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0-07-06张秀明
张秀明
(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6405)
糖尿病足是2 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溃疡可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者不得不截肢,致残率高,且医疗费用昂贵,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临床研究表明,对早期糖尿病足(0~1 级)患者若能做到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能够有效逆转病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1]。 该研究 2018 年 2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对41 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并与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41 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对照比较, 旨在探讨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该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82 例, 纳入标准:(1)神志清醒,能准确表达感知觉;(2)均为单足发病;(3)糖尿病足分期 0~1 级。 排除标准:(1)合并足部溃疡;(2)足部皮肤病;(3)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5)意识不清或者认知、感知功能障碍;(6)恶性肿瘤;(7)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按照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 实验组男 23 例,女 18 例,年龄 37~74 岁,平均年龄(63.46±7.29)岁;糖尿病病程 2~13 年,平均病程(7.62±4.25)年;糖尿病足 Wagner 分级:0 级 18 例,1级 23 例。 对照组男 22 例,女 19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年龄(62.86±7.53)岁;糖尿病病程 2~12 年,平均病程(7.54±4.18)年;糖尿病足 Wagner 分级:0 级 19 例,1级22 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入院环境宣教、糖尿病基础知识及糖尿病足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糖尿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活动指导及足部护理等。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 具体步骤如下:(1)中药熏足:将中药熏足方(红花30 g、丹参30 g、毛冬青 25 g、大黄 25 g、乳香 25 g、没药 25 g 等)诸味药物纱布包裹,3 000 mL 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将煎煮所得的中药液倒入足浴盆内, 盆上面置搁脚架,患足置于架上利用药液蒸汽进行熏蒸,避免烫伤。等中药液的温度下降至37℃~40℃时, 可将患足置于药液中泡洗,药液深度应在踝关节以上至少2 cm。 注意避免烫伤,随时添加热水维持水温。 每次泡洗30 min,1 次/d。 (2)足底穴位按摩:中药熏足后,患者取仰卧或平卧位,患足下垫软枕并稍抬高,选择患足穴位涌泉、肾上腺、胰腺、脾、胃及足部垂体等穴位反射区,力度适中,每次安排 30 min,1 次/d。 两组疗程均为 10 d。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干预前、干预10 d 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 血糖(2 hPBG)水平。 (2)临床疗效:干预 10 d 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患足疼痛、麻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改善显著,患足皮温或肤色基本正常,判断为显效;②患足疼痛、麻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患足皮温下降,肤色接近正常,判断为有效;③患足疼痛、麻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较治疗前加重,判断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为总有效例数。(3)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人文关怀等,其中90~100分为满意,80~89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5 统计学软件为统计工具,FBG 等计量资料用()表示,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采取 t、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干预2 周后,实验组FBG 和2 hPB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FBG 和 2 hPBG 水平比较[(),mmol/L,]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FBG 和 2 hPBG 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FBG 2 hPBG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实验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8.42±0.86 8.48±0.94 0.302 0.647(7.29±0.94)*(7.97±1.05)*3.090 0.042 13.53±1.74 13.46±1.67 0.186 0.759 11.40±1.25)*12.12±1.53)*2.301 0.047
2.2 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出院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37%(35/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证属于“消渴”“脉痹”等范畴,病变日久气阴虚损,血行推动无力,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经脉受损,肢端无以为养,表现为足部发凉、疼痛、麻木甚至皮肤破溃等一系列症状。 早期糖尿病足包括Wagner 分级0 级和1 级, 此时患者足部虽有疼痛、麻木及感觉迟钝,但皮肤完整尚未破溃,如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可有效逆转该病变阶段,延缓病变进程,改善患者预后[2]。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是主要因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血管病变、感染等,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残、致死[3]。 因此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的同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中药熏足及足底穴位按摩均为中医适宜技术, 操作简单,安全舒适,患者容易接受。 该研究中所采用的中药熏足方所用中药,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毛冬青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效,大黄可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生肌、通络止痛之功。 另外,中药熏足还可通过药液蒸汽熏蒸、泡洗发挥热疗效果,可促进血流加速,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得以明显改善,并加速药物通过皮肤进行吸收,最终发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4]。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底均有反射区,按摩涌泉穴可舒张血管,改善足底血液循环,同时祛寒除湿、排除毒素;按摩肾上腺、胰腺、脾、胃及足部垂体等穴位反射区,能够舒筋活血、疏通经络,促进穴位反射区相应脏腑气血平衡、激发机体正气,从而改善血液循环[5]。 该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FBG 和2 hP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通过不同治疗机制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有助于增强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有助于增强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疗效。 此外,中药熏足与足底穴位按摩治疗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全程操作, 并且需要讲解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通过询问温度或按摩力度等内容不断与患者加强沟通,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和被尊重感,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 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药熏足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增强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