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0-07-06吴琴琴左坚张丽微陈雷陈福坤彭小裕
吴琴琴 左坚 张丽微 陈雷 陈福坤 彭小裕
摘 要:本文以环境类专业必修课《环境法规与执法》为例,探讨了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及实施程。课程思政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将各章节分为法律文化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理想信念教育等三大思政教育模块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法规与执法;教学改革;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简言之,课程思政指的高校所有课程均为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发挥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格局的課程观。
因此,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设一门思政课程,而是一种新的教学课程观[2]。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3]的根本要求,将家国情怀融入专业知识,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4],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有远大理想、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奋斗精神、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一、《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定位
《环境法规与执法》是我校环境类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具备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开设目的分为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在知识层面,希望学生掌握环境基本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在情感层面,希望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
《环境法规与执法》的课程思政改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展开,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二十四个字融入贯穿法律文化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理想信念教育等三个思政教育模块中,润物无声地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诚信守法、职业操守等内化要求贯穿课程始终,使《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课程思政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孤岛,让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变思政教学效果低、排斥心理重的局面,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国近三十年来环境问题频发,很多问题是由于商人唯利是图、罔顾法律,执法者收受贿赂、以权谋私而导致的[5-7]。通过在《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形成文明、和谐、友善的法律文化情怀,培养爱国、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操守,实践公正、平等、法治的法律理想信念,成为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守职业规范,有过硬本领的新青年,且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利于减少不法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思政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愿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将各章节分为法律文化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理想信念教育三大思政教育模块。授课期间,积极引入关联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触目惊心的事实说话,避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思想灌输,让学生更好地、无抵触情绪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
例如,在环境污染防治章节中,以中国雾霾频发作为案例,以姚檀栋院士的打油诗“沁园春·霾”为引子[8],以雾霾天与晴好天气图片的强烈反差引发视觉冲击,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及打响蓝天保卫战的情怀。而后再以浙江安吉县为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安吉县以大兴工业、砍竹伐林等牺牲环境的手段却依旧贫穷的前世,以及摇身变为现在环境优美、农家乐遍地、人均收入猛翻的今生[9]。最后,进行思政延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10],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美好和谐的生活境,才能为人民、为子孙后代谋福祉,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章节对应的思政教育模块、相关案例及主要思政意义延伸详见下表。
《环境法规与执法》课程思政设计表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想要更好地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革环境监管体制,从源头避免污染的产生,除了需要技术过硬的从业人员之外,还需要这些从业人员具有职业道德操守,具备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理想信念,坚守法律道德底线。《环境法规与执法》是环境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可打破思政课孤岛现状,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使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专业课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奋斗精神、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并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何雪利,段智敏,麦金兰.《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7):146-147.
[3]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人民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2014-12-29.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赵来军,李旭,朱道立,薛俭.从激励悖论看我国的环境执法问题[J].软科学,2005(04):48-51.
[6]魏文彪.挂牌督办环境问题还需问责不作为[N].银川日报,2017-05-12(006).
[7]韩菁雯.环境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及其防控策略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
[8]张国.委员当习近平面背诵《沁园春·霾》引一片笑声[N].中国青年报,2003-03-06.
[9]吕骞,张帆.浙江省安吉县:变化翻天覆地 生态优美如画[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30/c1001-30097422.html,2018-06-30.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11]谢灿坤.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以云南藏区为个案[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75-79.
课题项目:2019年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吴琴琴(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