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教学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之我见

2020-07-06张晓华聂慧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音乐素养策略

张晓华 聂慧娟

摘 要: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歌唱教学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歌唱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趣味化的声音训练培养学生歌唱基本技能;情境化的歌曲处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多层次的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多声部演唱能力。

关键词:歌唱教学 音乐素养 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就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1]。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歌唱教学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不会唱谱、唱歌跑调,没有方法只会大声喊唱,还有很多学生一张嘴就是在模仿流行歌曲,失去了童声最自然最纯真的音色,很多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習,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缺失,更遑论音乐表现力、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音乐素养的形成只停留在理想中。

那么,歌唱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趣味化的声音训练培养学生歌唱基本技能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发声练习不够重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常常忽略或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虽然重视发声训练,却忽视了练习的趣味性,学生唱起来枯燥无味,并不能达到练习效果。发声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做到科学化和趣味化,我们尝试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巧妙地创设有趣的发声练习环节,采用生动趣味的语言描述、或结合歌曲,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游戏中进行训练,充分激发学生演唱兴趣,帮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培养歌唱基本技能。

1.创设情境进行发声练习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歌唱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达到训练目的[2]。如二年级《大海》一课,通过聆听海浪声音、观看大海图片,创设海边情境,接着出示海浪和海风的旋律,引导学生用“la”模仿海浪、用“wu”模仿海风进行发声训练,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出海浪的起伏,用平稳的气息唱出海风的悠远,情境的创设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老师的要求。

2.结合歌曲进行发声练习

可以截取歌曲中的某一句,也可以提炼歌曲中的某一个元素进行创编,如六年级下册《榕树爷爷》,歌曲引子可用来进行发声训练,训练学生气息的均匀和高位置的演唱。再如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提炼歌曲中演唱回声的乐句加以改编,模仿回声效果进行发声训练,既生动又有趣,也为更好的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情境化的歌曲处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

在歌唱教学中,每首歌曲表现的内容不同、情绪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描绘的景物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情感色彩表现歌曲内涵。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去亲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能使学生较快的理解歌曲意境,进而激发情感共鸣,产生表现歌曲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眼神、表情演唱歌曲,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表现歌曲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3]。如四年级上册《龙里格龙》,歌曲曲调采用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在教学时,通过创设京剧文场伴奏情境,学生分别模仿京胡、月琴演唱两个声部,两把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都有明显差异,学生很自然的用不同音色来演唱,唱出了浓浓的京剧韵味,很好的表现了歌曲。再如五年级下册《小鸟小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可爱的小鸟,在枝头轻快的跳跃,在天空自由的飞翔,从而唱出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三、多层次的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多声部演唱能力

合唱教学是歌曲教学的一部分,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低年级通过伴奏、人声或声势游戏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教师在歌曲伴奏时采用无旋律伴奏音型,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由教师配上简单的二声部,学生在演唱的同时,能够聆听到不同的音响,从而培养多声部听觉。声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学生感受多声部的最直接途径。学生学会歌曲后,分成不同小组,边唱边用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不同位置、不同声响特点的声势动作伴奏,形成多声部效果[4]。学生在演唱中彼此配合协调,不但聆听自己的歌声、还能听到他人的伴奏,在这样多声部活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多声部听觉,又逐步建立分声部歌唱的意识。

中高年级由轮唱开始逐渐进入两声部合唱,轮唱是发展二声部歌唱的最好准备,学生演唱的是熟悉的旋律,在轮唱时由于声部间横向的重复而产生和声效果,能帮助学生建立固定音高概念,熟悉音程关系,稳定音准。在演唱时,可采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音高以及从哪里进入,使学生对和声音程的空间高低关系一目了然,更加直观的感知音高。在轮唱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合唱,培养学生多声部演唱能力,如四年级歌曲《红蜻蜓》、五年级《田野在召唤》等。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看到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缪天瑞,缪裴言.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音乐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聆听,让生命如花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