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

2020-07-06罗世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农村小学

罗世尊

摘 要:软式棒垒球运动是一项源自国外并经由台湾地区传入我国的体育运动形式,由于其结合了棒球运动所具有的特征,并对运动器械做出了相应的改。因软式棒垒球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推广过程中,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依据现实条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式棒垒球 教学过程 农村小学

软式棒垒球运动属于棒垒球运动的启蒙教育运动形式,在传统棒垒球运动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将球棒和球体改善成为软性材料,取消投手位置,将球放置在固定T型支架下,将投球流程改为击打固定球。这不仅符合青少年运动和身体成长的特征需求,而且在安全性上也大大提升。但是在农村小学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活动开展还面临一定的困境,无法满足学生实际运动需求。

一、农村软式棒垒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

依照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目前体育课程开展还是无法满足学生需要,就我国教学体制大环境背景下,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现象依旧比较突出。对于农村小学而言,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虽然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但是辅导班多、作业多的现象也开始呈现,使得学生自行组织锻炼的時间大为缩减。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时间,限制了整体锻炼水平。

2.硬件教学设施不足

硬件教学设施包括场地和体育器材投入两个方面,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这两个方面还是无法满足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虽然软式棒垒球经过改良,可利用学校中传统的操场或者足球场地开展活动,但对于以特色体育锻炼为目的和“一校一品”校园建设而言,大多数农村小学在场地布置上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1]。

3.师资力量水平受限

师资力量水平受限是大多数学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软式棒垒球运动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导致小学体育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软式棒垒球教学技能。因此在开展动作教学时动作完成不够规范,对于学生动作表达中所存在细节问题无法及时纠正,从而造成专业性不足,容易出现运动风险等负面问题。

4.运动损伤防护意识不足

软式棒垒球运动虽然已经根据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在教学器材上进行“软化”,极大了提升了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但因运动过程中需要作出跑、投等动作,长时间练习后,部分部位的肌肉组织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造成肌肉损伤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由于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造成学生的身体损伤。就社会层面而言,因软式棒垒球运动开展范围有限,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层面的保险产品,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不仅对学生心理,还是对教师和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也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完全按照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二、提升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水平的对策

1.科学设计教学体系

要想确保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就需要科学设计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训练效果。从学校教学管理入手。以本人所执教的天伦学校为例,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生理成长和软式棒垒球教学的要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系,一年级和二年级阶段以基础动作教学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三年级和四年级阶段则是强化部分动作的专门训练,强化软式棒垒球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阶段全面开展棒垒球赛事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是开展软式棒垒球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在目前教学中,软式棒垒球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还属于新型体育活动,学校和家长层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也比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挖掘现有的场地资源,通过合理分组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2]。在训练器材方面,为减少学生负担,可采用不同形式来代替。本人在执教过程中针对棒垒球和T座损耗严重的情况,带领班级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物和常见生活资料自制棒垒球和T座,不仅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还强化学生的参与力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全面提升教学力量

全面提升教学力量是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本人所执教的天伦小学中,为确保教师教学水平能够满足实际教学活动需要,学校和教师层面从多个途径入手提升教学力量。一是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教师理论知识,在建立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查找教师在动作完成方面的不足,提升教师动作标准程度,减少学生锻炼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二是积极与高等体育专业院校联系,通过引进专业学生以实习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将最新教学理念引进校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4.强化社会层面认知

社会层面的认知和支持是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虽然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确保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因缺乏完善的赛事支撑和资金等支持,使得学生参与赛事活动荣誉感不足,对日常训练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人所在的天伦学校领导不断加大重视力度,积极做好上级所组织的赛事准备工作,通过参加比赛,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总结比赛中的战术问题,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指导。为更好地提升校队的训练成绩,由学校拨出4万元的资金支持,以家长组队的形式聘请专业教练员开展训练,在学校每周安排3节训练课的基础上,再由专业训练员每周到校开展2节课4课时的专业训练,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后顾之忧,加大社会层面对软式棒垒球认知程度,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

结语

在农村地区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制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各种不同困难,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深入教学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促进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谦,吴健,许静敏.软式棒垒球运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8):45-46.

[2]彭德斌,徐刚,王芹,刘婷,林继贵.农村小学软式棒垒球运动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教学,2018,38(09):19-20.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农村小学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