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段危岩落石处理技术探讨
2020-07-06崔俊涛
崔俊涛
(中铁十六局集团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16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基础建设设施越来越多,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中国为多山国家,高大、美丽的山川在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针对高陡边坡,一般采用造价较低的拦石网或防护效果好的棚洞、拦石墙进行防护。但对于铁路车站防护范围广且涉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的高陡危岩地段,如何安全、经济、合理地进行危岩落石防护是一大难题。
1 工程概况
1.1 地形地貌
新建黔张常铁路禾家村车站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禾家村,车站左侧为耕种农田且紧邻澧水河,右侧紧邻高达100多m的陡峭边坡,边坡坡度为80°左右,坡面基岩裸露,地形起伏较大。
1.2 地质条件
地表为坡积残积的砂黏土夹碎石,下伏为寒武系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多处出露。受四都坪区域构造影响,呈波状褶皱起伏变化,产状N40°E/7°E~N52°W/20°W,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N25°E/80°W、N55°E/75°W等,岩层被切割成块体,单体最大粒径达0.3~1 m,经常发生落石。
1.3 工程设置及特点
禾家村车站全长1 850 m,设计共8股道,其中1~4道为正在运营的焦柳铁路,5~8道为新建黔张常铁路。危岩落石段位于站场填方段,长度约400 m,该段路基面宽度64 m,右侧紧邻高达百米的陡峭山坡,时有落石掉落。其主要特点:紧邻正在运营的焦柳铁路,对施工安全的要求高;右侧山体高达百米且为悬崖峭壁,施工难度大;工程位于车站范围内,防护范围广。
2 危岩落石处理方案比选
2.1 备选方案
针对以上复杂地段的危岩落石,前期共提出3种防护方案进行比选。
2.1.1 方案一:主动拦石网防护
在右侧高陡边坡上增加主动拦石网防护。先对整个山坡进行简单修整,清除表面松动石块,然后按照1.5 m纵、横、上、下间距钻孔,孔内灌注M30水泥浆并植入锚绳。锚固孔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主动网片。网片采用高强度钢绞线,网片外设方格锚绳固定。整个坡面被拦石网包裹,落石也被固定在网内某个区域不掉落。
2.1.2 方案二:棚洞防护
在车站可能落石地段增加钢筋砼棚洞防护。根据车站情况,棚洞基础采用1 m直径钢筋砼钻孔灌注桩,桩上设置钢筋砼柱,柱顶设置钢筋砼盖板,整个车站范围顶部用棚洞防护。车站每2股道设置一排墩柱支承顶板,柱中心间距5 m,其中2、3道与4、5道间棚洞施工时利用焦柳铁路天窗点施工。棚洞防护形成后,山坡上散石直接落于棚洞顶,而来往列车在棚洞下行驶,保证其安全。
2.1.3 方案三:开口式帘式网、被动拦石网、拦石墙组合式防护
在右侧高陡边坡地段增加开口式帘式网、被动拦石网、拦石墙进行防护。坡顶增加5 m高被动拦石网,防止坡顶人或动物扰动导致石块掉落。在坡面增加开口式帘式网,帘式网顶部设置开口钢柱,边坡上设置垂幕状防护网,下部山脚处设开孔。帘式网的主要功能是拦截山坡滚石,不固定落石,只是在水平方向进行拦截,石块由于受到网拦截不作抛物线下落,而是顺着山坡滚落到坡脚。在坡脚增加8.5m拦石墙,拦住滚落下的落石,维护人员可沿着下部拦石墙将落石清理出线路。
2.2 方案比选(见表1)
表1 备选方案技术经济对比
从经济方面考虑,方案一最节约,一般山坡防护优先采用。但该段山坡陡峭,高度超过100 m,坡面防护面积大,且位于车站范围内,车辆停驶时间长。坡面采用主动防护形式,山体散落石长期处于应力状态,日久天长,坡面风化,极易造成山体石块崩落,存在较大隐患。且主动网内的松落石块会堆积、停留在某一区域,极难清理,后期维护人员需登山清理,极易造成二次落石危害。从安全和耐久方面考虑,该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对整个车站范围增加棚洞防护,从安全和耐久方面考虑可行。但整个车站8股道,防护宽度64 m,长度400 m,投资巨大。另外,车站1~4道为已开通的焦柳铁路,需进行营业线施工。从造价、工期、施工安全方面考虑,该方案不可取。
方案三在坡面增加开口式帘式网,使坡面散落石处于自由状态,且网的作用只是拦截石块水平抛落,能起到长期防护的效果。山顶的被动网和坡脚的拦石墙分别对上下落石进行拦截,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后期落石清理也较方便,不存在安全隐患。只需在右侧山坡处进行施工,对运营中的焦柳线无影响,且造价和工期比棚洞少,经估算,比车站范围全部增加棚洞节约投资约1 800万元。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工期、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营维护,确定选择方案三。
3 组合式防护施工工艺
开口式帘式网、被动拦石网、拦石墙组合式防护系统的设计见图1、图2。该组合式防护系统的主要施工顺序为被动拦石网施工→开口式帘式网施工→拦石墙下部工程施工→拦石墙施工→锚索施工→检测设备安装。
图1 组合式防护系统平面设计
图2 组合式防护系统断面设计
3.1 被动网施工
被动网采用SNS永久被动防护网,防护高度5 m,每隔10 m设置钢柱,用来连接和固定网片(见图3)。先放出基槽位置,基槽尺寸为60 cm×60 cm×120 cm,采用C30砼浇筑。基槽底部设置锚地锚杆,锚杆采用22钢筋,长度为3 m。基槽顶部设置预埋钢板与螺栓,基槽施工完毕后将钢柱与预埋螺栓连接,然后安装被动网片和上、下连接绳。
图3 被动防护网设计(单位:mm)
3.2 开口式帘式网施工
开口式帘式网设计见图4、图5。
图4 帘式网拦石平面设计(单位:mm)
图5 帘式网拦石断面设计(单位:mm)
(1) 基础施工。测量放线后,用凿岩机在基座基础位置钻凿锚孔,钻凿深度为1 m;再放入基座地脚螺杆并用水泥砂浆浇注,浇注面用薄层C20砼或M20水泥砂浆抹平至基础面;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杆,用螺母将其紧固。
(2) 安装钢柱、上拉绳、上下支撑绳。基础施工完成后,将钢柱顺坡向放置并使钢柱柱脚位于基座处,将上拉绳的挂环挂于钢柱柱头挂座上,将上拉绳另一端穿过对应上拉锚杆并用绳卡暂时固定。然后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将钢柱柱脚插入基座中,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通过调整上拉绳长度,将钢柱调整到设计安装倾角后,张紧上拉绳并用绳卡固定,将上支撑绳平行于系统走向调直并放置于各钢柱柱头滑槽内。两端穿过支撑绳锚杆鸡心环,用绳卡固定。
(3) 铺挂环形网、双绞六边形网。将环形网按编号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位置展开,采用卸扣连接环形网与上支撑绳。双绞六边形网从上向下铺挂,环形网片每个圆环用一个卸扣与对应支撑绳连接,中部环形网片每个圆环用2个卸扣与对应上下2个圆环连接。
(4) 安装纵向主、次钢丝绳。将纵向主钢丝绳的挂环挂于钢柱柱头挂座上,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系统下部对应锚杆,用张拉力不低于10 kN的紧线器或葫芦张紧钢丝绳,用同规格的绳卡将末端固定。纵向次钢丝绳分别与上支撑绳和系统下支撑绳对应并固定。双绞六边形网间用φ1.5钢丝缝合,与纵向主钢丝绳走向一致;再用φ1.5钢丝把纵向主钢丝绳、缝合钢丝、双绞六边形网以0.3 m的间隔扎结。
(5) 安装横向固定钢丝绳。横向固定钢丝绳长度宜小于50 m。安装时,将一定长度钢丝绳的一端用绳卡锁定在端头锚杆上,另一端沿双绞六边形网外侧穿过同排锚杆,用同规格的绳卡将末端固定。
3.3 拦石墙下部工程施工
拦石墙下部结构包括明挖基础、C形墩柱和门式结构墩柱、顶板结构。明挖基础深度根据下部地质情况确定,保证入岩深度不少于0.5 m,基础尺寸为2.5 m×1.2 m,采用C30砼结构。基础与墩柱依靠墩柱钢筋连接,墩柱钢筋深入基础深度不小于1 m。采用C形墩柱,墩身截面为2.4 m×1 m。D形墩板截面宽度为1 m,长度为3.2~11.4 m,墩身高10 m,采用C35钢筋砼结构。墩柱上设置顶板,厚度为0.8 m,采用C35钢筋砼结构,顶板上预留与拦石墙连接的竖向钢筋(见图6)。
(a) D形墩柱
(b) C形墩柱
图6 拦石墙截面示意图(单位:cm)
3.4 拦石墙施工
拦石墙高度为8.5 m,厚度0.8 m,墙身每隔3.5或5 m与山体设置厚0.6 m的肋板连接,肋板内设2道预应力锚索。肋板与拦石墙均采用C35钢筋砼结构,肋板与拦石墙一起浇筑。为防止肋板把各单元隔离,肋板上设置1.99 m过人圆孔,供后期养护人员行走。拦石墙与山脚间填筑0.8 m厚素填土层,作为落石缓冲层,减缓落石冲击力。
按《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计算落石冲击荷载。计算参数如下:落石最大直径1 m,重量2.5 t;不同高度落石速度v=16~28 m/s(依据设计图模拟计算),按最大速度28 m/s计算;最大落石投影面积1.178 m2;缓冲层厚度0.8 m;按最不利荷载考虑,若落石落到底部缓冲层后冲击力直接全部反弹至墙体。设计拦石墙墙体最大承受冲力为400 kN。
式中:c为压缩波在缓冲层中的往复速度(m/s);μ为回填土泊松比,素填土取0.2;E为回填土弹性模量,素填土取5 000 kN/m3;β为回填土密度,素填土取1.63 kN/m3;h为缓冲层计算厚度(m);Q为落石重量(kN);T为冲击持续时间(s)。
验算得拦石墙抗冲击力满足要求。
3.5 锚索施工
锚索入岩深度不小于10 m,入岩部分为锚固段,采用M40砂浆锚固。锚索通过肋板内的预留孔与拦石墙连接,防止拦石墙受落石冲击破坏。待肋板和拦石墙砼强度达到75%时进行锚索自由段张拉,每单元锚索由8根φj15.24 mm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组成。张拉完成6~10 d后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锁定并封锚。
3.6 智能检测设备安装
危岩落石及拦石墙动态监测系统由监测服务器、监测终端、光交换机、监测单元、反射板等组成。监测服务器利用既有通信专业漏缆监测系统,监测设备天线方向朝向被监测边坡区域,在被监测的拦石墙和边坡区域安装反射板。监测单元实时监测边坡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短光缆接入信息机房,再通过通信系统传到监测服务器。
监测精度:水平位移监测的点位中误差为12 mm(6.0 mm);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为10 mm(3.0 mm);天线照射角为±5°。
4 拦石效果验证
2019年7月,整个防护系统完成后,通过运营单位验收,被动网、帘式网对落石的拦截和消能与拦石墙刚性防护相结合,拦石效果良好,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智能检测设备数据显示拦石墙结构稳定,一切均在安全可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