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不幸福的婚姻都是因为“目中无人”
2020-07-06贾方方
贾方方
采访对象:
黄启团,心理学专家,专注于应用心理学领域20年,集导师与投资人于一身,将心理学理论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经营、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领域。投资创立壹心理、智慧行、心理严选、月亮种子等心理机构。
心理标签:
婚姻里,看见“人”比看见“事”更重要,因为事有对错,而人没有。
对事不对人,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这也是我的一个学员苏梅最喜欢的一句话。苏梅是一名总经理,对事不对人是她的做事原则,因此,只要谁做得不好,她都会指出来。下属的报告写错了两个字,被她揪着说好几天;谁没达到她的标准,就会挨骂……一年中,很多中层员工相继离职。
苏梅很困惑,明明自己涨了好几次工资,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分享下她和我的一次互动,你大概就能有所体会了。一次,她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对我说:“团长,你们宣传册印错了一个英文单词,这个错误太低级了!”我有些尴尬,向她道歉并保证会修改,她才没有继续追究。可以想见,与她共事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对事不对人看起来会让我们做事更客观、更理智,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只看到事,就意味着有对错,能做好事情,就是好的/对的;做不好事情,就是不好的/错的。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把焦点放在别人没做到什么,而很难看到做到了什么。因为对事不对人,所以就看不到人,目中无人,也就看不到对方的情绪、感受、需求,自然也就留不住人。
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从业20多年,我陪伴过许多婚姻出问题的案主。婚姻出状况的原因有千千万,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的婚姻
一对夫妻来找我调解夫妻矛盾。妻子说,她无法和丈夫生活下去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他很无趣。我问她当年为什么会嫁给他,她说他以前阳光帅气,现在全变了,都是因为他,她过得一点儿也不幸福。
我们很容易看到对方的错。婚姻不幸是对方的错,决策失误也是对方的错。错过了一套房子,结果房价猛涨,妻子埋怨丈夫:“要不是因为你犹犹豫豫,咱们就买了,至于住这么破的房子吗?”学校没选好,孩子成绩不理想,丈夫指责妻子:“都怪你,要是你能多看几所学校,能赶上这么个烂学校啊?”
我们习惯把责任推给对方,却忽略了自己的。如果当初妻子特别坚持,房子也就买了。如果当时丈夫坚持多看几所学校,结局也许会有不同。而如果结局反转,房价降了,妻子会说:“多亏我果断,不然就亏大发了。”学校选的不错,孩子成绩很棒,丈夫会说:“还好我当时没瞎逛,挑花了眼没准就错过了。”总之,出了事都是对方的错,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功劳。
有一对夫妻觉得感情走到了尽头,说起对方,满满都是缺点。妻子嫌丈夫事业没有上进心,生活中不体贴,简直一无是处;丈夫嫌妻子不够包容,整天管这管那,已经无法呼吸了。
我们很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于是,不停地批评、指责、抱怨。可实际上,这对夫妻各自都有很多优点。丈夫做饭是把好手,带孩子一级棒;妻子是收纳高手,做事井井有条。只是,这些他们都看不到。
我们只看到了对方的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我们也有很多不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对方做的,自己也做不到。妻子抱怨丈夫挣钱少,可自己的收入并没有比丈夫多。丈夫指责妻子不够包容,可自己对妻子满是抱怨,是否做到了包容呢?
不管是只看到对方的错,还是只看到对方的缺点,我们都只看到了对方做的事,却没有看到对方这个人。孩子学习不好,丈夫认定是妻子的错,却没有看到妻子也很焦虑,是不是也需要安慰呢?妻子只看到丈夫不赚钱,却没有看到他很无助,自己是不是应该为他做点事情呢?
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事情上时,就很容易忽略人,看不见人的情感和需求。而如果只对事,就一定会有对错。有对错,就一定会有争执。但是,人没有。
为什么我们眼中没有他人
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伴侣的感受和需求?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看下我们为什么会走进婚姻。事实上,很多婚姻是需求推动结合的,而不是因为爱。
第一个层次是本能的需求。比如身强体健的男性更容易吸引女性,就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这类男性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繁衍后代,被写进了基因。就像初恋时,身体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总是想着对方,想为对方做点事。就像生完孩子,身体会分泌本体胺,让母亲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第二个层次是心理的需求。每个人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关怀、被接纳等。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这些心理营养,我们就会拼命去索取。如果你很饿,我给了你一块面包,你就会对我升起感激之情。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饥饿的,当有一个人能够看见他、认可他时,他就会很容易爱上对方。
第三个层次是理性的需求。大脑的前额叶产生了理性的功能,人类衍生出一夫一妻制,承诺一生一世,彼此负有责任,超越了本能,也超越了心理。
正因为我们是带着这样那样的需求和对方结合的,所以常常会盯着对方是否满足了我的需求。当一个人只能够想到需求时,就会不断去寻找满足他需求的点,就会索取。如果不能被满足,就会挑毛病,甚至攻击,就会认为是对方的错。
既然双方都有需求,为什么我们却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看不到对方的呢?分享一个我的个人经历。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常要去讲课,讲课就要说很多话,就会口渴。口渴的时候,我的焦点是什么呢?一定是我要喝水,而不是他人有什么需求。那一刻,我只能看到我的需求。我要怎么才能看到他人的需求呢?我喝完了水,不渴了,才会意识到,哦,其他人也和我一样上了很久的课,于是自然就会问他们要不要喝水。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被看到、被接纳,那么,他的焦点在哪里呢?一定是谁来满足我的需求,谁来看到我、接纳我,而不是别人需要什么或我可以为别人做什么。所以,爱的前提是,要让自我的需求得到满足。当内心丰盈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产生一种自然的愛。否则,我们就只会索取。就像如果你三天没吃饭,手里仅有一个馒头,你会分享吗?很难。但如果你刚吃了顿大餐,打包了几个好吃的馒头,见到同事,你会怎样?毫无疑问,你会分享。
填补匮乏的心
既然问题出在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满足,填补内心的空洞。怎么办?肯定不能指望伴侣来满足,因为伴侣也在同样指望你来满足他。于是,婚姻就变成了战场,家庭就变成了修罗场,双方都在向对方索取,这就是现代婚姻的一个致命问题。那怎么办呢?必须自己解决自己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承认需求的存在,承认是治疗的开始。咨询中,我遇到过很多夫妻矛盾的焦点是性生活不和谐。不少女性不承认夫妻对彼此身体的需求,因为从小的教育让她们对性有强烈的羞耻感,认为性是不好的,是肮脏的。丈夫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就会借由其他问题来指责妻子,比如孩子没教育好、家里没打理好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性是爱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前面提到妻子嫌弃丈夫不上进,指责对方赚钱少。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什么呢?“老公,我是一个需要很多钱的人,否则我就会很担心,担心孩子不能上好学校,担心未来没有保障。”听到妻子这样表达的时候,丈夫会怎么样呢?“老婆,我会尽我的能力不让你和孩子受苦。”当妻子承认并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就不再是索取,对方感受到的也不再是指责,而是保护家人的欲望被激发。当丈夫积极回应后,妻子也会生出爱,看到他的不易。
其次,我们要看到心理匮乏的点在哪儿。心理的匮乏通常源自我们的童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精力有限,或者本来也是一个匮乏的人,所以他们没办法满足我们,也无法将我们养育成内心富足的人。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把责任推给原生家庭,而是说一个人内心的匮乏确实跟成长有关。什么叫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来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找到因,并不是要把責任推给因,你要相信,父母当年能给到你的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了。我们要做的是把责任落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负责任。责任在英文里是由两个单词构成的,一个叫回应,一个叫能力,即当你有回应的能力时就叫作负责任。我常说,天打雷天下雨,你能怪老天吗?你指着老天,会有什么结果呢?没什么好结果,只能被天打雷劈。那么,什么叫负责任呢?天打雷天下雨,你能不能回家暂时躲一躲呢?夫妻关系也一样,婚姻出了问题,我有方法应对,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对方,如此,这个婚姻才有希望。
事实上,让一个人意识到婚姻的问题是我的责任,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匮乏相关,是一件很难的事。怎么办呢?心理治疗是最廉价、最快捷的方法,因为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可以很专业地帮到你,而生活的代价则是最大的代价。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以做很多,比如冥想、正念、看书;找朋友聊天、听别人的故事;看电影看电视剧,比如日本的《深夜食堂》、迪士尼的《头脑特工队》;读《婚姻与家庭》杂志的文章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觉察。
有时只需改变一个小小的观念
其实,填补匮乏的心、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是重新找回爱。什么叫作爱?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身体会分泌一种荷尔蒙,在它的作用下,我们就会无条件地想为对方做点事情,就像初恋时以及生完孩子时那样。遗憾的是,这个阶段是短暂的。怎么才能找回这个阶段的感觉呢?当精神空洞被填补了,我们自己吃饱了,身体自动就会产生这种物质,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看见”伴侣,进而关爱伴侣。
有人会说,长了这么大都没能填满自己匮乏的内心,想要满足自己又谈何容易。事实上,满足自己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不需要很多物质或金钱,有时候可能只需要改变一个小小的观念就可以了。
以前,我是一个安全感特别不足的人,为人很谨慎,做事很保守。我反对太太买一切超过经济实力的东西,尤其是买房,我一定要付全款,因为我担心,万一以后还不起怎么办?太太就觉得,干吗不贷款呢?三成首付,我们完全付得起啊!于是,我们就会产生一些摩擦。
我是从事心理学的,所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受我妈妈的影响。她就是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什么事都不敢做,而且她对我要求非常严,对我有诸多挑剔,从来没有肯定过我。为此,我对她一直心有抱怨。
有一次,我去做督导。我的治疗师问我,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啊?我说,只有一个姐姐。他说,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怎么你妈没有多生几个小孩呢?我如实回答,不是没有,而是因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生的七八个孩子都没活下来。听我讲完后,治疗师说,哎呀,你妈多不容易呀!生那么多孩子都没有养活,你是唯一养活的男孩子,可能她把对所有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你知道吗?你是替你的兄弟姐妹在活。这一句话让我瞬间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妈妈的艰难和不易,对妈妈的怨恨顷刻间烟消云散。原来,妈妈那样对我是为了让我能够活下来,我在她眼里是多么重要啊!当我能看到妈妈的另外一面时,我就完全理解、接纳了她,和她的关系得到了修复和连接,内心的那个洞也被填满了。
我不再抱怨妈妈,也不再伸手索取,我的心安了。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没有安全感了,做事的胆量变大了,也不再和妻子有类似的争执了。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看法,这就是疗愈。
当我们成长为内心丰满、富足的人时,自然就会看见对方,看到他的需求,欣赏他的优点。而对方因为感觉到了被爱,也会重新分泌荷尔蒙,回馈爱。当两个人重新找回爱的感觉时,挑剔的嘴自然就会闭上,指责的手也会自动放下。因为有爱,我们愿意为这段婚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我们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