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江月新诗集《故乡,我的故乡》
2020-07-06叶延滨
叶延滨
我认识孙江月已三十多年了,我在《星星》供职时,就认识了他,后来我到北京中国作协工作,仍与他保持友好联系,所以在我视野和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个以诗歌为生命的诗人,虽然他地处较为偏僻的四川鬼城丰都(今属重庆市),但是他坚持诗歌写作,坚持为诗歌做事,让人感动。他创办的民间《方向》诗刊,办得也很出色,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尤其使我感叹!
孙江月是重庆长江库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当今中国诗界星空的诗人之一,他是与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密切相联系共同进步的诗人,他的诗有明显的长江流域土壤生活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长和发展。他擅长散文诗、乡土诗的写作,颇有建树,而个人命运的书写融入到诗体革新的过程中,个体经验与时代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较好的体现,现实主义的精神与对人类共同境遇的思考,使他的诗歌有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孙江月的诗歌有当下诗歌许多诗人缺少的真诚与热情,抒情诗人的浪漫情怀,使他的诗作保持对读者的亲和力,他诗歌中的悲悯情怀,让读者能感受到一个诗人的良知与心怀。
一
我们都知道,艺术缺了生活就失去感染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摆放在我桌上的孙江月的这个诗歌集100余首诗,我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一个最大的特点,80%的题材都源自于乡村土生活。先哲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也是一个至理真理!孙江月就是一个接地气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基层,与底层劳动者阶层有深厚感情,对乡村、原野、山川、溪流、草木、池鱼、田鸡、牛畜、农事……都有直接深层的了解、体验,正因为是这样,本真的生活迫使他,也激发他以一个良知诗人的名誉,对当下乡村乡土生活的描述与抒写,真挚而真实地反映各种复杂的生活境遇与现象,让我们生动地领略着一个又一个的物象事象画面,也享受着这些完全与都市不同的远在他乡的一番最纯粹的乡情生活……正是由于这样,他的这些诗歌才具有了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如《故乡》《山的那边》《金香山的油茶树》《麦子黄了,我的爱》《陪一位蹲在玉米地里的老人抽一支香烟》《一株水稻的故事》《我若为耕者》《蓑衣和斗笠》《栗子,十月的乡村》等诗篇。其中《陪一位蹲在玉米地里的老人抽一支香烟》和《我若为耕者》诗尤其深邃,他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表层劳动现象,而且深刻地揭示和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面临的尖锐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荒芜、劳力空缺等等现实。诗歌以一位老人蹲在苞谷地旁,守望即将成熟的玉米,抽着过路者“我”递过去的一支香烟为线索,呈现了鬈髡老人守望土地的岁月沧桑。诗短短十几行,蕴含着无限的内在的莫名的尴尬与愁怅。诗有故事,有情节,有画面,有难于言表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是一首不错的反映民生疾苦的乡土乡情乡愁佳作。《我若为耕者》诗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他代表农夫说话,为土地呐喊,为土地而追问。充分体现了一个诗人的良知与情怀。
二
这本诗集的情感真挚可靠。情感真挚是一切艺术的原创力,也是它的魅力,诗歌更不例外。当今中外诗歌,装神弄鬼,故作高深,玩弄技法,无病呻吟者大有人在,要么把诗写得深奥荒怪,要么把诗写得低俗庸俗不堪,让人没法读下去。孙江月的这个诗集,整个诗,是以形而下的姿态,但又是以形而上的理性思维在观察和关注现实生活场景,大多为贴近生活,几乎每个诗作都有感情的基调基础作支撑,让每件作品都尽可能达到情感化的效果。的确感情充沛,思想饱满,不矫情,不卖弄,意之所至,情之所动,一切皆以情为主,以真为达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青岛,我的神话之鸟》《杭州》《夜过张掖怀张骞》《一树樱桃满相思》《茶岭堡,柿子熟红了》等。
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生命线。大凡写诗者,尤其是那些具有才华才情的诗人,一生都在为诗歌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而绞尽脑汁,不息探索着。比如历史上的贾岛、王维、徐志摩、戴望舒等,他们总是为自己的诗歌寻求最动人的语言意象和画面,从而使自己的诗在历史的长河流传千古,百姓百读不厌。所以,我说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生命线。我读孙江月的这个诗集《故乡,我的故乡》,由此我想到这些,也是在此最想说的话题。孙江月的诗歌语言和风格颇具个性色彩,总体体现在:具有民间民俗化,民众生活化,民族语特质化,古典诗意化,独立自我个性化;表述和表达上具有行云流水之韵致,自然、质朴、新活、丰富、淡雅、纯粹、亲和,有高山流水之声,有上善水源之浸润声,有松涛清风之天籁声,有高天朗月之交辉……
孙江月的许多诗歌有非常人之思维、想象、夸张。如《青岛,我的神话之鸟》《丰都,我的神话之鸟》出手不凡:
佛陀说:/很久很久以前/你是一只展翅搏击的鹏鸟/生活在黄海/泰山是你的劲脚/海风是你的翅膀/白云是你的羽毛/蓝天是你的眼睛/海潮是你的激情/你面向北方/飞呀,飞呀/飞了一万年……//佛陀又说:/很多很多年前/你是一只翱翔痴恋的青鸟/迁徙到胶州湾/崂山是你的赤脚/海岸线是你的胸脯/海浪是你的脉搏/沙滩是你的肌肤/岛礁是你孵化的巢/你脸朝东方/飞呀,飞呀/飞了五千年……//后来,梦中佛陀对我说:/你累了,/你睡去了/从此羽化为青岛……(《青岛,我的神话之鸟》)
在这里,诗歌气场不错,有出神入化的效果,想象十分丰富而神奇,超然而智慧,诗人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可以这么说,一个诗人缺乏了丰富的想象,他的诗注定是飞不起来的,同时也决定着这个诗人是会死去的。孙江月他是飞起来了。
三
孙江月这本诗集所收诗篇,很大一个主题即是乡愁。大诗人余光中写过乡愁诗《乡愁》,艾青写过乡愁诗《我爱这土地》,贺敬之写过乡愁诗《回延安》。很多诗人写过乡愁诗,但写出有情感,有温度,让人能记住的并不多。孙江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他的《说乡愁》诗,娓娓道来,把乡愁诠释到了一个“痛”的点上。其中《山的那边》《故乡,我的故乡》《喊故乡》《正月初一回故乡遇孙氏家谱》《一樹樱桃满相思》等诗,楚楚动容,心弦了拨,儿时、童年、少年、慈母、针线、家谱、蓑衣、斗笠、农夫、鸡鸣、狗吠、蜜蜂、稻谷,玉米、野荞麦、唐干花、红枣儿、马灯、灯笼、春联……系列繁复的乡愁文化符号,繁星般闪烁在《故乡,我的故乡》诗集,这些诗的意象新活,丰盈,意蕴深长而久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式的代表性的乡愁。
一个诗歌作品能不能让人一咏三叹,传之久远,最根本的也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诗的境界,也是诗人的境界,尤其考量诗人的修养程度。孙江月这些年通过潜心修炼,默默坚守,文学青灯,内挂于心,超然普渡,终得诗境。他的诗当归属屈原、李白、王昌龄那路,富有大彻大悟之胸襟,也有苍生忧患意识之情怀,其诗干净明洁,意蕴深邃,境界高远,且洒脱自然,朴素典雅,超凡脱俗。如《生活》《垂钓》《致上帝》《故乡,一棵被砍伐倒的树》《我用一片茶叶击中了时间的要害》《龙河,一条天赐的河》等。
最后想说的是,孙江月的诗歌有苍生悲悯之情,有百姓切肤之痛之情,有草木割伐隐痛之情,有民族气节之情,有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向往之情。总之,孙江月的诗路和方向的追寻是正确的,他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向,且铿锵有力。他对乡土命运的关注和对传统民族文化诗意的弘扬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说,他的诗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元素,诗境始终根植于华夏土壤情怀,根植于人民现实生活的沃土中,表达了民族的精神支撑和美好生活向往。
附:孙江月的诗二首
陪一位蹲在玉米地里的老人抽一支香烟
老人蹲在地头
抽着我递过去的香烟
他一边抽一边念:
谷雨扬花
小满挂苞
芒种饱粒
小暑打粑……
他守望着
他笑着
脸上的皱纹藤蔓一样爬着
他心里的滋味有谁知道?
夕阳西下
玉米秆像我少小时儿童团的
一根根红缨枪
排排插满了乡村
插熟了夏至……
我若为耕者
——致一位留守耕作的老人
我若为耕者
必将向你学习
头戴斗笠
坚守土地
让土地年年发芽、开花、结果
我若為耕者
必将向你学习
肩披蓑衣
绝不背井离乡
让土地荒芜,无芽、无花、无果
我若为耕者
誓将坚守土地
手把犁铧
使土地永远有芽、有花、有果;
是啊!——
我要告诉你们
我绝不背弃我的土地
除非,除非
土地崩溃了
牛羊离散了
我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