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原则与措施

2020-07-06祖丽比亚·吾布力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生物防治

摘要:在农业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手段,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文首先论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然后提出改善种植环境、制定合理管理制度等农业防治措施,利用害虫天敌、禽类防控与生物农药防控等生物防治措施,还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化学防控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综合使用各种防控手段,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祖丽比亚·吾布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原则与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29+31.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防控的源泉,更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农业农村部门提出了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理念,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技工作人员认识到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植保技术的重点和焦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相对开展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在具体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此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保证技术的适应性,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原则

1、病虫害综合治理原则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应该坚持以增强农作物抵抗能力为基础,结合配套良好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增强农田生态的多样性,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利用生物多样性,更好的调控田间农业病虫害的种类,控制田间病虫害的数量。保护害虫的天敌,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以减少各种害虫成虫的数量。在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应该做到科学合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的化学农药。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积极推广生物农药,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比例。

2、轻便简单原则

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接受程度与技术体系的复杂程度成反比。技术体系的复杂程度越高,农民群众的接受程度越低。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确保整个技术体系简便、可操作性强。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实现复杂的技术体系向简单化、简便化转变,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比例,解决防控使用成本过高、需要高质量劳动力投入的问题。

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坚持標准化和规范化原则,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应有的作用,降低田间病虫害数量,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整个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配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例如在田间释放害虫天敌时,害虫数量和防控面积之间必须要保证科学合理。释放过少起不到相应的防控作用,释放过多会进一步增加种植户的生产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技术

(1)改善种植环境

农业防治技术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农田生产条件,注重改善种植地的生产环境,抑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加速农作物生长发育。

在农作物种植初始阶段,应该科学选择农作物种苗、科学播种、确保播种日期错过主要病虫害的危害高峰期。另外还应该注重科学选择农作物品种,保证农作物品种的生产性能较高、抗倒伏、抗病虫害。播种之前还需要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确保种子符合生产标准,保证种子播种之后能够快速出苗,出全苗、出壮苗。

在对农作物种植环境改良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种植地的土壤成分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查,掌握土地的养分要素组成,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科学施肥工作。播种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有效的翻耕整理,提高土壤耕作层深度,保证农作物根系能够向着纵深化方向生长。另外播种时还应该控制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熟悉和掌握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干旱现状,加强对农田的科学管理,以此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

(2)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对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种植措施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保证农作物正常发育,抵御多种病虫害的侵入,确保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不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能。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类,明确合理的种植方法,确保科学轮作。尽量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避免农作物产生药物残留,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成本投入,提高种植效益。在同一个地块应该构建科学的轮作制度,选择合理的种植位置调整种植周期,明确种植方法,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

2、生物防治技术

(1)利用害虫天敌防控病虫害

某些昆虫和动物是田间某些病虫害的重要天敌,通过向田间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成虫的数量,保证田间病虫害维持动态平衡,不会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向田间释放蜘蛛和螨类,防控多种病虫害。这类害虫天敌喜欢捕食各类昆虫[1]。蜘蛛通过在田间结网,能够捕捉飞行的昆虫。游猎型蜘蛛虽然不能够结网,但是能够在水面、地面和植物表面上行走,伺机捕食昆虫。常见的捕食田间害虫的螨类主要包括了植食性害虫螨类和捕食叶螨等。上述两种害虫天敌有利于人工饲养,在田间释放一定量的害虫天敌,能够取得很好的病虫害防控效果。另外在某些水生类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向田间释放青蛙、蟾蜍等蛙类,也能够捕食田间昆虫,减少昆虫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危害。

(2)利用禽类防控病虫害

种植条件允许的种植基地,可以在田间释放禽类等,利用禽类的活动消灭病虫害。例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在水稻生长发育的非关键期释放一定量的鸭子,捕食水稻田当中的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另外在果园管理过程中,通过在果园当中养殖一定量的家禽,能够捕食树上的金龟甲等害虫[2]。利用禽类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控技术措施。

(3)生物农药防控

生物农药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等特点,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无毒无残留。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之后,通过向田间喷洒适量的生物农药,在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传播流行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化学农药对生物与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现阶段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多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苏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阿维菌素。

3、化学农药防控技术

现阶段,化学农药防控技术仍然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措施。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合理,要结合田间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在充分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确保合理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稳步防治的效果。

农技人员还应该充分掌握农民群众的药物防治习惯,要引导种植户科学选择与使用农药。在病虫害生长最薄弱的阶段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市场对农作物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大力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大大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整个农业生产行为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池巧凤. 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南方农技,2018(24).

[2] 王晓波.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9(01).

猜你喜欢

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生物防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湖北生物农药推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