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因子对母猪低温综合症的治疗效果试验

2020-07-06陆松才,谢友杰,顾军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4期

陆松才,谢友杰,顾军

摘要:母猪低温综合症是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突然发生以体温低下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系机体代谢机能低下的表象,更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的反应。通过四种治疗调整方案进行试验治疗,从中优选出“转移因子+抗生素+能量合剂”組方,在临床上试验和应用353例,治愈338例,治愈率达95.7%,疗效显著。转移因子对机体体温调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母猪;低温综合症;转移因子;能量合剂;体温调节

陆松才,谢友杰,顾 军. 转移因子对母猪低温综合症的治疗效果试验[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24.

母猪低温综合症多是怀孕或产后母猪突然发生,以体温低下(36℃-38℃)、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喜睡、拉干粒状粪便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的病因有学者认为是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也有学者认为是一般退烧药药量过大,药物刺激了温感神经,使温感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温症状。如安乃近、扑热息痛、柴胡注射液等都会造成低温[2]。还有学者认为该病由母猪自身生理机能决定,即随着胎儿在体内的增长,势必向前压迫胃肠,使妊娠母猪有饱感,从而影响食欲;再加上怀孕母猪不运动,代谢机能降低,体内产热减少,而散热增加,造成低温,从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机能,主要表现消化机能紊乱。

笔者对他们的观点基本认同,但也稍有不同,认为导致母猪体温低下有两种情况:一是前期感染、高热,通过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病情加重而致;二是饲养管理不当,尤其是缺乏运动而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机能紊乱,或者是传导受阻,导致糖-脂肪-蛋白代谢机能紊乱,分解产能减少,从而表现出体温下降和一系列消化机能障碍的病状。

笔者在临床上选取了若干调整治疗方案,并加以比较,优选出转移因子治疗组方并加以推广应用。特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材料

1.1.1 试验治疗对象。病例来源于濉溪县双堆集镇和百善镇两个兽医门诊部临床收治的病例,即怀孕母猪或产后哺乳母猪,体温突然降低(36℃-38℃),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粪便正常或拉干粒状粪便。

1.1.2 试验材料。转移因子,商品名:信必妥,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量合剂,商品名:温升源干扰素,上海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抗生素、Vc、VB6、ATP、肌酐、辅酶A、肾上腺素等常规药品均为市售。

1.2  试验方法

1.2.1 治疗原则。以抗感染或预防继发感染、调节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疏通胃肠道、纠正代谢中毒、补充能量和提高免疫力为原则,同时兼顾临床便于操作,用药方便为行动原则。

1.2.2 治疗试验。治疗试验设对照组:只肌肉注射抗生素(头孢噻呋钠,或林可霉素、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或强力霉素)+红糖麦麸水饮用+强迫运动;试验一组:转移因子+抗生素+能量合剂,肌肉注射;试验二组:抗生素+肾上腺素+能量合剂,肌肉注射;试验三组:抗生素+ Vc+VB6+ATP+肌酐+辅酶A+高糖,静脉注射。

1.2.3 试验记录。把四种治疗方案分别安顺序编号为1、2、3、4组,临床收治病例按顺序分别对应使用四种治疗方案进行施治,3-5天为一疗程。试验治疗和推广应用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做好回访统计归档工作。

2  治疗试验结果

治疗试验结果详见表,从试验结果可知,3、4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疗程短,平均疗程只有2.5天,临床用药方便,只要肌肉注射即可,对于原发病例多数一针见效。因此,2017年以来重点采用此方医治低温症病例,治愈率达95.7%,疗效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母猪低温综合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多发生于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以体温突然低下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多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优选出“转移因子+抗生素+能量合剂組方”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略,治疗353头,治愈338头,治愈率达95.7%,效果显著。从对比试验可知,转移因子除了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外,还具有调节机体代谢的功能,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翁广东,杨家民,刘朝玉,等. 母猪低温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08(02):37-38.

[2] 蒋 永,曹振伟. 妊娠母猪低温不食症的诊治与体会[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0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