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江城县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0-07-06梁其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梁其康

摘要: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为黑腿病。笔者主要结合一起对牛气肿疽的综合防治实际案例,从气肿疽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病症、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介绍。针对病症提出治疗措施,同时还要从加强当地病情检疫、日常消毒、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以供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牛气肿疽病;防治;措施;流行特点

梁其康. 云南江城县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78-79.

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反刍动物的常见疾病,该病发病速度较快,病程较短,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云南省江城县康平镇农户饲养的黄牛发病,饲养户李某等6农户于2017年5月中旬来康平畜牧兽医站求医。笔者和兽医站兽医前往检查医治。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确认为牛气肿疽。该村共有黄牛养殖户10户,存栏100头,其中有6户45头发病,死亡4头,治愈率达91.1%。该村自然条件差,属偏远山区村,畜牧业以饲养本地黄牛为主,采取常年放牧的方式饲养。在春、秋两季注射口蹄疫疫苗,没有注射过其它疫苗,近年来没有发生过流行性传染病。在发病前15天有一农户从外乡镇购入两头黄牛,同本村饲养的牛混合放牧,第一头发病黄牛就是从外购入的2头黄牛之一,由此可以断定该病由农户购入的外地黄牛传入。

一、气肿疽病的病原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气肿疽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蘭氏染色阳性。环境恶劣时形成中间或顶端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存活力,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之久,在腐败的尸体中也可存活3个月。病原体常附着在土壤或饲草上随饲料或饮水间接进入动物消化道感染,成为持久传染源。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 min、0.2%升汞10 min或3%福尔马林15 min才能杀死[1]。

二、气肿疽病的流行特点

一般多发于黄牛,发病年龄为0.5-5.0岁,1-2岁多发。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江城多见于春末夏初炎热季节。发病特点为零星散发,呈地方性流行。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肿胀部位破溃后,病菌随渗出物排出污染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创伤及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染。

发病诱因一是农村养畜“牛无栏、猪无厩”的现象十分普遍,或养殖户厩舍漏雨受潮、卫生状况差[2];二是养殖户饲料水平低,平时管理跟不上。该病在当地发病率不高,但感染致和死性很强,死亡率较高,往往给养牛户造成严重损失。

三、气肿疽病的临床症状

气肿疽病潜伏期一般在3-5天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左右,精神萎靡不振,口渴,但食欲和反刍大减或停止。病牛会出现跛行,常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尤其是股部)发生气性肿胀,多为紫黑色,并向四周扩散。用手触摸肿胀部位可发现皮肤敏锐、皮温增高,按揉肿胀部位时可发出捻发音,叩之有鼓音。切开肿部,即流出多量暗红色含有泡沫的酸臭液体。之后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心力衰竭死亡。黄牛发病多为急性,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

四、病理变化

病牛全身肌肉丰满的部位出现气性、炎性肿胀,触之有明显的捻发音。病死牛的尸体迅速腐败臌胀,天然孔有带泡沫血样液体流出,肿胀部位皮下组织呈淡黄色胶冻样浸润,肿胀部位的肌肉湿润呈黑红色[3]。肌肉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的梅绵状,有刺激性气味,切面呈均一的污棕色;胸腹腔有微红色或暗红色浆液,心包液增多呈暗红色;心脏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变性,色淡而脆;肺小叶水肿;肝、肾呈暗黑色,体积肿大,表面可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的坏死灶;肝脏切面有大小不等的棕色干燥病灶;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其他器官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

五、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急、体温高、死亡快、病牛跛行、肌肉丰满处肿胀、按之有捻发音等特点,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细菌学检查,取病牛肿胀部肌肉、水肿液或死牛肝脏表面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气肿疽梭菌,就可确诊为牛气肿疽病。

六、防治措施

一是完善动物防疫机构和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兽医防疫制度。二是按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和国家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有关动物防病治病知识,使之家喻户晓,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搞好村寨环境卫生,树立群防意识。三是建立健全免疫档案登记,完善免疫标识制。四是根据传染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对集中免疫时未能按照计划免疫接种的孕畜、仔畜、病畜和新补栏的动物进行跟踪,及时做好补针工作。五是加强疫情检测,按照疫情规定程序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动态,落实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彻底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疫情等现象。

一旦发生此病,根据流行情况,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封锁、药物治疗及未发病牲畜紧急免疫接种等。该病的控制重在预防,防疫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要切断其流行的基本环节,减少气肿疽的发生和传播[4]。

七、治疗措施

发病数小时内给病牛静脉或腹腔或肌肉注射抗气肿疽血清150-200 mL,必要时12 h后再注射一次。青霉素300-4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天。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60-100 mL,肌肉注射,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用3天。安乃近注射液10-20 mL,肌肉注射,每日早、晚各一次,进行对症治疗。

在治疗的中、后期可把水肿部位切开,把坏死组织剔除,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冲洗,或者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在除去坏死组织的水肿部位周围分点注射。同时可根据全身状况进行对症治疗,如解毒、强心、补液等。

八、气肿疽病的预防

发生过此病的地区,应用气肿疽菌苗对大小牛一律作预防接种,皮下注射5 mL,免疫期为6个月。第一年春季和秋季都要进行一次注射,之后每年注射一次即可。在小牛长到6月龄时应再注射一次。平時如有家畜原因不明突然死亡,要经兽医诊断后处理。

一旦发病或有牲畜死亡情况,要立即上报,病畜隔离治疗。病死牛的尸体严禁食用,尸体连同被污染的饲料以及粪尿等一起销毁或深埋。封锁疫区、疫点,严禁疫区牲畜向外流动。未发病的牲畜紧急免疫接种气肿疽苗,注射气肿疽苗5 mL,同群健康牛必须隔离,以减少病原的散播。

畜舍、用具或被污染环境等用20%的漂白粉或消毒灵按1:150-1:200比例稀释后喷雾消毒,平时对牛厩舍、场地以及水源等进行定期消毒。

加强公共卫生和产地检疫等工作,把好气肿疽的检疫关,杜绝传染源的人为输入。

九、加强宣传,增强防疫意识

在落后的边境多民族地区的村寨,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管动物是何死因都剥皮吃肉;也有部分群众将动物尸体出售给不法商贩,导致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5]。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从业人员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群众的防疫意识,主动、自觉配合业务部门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认真做好畜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并按免疫程序接种气肿疽梭菌疫苗,定期驱虫,切断传播途径[6]。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加大检疫力度,严惩不法商贩,杜绝病死畜流入食品市场,从根本上控制牛气肿疽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晓涛,陈庆波. 一例奶牛气肿疽病的诊治[J]. 新疆畜牧业,2009(6):54.

[2] 朱龙泉,李秀眉,张新权. 一起牛气肿疽病的诊治[J].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5):108.

[3] 匡继才,郑庆维,蒋照彩,等. 牛气肿疽病的诊治[J]. 云南畜牧兽医,2009(3):16.

[4] 杨支维,黄 龙. 牛气肿疽的诊断及防治[J]. 贵州畜牧兽医,2009,33(6):35.

[5] 郭洪友,郑 聃. 牛气肿疽病的诊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67,369.

[6] 乌云通力嘎. 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J]. 当代畜牧,2016(26):48-49.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