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0-07-06刘涌
刘涌
摘要:在水稻种植中病虫害是限制水稻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种植产量,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控。但过量使用农药会对作物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区域水稻种植中要重点推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通过合理选取农药种类、强化病虫害监控、创新化学防治技术、加强对种植户技术培训等措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并大大降低农药的实际使用量,实现水稻绿色、高产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农药;减量增产;水稻;病虫害防治
刘 涌.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32.
霍山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量充沛,冷热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水稻高效化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导致病虫害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在近年来水稻多样化种植模式中,导致各类病虫害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水稻种植阶段合理选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有助于提升水稻种植品质。
一、农药应用过多的不良影响
在水稻种植中缺乏计划性喷施农药,对水稻以及周边农作物生长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部分种植技术人员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应用量缺乏良好认识。为了对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控制,大多都是通过个人生产经验进行喷施,大范围农药喷施整体利用效率较低。多数农民对农药主要配置成分缺乏了解,在应用中不规范操作。水稻长期生产中应用单一化农药进行杀虫,作物产生抗药性,将难以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农药使用除起到杀虫效果的同时也会被植物所吸收,多数还残留在农作物表面。农药在喷施中还会洒落到地面上,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在农业绿色发展观念影响下,促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针对各类病虫害要选取对应药物、种植方式、施肥方法、灌溉操作等。依照水稻基本生长现状,及时喷施井冈霉素、三唑磷、丙臭磷等农药。在减量区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主要是选取30%苯醚甲环唑以及35%氯虫苯甲酰胺展开防控。
在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划分为5个阶段展开用药。第一阶段在8月4日左右,喷施三唑磷。8月2-3日是二化螟卵孵化旺盛阶段,662 m2选取35%氯虫苯甲酰胺WG6 g+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10 g+75%肟菌.戊唑醇WG10 g。
等到8月16日前后开始第二阶段丙溴磷喷施操作。在8月14日稻纵卷叶螟1龄高峰期选取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对第三代二化螟以及第四代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控,在每次施加过程中取150 g/hm?兑水喷雾。其中第四代二化螟残存基数较低,为了对具体用药量进行控制,在示范区域未能进行单独防治。
第三阶段是在8月底,应用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控。
最后两个阶段选取噻嗪酮以及三唑磷防控病虫害[1]。每间隔15天要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具体发生现状进行分析。从调查活动中能得出,二化螟发生率为1.2%、卷叶螟发生率为2%、稻飞虱数量为600只左右。由此可知,在水稻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获得了较好成效。
在水稻病蟲害综合防治中,合理选取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和传统施药技术相比,此项技术能全面降低多数农药应用量,全面优化病虫害防治成效,避免资源浪费[2]。从水稻测产成效可知,平均产量提高6.97%,说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效果较好。
三、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措施
1、合理选取农药种类,强化病虫害监控
在农药选取阶段要注重选取低残留、低毒性农药,在农药喷施过程中要掌握农药实际应用剂量,分析确定施药时间以及施药次数。在施药前期阶段,水稻种植技术人员要对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合理划分药剂种类。
在各项技术快速发展中,要注重选取数字信息化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应用数据模型对各类农药喷施效果进行模拟,有助于提高农药应用成效。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要结合区域防治现状开展针对性监控工作。要对病虫害重点发生区域全面监控,实现各项监测数据有效共享,便于后续拟定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2、创新化学防治技术,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
技术人员可以对传统污染性较强的农药进行替换,应用高效环保试剂,促使化学农药朝着低残留、低毒害方向全面发展。目前常用试剂主要有苦参碱、短稳杆菌等,要遵循环保、高效、便捷原则研发更多农药新品种,控制农药应用次数。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要强化生态环保理念,技术人员要全面推广各类新试剂,掌握各类农药危害。各个管理部门要选取多样化宣传方式,宣传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拓宽宣传路径,提高此项技术的应用普及。
四、拟定病虫害防治策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为了对病虫害发生几率进行控制,要选取综合防控以及绿色防治技术,技术人员要对水稻种植进行规范化指导。全面推广新科技防治技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提升病虫害管理成效。在生态农业体系发展中,要对农药应用量进行控制,对水稻食品安全进行调控。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种植产量,要合理选取生态农业技术。转变传统化种植理念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设定杀虫灯、稻草还田种植马铃薯、选取交替耕作方式、合理应用生物性农药、引入害虫天敌等。
五、结语
在水稻种植中积极推广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强化各项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降低农药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选取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技术,全面实现水稻种植绿色高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功涛.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8(32):22,24.
[2]陈德智;柯华英;程牧.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