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文学中的“海上丝路”交流与影响

2020-07-06雅茹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雅茹

摘    要: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海洋文学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阿拉伯海洋文学名篇《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以文学形式展现了当时的国际海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经由“海上丝路”的跨文化传播,航海冒险成为世界海洋文学中的经典母题之一。辛伯达的航海历险,展现了不畏艰险、蓬勃进取的“海丝”精神,也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国家经由海上丝路所进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明及宗教文化的交流传播,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学;《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1-0010-06

阿拉伯文学瑰宝《一千零一夜》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影响之广,足见阿拉伯文明在全世界的流通之久之远。这部由不同来源的故事集合整理而成的经典故事集,作者不详,成书时间难定,但涵括了埃及、希腊、中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的前伊斯兰内容,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这与中古阿拉伯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其中的《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更成为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一,据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及故事所透露出的东南亚岛国的风土人情,可推断辛伯达的航线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以文学形式展现了当时的国际海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并对后世海洋文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辛伯达丝路奇迹中的“海丝”精神

被归为童蒙读物的《辛伯达航海历险记》,看似毫无认真严肃的内容,但将其置于丝路视域下解读,在传奇的游历故事背后,也掩藏着某些比想象更真实的历史奇迹。历史上航海的商人们无不是九死一生才连通了海上丝路。“丝绸之路”这一国际通用术语的缘起可追溯到古希腊人记录的“赛里斯之路”(丝国之路),指西方人为贩运丝绸而前往丝国(即中国)的一条商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舆地学和地质学家李希托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中国》(第一卷)中以德语首次提出‘Seiden(丝绸)Strasse(道路)。”[1]2广义概念上,丝绸之路泛指西方(包括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与东方(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双向通道,远超“丝绸”和“道路”的范畴。“《汉书·地理志》所载海上交通路线,是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献。”[1]34 “唐贞元年间,宰相贾耽在《海内华夷图》中记录了通往‘四夷的七条线路,其七便是海上主干道‘广州通海夷道 。”[1]72大航海时代之前,西欧与中国之间主要通过阿拉伯等中间商进行交易,阿拉伯人是中古时期海上丝路贸易的主力,同时,阿拉伯文学与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传遍东西方。

“辛伯达的形象,就是古代贸易商路的开拓者和航海家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其曲折艰巨的远航冒险,就是古代先驱者们为开发新世界而历尽艰辛的真实写照;其顽强的奋斗精神,就是阿拉伯兴旺强盛时期民族精神的缩影。”[2]31辛伯达出生于巴格达富商之家,所继承的巨额遗产被挥霍一空后,为重振家业而去航海经商。每次航海带回的财富已足够过得舒适而富足,但他不安于现状,先后进行了七次远航冒险,共历经27年。这是由于“经不起欲望怂恿”[3]78,对财富的欲望,对探索世界的欲望。海外的财富越诱人,便意味着要冒更大的风险,无论是故事中还是史实中的海上丝路,都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不止是辛伯达,任何航海家若非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是无法平安返航的,故称之为“丝路奇迹”毫不过分。海上丝路的奇迹除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其赋予航海家们的那种积极探索,蓬勃进取的丝路精神。辛伯达曾数次陷入绝望之境,但凭借其非凡的勇气、聪慧和努力最终皆能化险为夷,并满载而归。辛伯达每次遇险时都决心不再出海,却又总是“出尔反尔”,其实并非如他所言,“想去海外游览各地的风土人情”[3]66那般简单。他身上所显现出的这种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阿拉伯民族精神的反映,更是“海丝”精神的体现。

二、辛伯达奇迹故事中的文化交流

辛伯达的历险实属航海旅行的奇迹,同时也展现了“海丝”各国稀有物产之传播及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之交流。辛伯达故事中有很多经过想象加工的奇幻怪物,实为有源可溯。如第一次航海中经历的那个漂浮的小岛,实则是一条长期酣睡的巨鱼之背。事实上,这是对鲸的夸张描写。巨大的鲸对古代航海家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但也是中世纪游记的热门主题,亦是海洋文学中必不可少之形象。第二次航海中他经过了钻石谷,目睹了秃鹰、犀牛等动物,可推断其到达了非洲沿岸,极可能就是盛产钻石的南非。在第四次航海时经历的有关食人番的故事中,辛伯达发现食物中含有一种毒药会使人神志不清,而后他凭自己的聪慧逃过了毒食才幸免于难。这些食人番被推断为苏门答腊的食人族,因其很早便会使用某种原始的麻醉剂;同是在此次航海中,他还途经一个不用马鞍的城市,于是他在这里制造并贩卖马鞍,赚了大钱,也传播了异国文化。“精美的唐代成套马具曾向阿拉伯世界出口,制作技艺为对方所借鉴”[4]214,辛伯达知晓马鞍制法反映出中古阿拉伯在化工技艺领域与各国之间的交流。在其第五次航行中,被奇怪的“海老翁”缠上,苦不堪言,后来他酿造了类似葡萄酒的饮品,灌给老人使其烂醉如泥,然后顺利地砸碎其头颅终得解脱。葡萄酒是海上丝路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在阿拉伯故事中经常出现。而“海老翁”的形象或是“有关奥朗-乌担人(Orangs-Outans,林中野人)故事的变异,或受到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描述的双腿像蛇身一样灵活的希特拉人(Scirates)的启发”[5]184。

辛伯达故事的誕生及流传,得益于中古阿拉伯国家开放包容的政治背景。辛伯达数次受到彼国国王的赏识,归乡时还充当了两国的外交使者。通过辛伯达的讲述,各国国王对哈里发的德政无不表示称羡,可见当时阿拉伯国家开明的政治受民众拥护爱戴之深。除了航海家辛伯达,在故事开端偶然路过而后被邀参宴的挑夫辛伯达也同样值得注意,通过他可一瞥中古阿拉伯社会的开放包容。挑夫辛伯达眼中的富商辛伯达之府邸极尽奢华,阿拉伯民间故事中常描述的君主御所皆是如此,这是非常贴近史实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阿拉伯社会经济繁荣,文明程度也很高,特别重视文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家要员很多都是异国的文人。人们追求生活与思想的欢乐,召集各界朋友在花园里夜谈,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礼仪。故而像挑夫辛伯达这样潦倒的人也能即兴地吟诗作赋,在当时那个世界性的文化大帝国中不足为奇,而辛伯达在聚会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也非常合乎当时的阿拉伯社会风俗习惯。中古阿拉伯的“世界性”,在于对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包容,更重在“海上丝路”带来的各国思想与信息的汇通。正是在这样一个开放交融的大帝国时代,诸多像辛伯达这类的传奇故事才得以流传百世,成为世界经典。

辛伯达这一经典商人形象诞生于伊斯兰教文化背景下。伊斯兰教重视商业,对阿拉伯国家而言,“商人和布道者是同路人”[5]178。海上丝路是阿拉伯人民的商贸要道,也是伊斯兰教的传播渠道之一。辛伯达历经海上丝路沿线各地,都可遇到懂阿拉伯语的人,以及真主的信众。每次在危难关头向辛伯达伸出援手的人无不是真诚善良而不图回报的,那些诚实守信的船员不仅表现了阿拉伯正直淳朴的民风,也表现了伊斯兰教诚信、宽容、民主、平等的原则。辛伯达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中古阿拉伯商人所具有的浓厚封建意识和宗教伦理情感”[6]36。每次遇险时辛伯达都要向真主祈祷并忏悔,脱险后又对真主表达感恩就是例证。“真主”一词极其频繁地出现在故事中,展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让读者感受到真主的庇佑无处不在。当时,伊斯兰教与拜火教的冲突对立也体现在辛伯达的故事中。在辛伯达第七次航海中讲到会飞的商人驮着他飞到高空,惊羡至极的他赞颂了真主,于是“空中便出现火焰,差一点烧到他们身上”[3]103,从“长翅膀”“提及真主便被火烧”的情节可推断他遇到的应是拜火教教徒。辛伯达之妻曾如此描述:“这班人是魔鬼、邪神的伙伴,他们没有信仰,不会感谢、赞美真主。”[3]104在第五次航海中也曾提及檀香岛上的人“无恶不作,好饮酒,没有信仰,不知忏悔、祈祷”[3]92。这些情节都表现出伊斯兰教徒排斥“邪教”的宗教意识。由此可见,当时的阿拉伯在各国文化交流中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但在转达异教故事时则是相对防范而保守的。

三、“辛伯达航海”的历史性影响

辛伯达的故事不仅有丰富的内涵,更有深刻的历史性。辛伯达途经的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在历史中的海上丝路沿线国家里也有迹可循。如第五次航海中讲到一个猴子侵犯市民的城邦,这映射的应是泰国的“猴子城”——华富里(Lop Buri)。此次航行中盛产丁香和胡椒的小岛,映射的是印度尼西亚的香料群岛和印度。彼时欧洲的香料贸易基本都由阿拉伯商人长期掌控,辛伯达的航行也暗含了中世纪香料文化交流史中的一部分。第六次航海中,辛伯达途经了盛产沉香和龙涎香的地方,还用沉香木做了一艘小船自救,显然到达了东南亚诸国。龙涎香在唐代称为“阿末香”,即来自阿拉伯语anbar,宋代才称之为“龙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就曾访问过苏门答腊北盛产龙涎香的龙涎屿。历史上,越南沉香一直是进贡的首选,也是海上丝路中阿拉伯商人的热销商品。故事正反映了阿拉伯商人在越南、苏门答腊这些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辛伯达第七次航海经历了鲸鱼围攻,独自漂流,最后到了中国。救了他的那位富商采购了他从沿线带来的檀香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当时檀香在中国极受追捧,故事中所描述的“一座建筑美丽、人烟稠密的大城市”[3]101,应是映射了当时的国际大港——广州。在当时中阿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像辛伯达这样在中国娶妻落户的阿拉伯商人数不胜数。得益于海上丝路,航海商人们不仅促成了世界商品的交流贸易,同时,所到之处的文化也经由其航行而流往世界,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发展。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在世界航海史领域常被当作重要参考。无论是辛伯达还是史实中“海丝”商人们的航海奇迹,拥有高超的航海技术是重中之重。约10世纪末,阿拉伯航海者出海就可参阅各种星辰表,这些汇集了航海秘密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其诞生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的牵星术经由海上丝路传入中国,中国的指南针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海上丝路中的航海奇迹,为世界航海事业带来重大进步。传言辛伯达原型是苏哈尔的一名阿曼商人,这种假设尚无任何可靠证据,却产生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1980年,由阿曼苏丹承租并命名为“苏哈尔”的一艘仿古木船,同8世纪的先祖一样,按照传统的椰索绳造船法打造,依靠季风和牵星术定位,按照辛伯达的航海路线(如图1所示),又重复了一次“阿曼—广州”之间的远航。①1984年,阿联酋发行了“辛巴达航海”邮票,展示了辛巴达航海的线路图,如图1所示。

法国航海博物馆于1994年也组织了一次“辛伯达之相会,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全面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所运用的罗盘、地图、阿拉伯科学、丝绸、中世纪的世界形象、葡萄牙人和东印度公司等。[7]52010年,上海世博会阿曼展览馆的主题为“阿曼——发现之旅”,其中第二展厅以“辛伯达航海记”展开,引领参观者游览曾被誉为“通往中国门户”的阿曼古城苏哈尔,再从尼兹瓦古都到现代首都马斯喀特,再到将于2020年建成的蓝色城市,最后乘坐“魔毯”离开阿曼降落至上海,展馆充分展现了阿曼的文化与社会遗产,也见证着海上丝路联结的历史友谊。类似展览不胜枚举,“辛伯达的航海”不仅了流传了几个世纪也遍及世界各地,充分诠释了“海上丝路”对东西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辛伯达历险”的文学性影响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的作者不详,这也引起众多学者的猜想与考证研究。但可肯定的是,它诞生于繁荣的“海丝”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下。有研究推断其作者可能是博览群书受到了其他远东航行游记的影响。如“《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与《中国印度见闻录》的手稿在时间和某些段落上非常接近”[5]172,是二者相互影响,还是二者都由某部游记或某航海者的真实事迹启发而成,至今还未有直接证据。但无论是传奇故事《辛伯达航海历险记》,还是旅行向导《中国印度见闻录》,都传达了一种对异域风情、珍奇事物的强烈兴趣及航行探索带来的自豪感,都形象地再现了中古阿拉伯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都是“海丝”文化交流的产物。辛伯达航海故事诞生的时期(约9世纪),巴格达的文学接受希腊(也有印度及波斯)文化的哺育,向百科全书派发展。尤其是地理和世界历史学的论著非常兴盛,较通俗的游记也随之一起发达。作家们相互引证和抄袭比较严重,负面影响是很多文献在流传的过程中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歪曲或误读,但这也是当时文学文化具有强大流通性的一个例证。

从世界文学史上创作出最早的航海文学作品《遇难水手的故事》的古埃及到将海洋文明发扬光大的古希腊,海洋文学随着航海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古希腊海洋文学中常见到能扬帆遠航、与狂风恶浪进行搏斗、具有超人智慧和惊人意志的英雄们,古希腊人崇拜大海,进而也崇拜能胜大海之人。出海远航意味着要面对无数未知的危险,但与此相随的则是丰厚的收获,由此,人们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断去冒险、挑战大海,这一点无疑影响了阿拉伯海洋文学的创作。如“辛伯达第三次航海中遭遇的猿人,明显受到了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独眼巨人故事的影响”[8]41。纵观海洋文学史,辛伯达的故事虽受古希腊海洋文学的影响,却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艺创作。若说“《遇难水手的故事》是‘航海冒险母题的开端,那《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便是其经典演绎”[9]95。“辛伯达可以说是笛福所创作的鲁宾逊典型的雏型与前身。”[8]41除了《鲁宾逊漂流记》,像《白鲸》《辛格顿船长》《老人与海》等许多海洋文学作品中都有“航海冒险”母题的存在。众多游历、冒险及奇幻类文学作品都取材于辛伯达的故事,如“12世纪苏阿坡的埃内斯特(Ernest de Souabe)游记中,就有许多与辛伯达故事非常相似的情节”[5]186。迄今,仍有许多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对其进行改编和演绎,航海冒险、追求财富已成为世界海洋文学中的经典母题。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独特的文学手段,对世界海洋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辛伯达七次航海基本都是遵循着“出海—遇难—获救—发财—还乡”[10]127的程式, 该文学程式常见于后世的故事性海洋文学创作中。如《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的三次出海故事同样也是依此程式而构建。辛伯达的故事中常看到与先前情节同样的表现手法及语言。如航海途中每次发现危险时,船长都是“狂叫,摔掉缠头,扯着胡须,批着面颊,不住地悲哀哭泣”[3]72;辛伯达每次航海归来后都是“广施博济,救助穷苦”,“把旅途中惊险颠危的遭遇,都忘得一干二净”[3]65;每次故事讲完后都给挑夫辛伯达100金币,并对次日的航海故事做出预告,然后摆筵欢宴。通过这样“反复”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故事感,又具艺术张力。“这种喜欢重复和象征性数字的情趣,形成了一种文学手段,其中几类人物和动物,分作为朋友、妻子、贤王、巨蛇、巨鸟和巨鱼”[5]180,均已成为经典故事类型以各种版本反复出现在世界海洋文学作品中。

五、结语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辛伯达的身份是模糊不清的,但能肯定的是,他是海上丝路中一位优秀的外交使者。其航行传播了奇珍异宝、药剂、丝绸、香料……也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辛伯达代表了那一时代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海丝”商人们,也展现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的方方面面。阿拉伯文明之聞名于世,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一代代航海者们的一次次远航历险,促进了世界性文化融合,也冥冥中改变了世界历史格局。受海上丝路影响的海洋文学中,《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成了最好的例证,它是阿拉伯文学中的千古名篇,更是后世海洋文学之典范,它使我们领略到海洋文学的艺术魅力,也使我们更深入认识了这个融通的世界。

注释:

①据相关舆地学学者推测,辛伯达航海的路线大概为:先经波斯湾的巴林和霍尔木兹海峡向西,又经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索马里和非洲东海岸,期间,他分别在印度次大陆、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登岸,又去往印度尼西亚群岛,最远到达了中国。为忠实于辛伯达的故事,这次远航本应从巴士拉(当时巴格达的大港)出发,但在当代,因江河沉积,该城已远离海岸线百余公里了。

参考文献:

[1]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M].合肥:黄山书社,2016.

[2] 佚名.一千零一夜[M].纳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 沈福伟.丝绸之路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4] F·-B·于格,E·于格. 海市蜃楼中的帝国:丝绸之路上的人,神与神话[M].耿昇,译.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4.

[5] 龙发科.谈《一千零一夜》中的经商和航海旅行故事的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1983(12):27-31.

[6] 李晓卫. 貌似神异各具特色:辛伯达与鲁滨逊形象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2005(2):36-39.

[7] 耿昇. 法国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1):2-11.

[8] 冯辉.从《一千零一夜》看东西方文化交流[J].中州大学学报,1997(11):37-42.

[9] 贺佳. 海上的奥德修斯:论“航海冒险”母题的演绎及成因[J].西安社会科学,2010(4):94-96.

[10] 杨丽婷.《一千零一夜·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时空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126-128.

责任编辑    徐    晶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fluence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in Maritime Literature: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Sinbodas Voyages

YA Ru

(School of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t also cas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intercultural expansion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voyages adven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lassic motives in World Maritime Literature. Among the classics, The Adventures of Sinbodas Voyages, one of the famous Arabian Maritime Literature works, showed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form of literature. The brave, optimistic, enthusiastic and generous national spirit of the Arabians are showed in Sinbodas voyages.The work still reveals the background of Arabian economy, politics,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religion in Middle Ages. By shap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medieval Maritime Silk Road, it showedthe cru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

Key words: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Maritime Literature;The Adventures of Sinbodas Voyages;cultural exchanges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