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需防神经衰弱
2020-07-06杨晓辉杨璞
杨晓辉 杨璞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疲劳及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发于用脑过度的人群。随着疾病的细分及演化,它的诊断被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疾病所替代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老百姓还是习惯叫这个名字。
尽管中医学中没有神经衰弱这个病名,但根据神经衰弱病人的临床主要表现,如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心慌、头昏等,可在惊悸、不寐、健忘、头昏、胁痛等中医病证中找到相应的论述和治疗。《黄帝内经》对本病的主证——失眠有明确的论述。《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提出了失眠等症为神经衰弱的主证,是由阴阳失调所引起的。
初期的五种表现
1.疲劳且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工作稍久即感到疲劳,继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丢三落四,记忆力差,脑子整天糊糊涂涂,昏昏沉沉。
2.兴奋症状。主要是精神兴奋,具体表现为回忆、联想增多。例如,工作学习或一般的闲谈和休息时,都能引起大量的回忆与联想,没完没了,无法控制。此外,性情变得急躁和容易激动,情绪明显不稳。患者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怒或伤感流泪,明知不对但无法克制。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早期的神经衰弱患者,有的表现为心慌气短,出汗多,血压偏高或偏低,四肢末端发凉等。
4.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病人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醒后仍感疲惫,或实际已睡而感未睡,或夜间不睡而白天没精打采的睡眠节律紊乱。
5.紧张性疼痛。有不少早期神经衰弱的患者常常会因情绪紧张而出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另外,也有些患者主诉有腰背酸痛或四肢肌肉疼痛等症状。
易感人群
1.心脾两虚者
患者或为学生日夜苦读;或为成人操心家事、事业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出血;或为久病体衰者,大手术后患者等等。这些人群均能导致气血不足,而血不足则无以养心,心神失养则出现失眠、心悸、头昏等神经衰弱的表现。
其中劳心过度是导致心脾两虚而神经衰弱的最常见原因。
主要癥状是:
(1)精神困倦,自觉躯体易疲劳,对日常工作感到吃力。
(2)记忆力差,阅读书籍不能很好记忆,勉强记忆则引起头痛。
(3)一般情况下头晕,工作紧张时可昏倒。
(4)有时困倦思眠,但睡不沉。
(5)心悸气短,上楼走路的时候较为明显。
(6)食欲不振,大便稀少。
(7)妇女多有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等现象;或一月行经两次,经量较多,经期上述症状会加重。
(8)男子常有性欲减退。
患者一般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缓弱。治疗需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痰热内扰者
痰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失调的病理产物,它多由于气机不畅,津液循环受阻而产生。
痰热内扰者平时多嗜酒成性,过食油腻,损伤脾胃,滋生痰热,从而内扰至心神不宁,于是出现神经衰弱的各种表现。
主要症状是:
(1)入睡困难,或容易惊醒,或多做噩梦。
(2)烦躁,易怒,缺乏耐心,易激动。
(3)头痛,心悸。
(4)食欲不佳,腹胀。
(5)大便干结,小便黄短。
(6)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需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3.肾阴不足者
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因心身过劳,或有手淫习惯,致使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所致。若心肾不交,必致精关不固,早泄或遗精。肾虚则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记忆力减退,最终导致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是:
(1)早泄、梦遗、滑精,患者对此感到恐惧,甚至怕遗精而不敢入睡。
(2)注意力不集中,短时期内记忆力明显下降。
(3)精神萎靡,头昏,失眠多梦,腰酸膝软,盗汗。
(4)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需要滋阴固精,宁心安神。
4.肾阳不足者
患者多因房事太过或幼年手淫以致精气耗损,阴损及阳,肾阳不足,精关不固,滑精不止。肾阳虚,命门之火衰弱,不能兴阳事,性欲减退,阳萎不举,早泄滑精。精泄太多,则脑筋不能充养,心神失养,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烦躁等神经衰弱的一系列表现。
主要症状是:
(1)精神疲惫,头昏,气短,乏力。
(2)记忆力差,面色晄白。
(3)对一般事物不感兴趣,生活缺乏热情。
(4)性欲减退,阳萎早泄,滑精。
(5)舌质淡红,脉弱。
三个穴位来缓解
1.安眠穴: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穴位,有酸胀感为度。
2.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用拇指点按,双手交替按摩,有酸胀感为度。
3.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点按,双手交替按摩,有酸胀感为度。
试试五个食疗方
1.八宝粥:分顿食用,连吃数日。
2.酸枣仁粥:空腹食用。
3.百合红枣汤:喝汤、吃肉及枣。1日吃完,每周吃2次~3次。
4.小米粥: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同时饮此粥,然后入睡。
5.红枣枸杞煮鸡蛋:吃蛋饮汤。
(注意:文中疗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