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价值研究
2020-07-06钱亮王自鸿徐伟彭明学
钱亮,王自鸿,徐伟,彭明学
(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根据社会统计显示,我国临床中大部分创伤性骨折是由于车祸意外或是暴力打斗造成进而引起骨骼受损严重发生断裂。 在受伤肢体上可见有明显的肌腱损伤,从而引发患者神经与血管受损,情况严重者也许还会致使内脏功能折损、当即休克或死亡[1]。 如今针对骨折疾病(创伤性)的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配合施康复治疗措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预后状态与健康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虽然在外伤性骨折疾病治疗中经常使用,而且能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但预后状况往往不佳,难以达到治疗方案中的预期效果,进而临床推出早期康复治疗手段来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此为综合性临床治疗办法,将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面的治疗重点相结合,以此适应创伤骨折疾病的治疗方案将术后残疾率降到最低[2-3]。 基于此,该次实验便以此为重点围绕创伤性骨折的应用探索其实验价值,以2018 年6 月—2019 年7 月期间为研究段,已获得准确数据资料详情结果见下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工作日接收所有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按照疾病表现纳入诊断并筛选共计60 例患者。 纳入筛选标准:(1) 经检查患者疾病判定符合内骨科学诊断标准;(2) 患者对常规药物适应, 并能接受早期康复治疗;(3)意识清楚可配合做相关检查和治疗。 患者排除条件:(1)患有精神障碍与心脏、肾脏功能异常者;(2)合并免疫性疾病。
基于纳入标准利用随机排序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30 例患者于常规组中男患者18 例、女患者12 例,患者年岁范围 18~60 岁之间,年龄中位在(35.6±8.8)岁,骨折病因中伤于交通5 例、跌倒2 例、坠落伤6 例,其他17 例。 30 例患者于实验组中男患者17 例、女患者13 例, 患者年岁范围 17~58 岁之间, 年龄中位在(34.9±9.0)岁,骨折病因中伤于交通 6 例、跌倒 3 例、坠落伤5 例,其他16 例。
1.2 方法
1.2.1 非正规康复锻炼与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基本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情况。 并实施非正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在休息中注意科学休息并介入饮食规划,帮助患者遵守科学生活方式,加强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与床边肢体训练,并评估患者病情与心境变化,随之制定心理维护方案。 非正规康复锻炼应每日1 次,每次经时30 min,预设疗程目标为30 d。
1.2.2 早期康复治疗 此为实验组患者实康复治疗方法,开始治疗前患者已配合完成所有常规检查,适合开展该次康复治疗计划。
(1)心理指导——为患者巩固心理支持并记录心理评估,和患者与家属建立有效交流及时掌握患者心理规律与变化, 便于警觉不良心理问题实施解决策略。 尽量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并引导出患者主观能动性,抵抗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 达到缓解悲观心绪同时促使生理机能恢复目的,提升患者临床治疗配合度。
(2)专科康复训练——相关治疗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异常情况,制定对应康复治疗方案。 记录患者骨折位置与创伤性骨折类型,针对性实施康复办法。 可使用康复治疗仪纳入患者康复治疗计划中,例如,反负重训练、康复机器、步行训练等方法展开四肢功能加强。 系统的使用能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模拟正常人肢体状态,加强下肢肌肉感知能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行走。 1 次/d,每次经时30 min 左右,完成一疗程训练即为30 d。 若患者创伤性骨折部位为上肢,则应更换使用手指活动训练仪器,医护人员从旁指导以防患者锻炼过度。 或是进行关节松动训练提升上肢活动角度,拓宽灵敏性。 医护人员从旁随时记录以供观察其肢体功能改善变化,最后完成一个月康复治疗予以状态评估。
1.3 统计选项和计算模式
基于相同疾病下通过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办法,随之比较组间治疗前后患者综合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DL)与住院时间、康复治疗效果。
(1)行动能力收集:四肢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结果,数值越高表示对应组别患者康复成效更佳,对应治疗更好。
(2)住院时间统计数值越低、ADL 评分结果高,证明患者实施治疗措施作用效果较佳,对应组治疗措施相对更适合于临床推行使用。
(3)康复治疗效果通过患者状态评定,其中包括正常生活、家庭与社会融合、心绪平稳共计4 项,分数结果组间相对越高,则表示该组别实施治疗措施更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统计项目中所有对比值计算借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数据校验途径选择t 显示,若结果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项目结果
2.1 综合行动能力比较
两组经治疗前行动能力数据差异性不明显,组间对比可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四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优于常规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综合行动能力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综合行动能力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四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治疗后四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常规组(n=30)实验组(n=30)t 值13.5±5.0 13.6±4.9 0.078 0.9±0.6 0.8±0.5 0.701 23.4±5.2 28.7±4.5 11.708 2.5±1.4 3.8±1.2 3.861
2.2 日常生活能力与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ADL 和常规组相比评分结果优势明显,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值在见表2。
表 2 2 组住院时间与 ADL 评分比对[(),分]
表 2 2 组住院时间与 ADL 评分比对[(),分]
观察指标 常规组 实验组 t 值住院时长(n=30)ADL(n=30)38.7±5.0 63.4±13.7 28.8±3.6 87.4±12.5 9.276 7.088
2.3 康复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正常生活、家庭融入等方面做出康复效果评测项目, 得出实验组各项康复数据优于常规组, 比较结果可见表格3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3 康复治疗效果比对[(),分]
表 3 康复治疗效果比对[(),分]
组别 正常生活 家庭融合 社会融合 心绪平稳常规组(n=30)实验组(n=30)t 值74.8±3.5 82.8±5.1 7.084 75.2±2.7 87.4±2.6 17.827 65.0±2.9 74.1±3.5 10.965 74.8±3.4 85.8±3.3 12.716
3 讨论
在临床骨外科疾病中,创伤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现有临床研究中相关研究理论性结果相对而言较多,因此在面对此疾病时临床应由诸多资料供以深入研究。 创伤性骨折疾发生时具有突然性、危重性等发生特点,肢体功能突然严重下降患者日常生活顺利性严重受损,会对其生理、心理两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如应激反应)[4]。 并且当患者经受创伤后整体形态与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继而需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通过手术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受损部位,对于患者自身病情的控制和调节起着十分积极作用。 创伤性骨折患者由于运动功能受限需要长时间休养治疗与康复训练,此过程中患者会对自身恢复情况担忧,当患侧肢体出现严重疼痛感时认为病情恶化,继而质疑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传统非正规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不佳,即便介入用药治疗效果依旧不明显[5]。 患者行走能力与其日常生活质量关联性较强,而且肢体形态的改变会导致病患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完成康复治疗计划。 故而,临床广泛推行早期康复治疗理念,借此使患者治疗后恢复时间显著提升,缩短行动不便维持状态。 而且加速改善治疗后肢体运动受限问题,帮助患者尽早回顾正常生活,是早期康复治疗推行主要理念,能让肢体恢复到较理想状态,促进创伤后残疾发生率控制。 而且康复治疗还可发挥心理护理作用,引导患者逐渐树立对抗疾病信心,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便于实时了解其康复状态[6]。
结果显示,实验组ADL 与临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缩短住院时长时限,常规组综合行动能力相比实验组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面对创伤性骨折疾病选择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速其躯体恢复健康速度并提高骨折活动受限程度,显著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具有医学探究价值可在临床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