坛、微博、朋友圈、贴吧等各种交际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的开放性、高效性、互动性以及信息海量化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通过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的方式,构建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主题站和网页,实时密切地关注网络动态并加强与学生网上的交流,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这样的新媒体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依托新媒体的各个平台,向学生传播积极、正能量的思想,不断建设和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文明建设。首先,创新性的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根据本学校的特色,对本校的官网各平台进行整体的规划,明确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力图以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为目标,不断增强校园网络平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开设平台优秀教师的网络公开课,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提供校园内交友平台,通过新媒体不断加强校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平台的建设,向社会展示本校风采,扩大影响力。
(三)注重日常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
新媒体如今已经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学是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积极引导,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将其贯穿于开展各项工作以及大学生日常的教育始终。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网络素养,成为一名高素养的网民。其次,除了专门开设的德育课程,也应当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例如法律相关科目,可以适时的抓住机会,让学生明确“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向学生科普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网民。还有,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进行宣传,包括但不限于讲座、演讲比赛、互联网信息安全大赛等。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明确,学生自身是网络素养养成的主体,一切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从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懂礼守法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能够保持独立思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抵御劣质的新媒体泡沫文化,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打造一支高素养的大学德育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队伍是新媒体背景下德育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就目前大部分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状况来看,缺乏一个完善的、专业的德育工作开展团队,造成了德育工作开展盲目、混乱,工作效率的低下。因此,严格筛选组织一支具有高素养、高专业性的工作队伍,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应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优化德育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培养方向不能局限于德育工作理论,还要培养一批新时期精通新媒体及网络技术的人才,精通课堂教学技能,同时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进行深入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其次,在德育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的选拔上,要注重“老、中、青”的年龄组成结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让团队既有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某些决策上保持沉着稳定,又能具备敢拼敢闯的创新精神。要保障将真正的具备德育工作专业素养的、政治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好、热爱政治工作、具备一定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放到德育教育工作岗位上。最后,要積极建设学校德育工作人员的后备储备军,以免出现断层。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不断挑选新的具备优秀政治思想、新媒体理论、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优秀大学生加入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建设中,保持源源不断的血液更新,保障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更新瞬息万变。新媒体发展迅速并逐步地渗透到教育事业中。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新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等院校的领导及相关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媒体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德育工作上的困境与挑战,及时转变观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并重视日常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打造一支具有高素养的德育工作团队。正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困境,实现多元化、多途径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实现将德育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始终,不断提高高校德育教育体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手段研究[J].理论观察,2017(2):165-167.
[2]王雪薇.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2017(31):16.
[3]邱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62-63.
[4]李海英,吴菡,高煜,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策略[J].高考,2015(9).
基金项目:2018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bgy2018dj11)
作者简介:曹英国(1984-),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外交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涯辅导与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