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2020-07-06王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瘫磁共振肢体

王薇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小儿脑瘫在临床治疗中又被称为小儿脑性瘫痪,多发生于早产儿。 主要是指胎儿在母体中或出生后大脑还未发育成时引发的损伤,主要临床症状为语言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等,造成小儿脑瘫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影响其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脑瘫患者运用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检测病变状况、 病灶形态,让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儿童脑瘫的发病原因,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在对患儿脑瘫患者治疗时主要以康复为主,总体效果较佳,但是见效比较慢,不是所有脑瘫患儿可以采用。 该次研究对小儿脑瘫患儿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康复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以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为研究段,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参与研究对象为小儿脑瘫患儿,共计70 例。需要将该70 例患儿按照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 例)与对照组(35 例),观察组小儿脑瘫患儿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使用康复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患儿年龄≥1岁,≤5 岁,平均年龄(3.25±1.68)岁,患儿男女比例(20:15)例,其中包括 12 例足月儿,23 例早产儿;对照组小儿脑瘫患儿运用单一康复治疗法, 患儿年龄≥1岁,≤6 岁,平均年龄(3.46±1.96)岁,患儿男女比例(19:16)例,其中包括 13 例足月儿,22 例早产儿,两组患儿基础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小儿脑瘫患儿采用单一康复治疗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以及高压氧仓治疗等。 观察组小儿脑瘫患儿需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其病变状况,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引导式教育, 具体实施如下:(1) 磁共振成像检查, 该次检查使用的设备为美国GE3.0T 超导磁共振,在检查前需要遵医嘱指导患儿服用镇静类药物,检查尽量在患儿熟睡状况下进行[1]。 在实际检查前需要将层厚调整为4.0 mm、层间隔调整为0.5 mm,矩阵为256×256,扫描完成后需要由两名医师阅片,根据患儿病变部位、脑萎缩等状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2)功能训练,需要主治医生根据脑瘫患儿实际肢体功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以增加患儿肌力,提升其肢体协调能力为主,采用分段式锻炼:第一阶段以辅助锻炼为主, 需要鼓励人员指导其进行肌力、柔韧性锻炼;第二阶段以促进患儿直立行走为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康复器械;第三阶段以独立行走锻炼为主,需要在临床护理人员与家属陪同下进行,必须在训练场地进行锻炼,避免患儿摔倒,造成肢体损伤,合理控制训练时间[2]。 (3)引导式健康教育,小儿脑瘫患儿受疾病影响,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比较差,其护理人员在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时可适当使用肢体动作,比如,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患儿总体表现较佳可以在给其一个拥抱、竖大拇指等,给予患儿鼓励,增加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信心,拉进护患之间关系[3]。

1.3 观察指标

此次参与研究的两组小儿脑瘫患者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生活能力、智力变化、肢体功能康复以及脑内病灶改善状况等。

1.4 统计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脑瘫患者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该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治疗有效率使用(%)来表示,生活能力、智力变化、肢体功能康复、脑内病灶改善运用()表示,采用 t 进行数据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生活能力、智力变化见表1、表2;康复治疗后MRI 检查与康复情况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n(%)]

表 2 两组患儿生活能力、智力变化[(),分]

表 2 两组患儿生活能力、智力变化[(),分]

组别 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智力变化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32.14±1.23 32.36±1.36 3.551<0.05 57.1±5.32 41.23±4.89 4.695<0.05 29.34±2.36 30.21±2.41 3.687<0.05 42.67±2.68 37.62±2.89 5.369<0.05

表3 康复治疗后MRI 检查与康复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也随之降低,而小儿脑瘫发病率居高不下[4]。 该疾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由多种原因所引发的脑部损伤。 引发儿童出现脑瘫疾病的原因为孕期感染、怀孕前父母抽烟酗酒、早产、产道损伤、脐带绕颈以及胎儿重症窒息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异常、感觉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肌张力低下以及反射异常等,并伴有视力障碍、体重不足等。 因此,需要尽早对小儿脑瘫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 尽量在出生6 个月内,因为该阶段为胎儿脑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阶段既可以修复患者脑部损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部病灶[5]。 临床在对脑瘫患儿治疗时主要以康复锻炼为主,不能够有效根据患儿脑萎缩、病灶等状况进行针对性康复。 因此,为了提升总体治疗效果,促进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该次研究对儿童脑瘫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康复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 其磁共振成像对患儿没有任何创伤性与放射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多方位成像,从而有效查看患儿的脑部具体形态、脑干结构以及大脑皮质等,促使主治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 运用该种形式检查后实施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儿肢体功能康复、脑内病灶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该种方式,可以促进患儿病灶恢复[6]。 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是磁共振成像可以检测出脑瘫患儿的头颅状况, 检测临床分型,主治医生根据结果制定康复方案。 另外,对照组小儿脑瘫患者运用单一康复治疗法后治疗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小儿脑瘫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病灶部位进行康复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康复治疗以及引导式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总体治疗效果[7]。 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是康复治疗可以根据患儿病情状况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引导式教育将教育与躯体运动充分融合,充分为患儿考虑,从多种角度激发患儿兴趣,提升教育效果[8]。

猜你喜欢

脑瘫磁共振肢体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肢体语言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肢体写作漫谈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