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影像特征的对比性分析*
2020-07-06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深圳 518112)
魏方军 云永兴 郑广平 王立非
COVID-19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1]。截止至2020年3月11日24时,COVID-19确诊病例14831例(其中重症病例425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2793例,累计死亡病例316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793例[2]。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能痊愈出院;而重型、危重型患者进展迅速,可迅速发展为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损伤和肾功能不全,病死率高[3]。因此,能有效迅速区分各种临床分型,特别是重型、危重型患者是提供针对性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是在前人对COVID-19影像征象的研究基础上,对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两组影像征象进行对比性分析,探讨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影像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20年1月12日至2022年2月28日最终经深圳疾控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确诊COVID-19患者417例,排除无复查CT61例和与初次CT复查间隔大于5天124例,其余232例纳入研究。临床分型:轻型21例,普通型,154例,重型42例,危重型15例,死亡3例(病死率0.7%)。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29例,平均年龄(48.9±17.7)岁,把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0岁<年龄段≤20岁20人,20岁<年龄段≤40岁60人,40岁<年龄段≤60岁82人,60岁<年龄段≤80岁68人,年龄段>80岁2人。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轻/普通型组175例,重/危重型组57例。分组的诊断标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临床分型标准。
表1 COVID-19轻/普通型、重/危重型组间对比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东芝TSX-101A,Aquilion 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为:120kVp,管电流自动调节,螺距0.8,矩阵512×512,FOV320mm×320mm,层厚5.0mm,层距1mm,由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头先进,屏气一次完成全肺扫描。扫描结束后以1 mm 高分辨率肺窗重建。
1.3 图像分析 所有病例由一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进行阅片自行评估。阅片结果记录方法为:性别、年龄。初次CT影像:有/无肺基础疾病(包含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肿瘤);磨玻璃范围占全肺的比例分5个等级(0;<范围<0.25;0.25≤范围<0.5;0.5≤范围<0.75;范围≥0.75);实变影范围占全肺的比例分4个等级(0;范围<1/3;1/3≤范围<2/3;范围≥2/3);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有/无)。复查CT变化最明显时的影像:磨玻璃(增多/不变/减少);实变影(增多/不变/减少);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增多(大)/不变/减少)。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两组性别、年龄、有无肺基础疾病、两次检查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P<0.05)。
2 结 果
2.1 232例COVID-19 CT影像特征 年龄段(40岁<年龄段≤60岁)发生率最高(82例,35.3%);临床分型普通型发生率最高(154例,66.4%);无肺部基础疾病(177例,76.3%)发生率高于有肺部基础疾病(55例,23.7%)。
初次CT影像特点:磨玻璃影(0<范围<0.25)发生率最高(138例,59.5%);无实变影发生率(104例,44.8%)最高;无胸腔积液(230例,99.1%)大于有胸腔积液(2例,0.9%);无淋巴结肿大(228例,98.3%)发生率高于有淋巴结肿大(4例,1.7%);有小叶间隔增厚(164例,70.7%)发生率高于无小叶间隔增厚(68例,29.3%);无纤维索条影(176例,75.9%)发生率高于有纤维索条影(56例,24.1%)。
复查CT变化最明显时影像特点:磨玻璃影减少(107例,46.1%)发生率最高;实变影增多(104例,44.8%)发生率最高;无胸腔积液(209例,90.1%)发生率最高;无淋巴结肿大(228例,98.3%)发生率高于有淋巴结肿大(4例,1.7%);小叶间隔增厚增多(161例,69.4%)发生率最高;纤维索条影增多(168例,72.4%)发生率最高。(见图1-4)
2.2 COVID-19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两组影像特征 (见表1)。Pearson χ2检验组间对比(P<0.05)。两组对比中,性别、年龄段、肺基础疾病、初次CT(磨玻璃影范围、实变影范围、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复查CT(磨玻璃影范围、实变影范围、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胸腔积液、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初次CT(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复查CT(淋巴结肿大)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轻/普通型女性发生率(57.1%)较高,而重/危重型男性发生率(59.6%)较高。轻/普通型最好发的年龄段为40岁~60岁(36.6%),重/危重型好发的年龄段为60~80岁(59.6%)。轻/普通型无肺基础疾病(87.4%)发生率高于有肺基础疾病(12.6),而重/危重型无肺基础疾病(42.1%)低于有肺基础疾病(57.9%)。
图1-2 女性56岁,确诊COVID-19轻型,初次CT:右肺下叶磨玻璃影、实变影(图1);复查CT变化(距离初次CT3天),右肺下叶磨玻璃影、实变影减少(图2),左肺下叶纤维索条影增多(图2白)。图3-4 男性61岁,确诊COVID-19重型,初次CT右肺下叶磨玻璃影(图3);复查CT(距离初次CT3天),双肺磨玻璃影、实变影增多(图4)。
初次CT:轻/普通型磨玻璃影范围(0<范围<0.25)最多见(73.7%),而重/危重型磨玻璃影范围(0.25≤范围<0.5)最多见(49.1%)。轻/普通型无实变影最多见(54.3%),而重/危重型实变影范围<1/3最多见(47.4%)。小叶间隔增厚重/危重型发生率(96.5%)高于轻/普通型(62.3%)。纤维索条影重/危重型发生率(93.0%)高于轻/普通型(1.7%)。复查CT:磨玻璃影减少轻/普通型最多见(59.4%),而磨玻璃影增多重/危重型最多见(94.7%)。实变影增多轻/普通型最多见(54.9%),而实变影不变重/危重型最多见(86.0%)。轻/普通型均未见胸腔积液,而重/危重型常见胸腔积液增多(40.3%)。轻/普通型小叶间隔增多发生率(59.4%)小于重/危重型(100.0%)。轻/普通型纤维索条影增多发生率(63.4%)小于重/危重型(100.0%)。
3 讨 论
COVID-19是具有人传人的呼吸道传染病。COVID-19轻型、普通型患者占多数,预后良好,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报道,COVID-19男性患者约占60%,大于女性,COVID-19出院率为42%,病死率为7%,病毒性肺炎的病死率在患有基础疾病和混合细菌感染时增加,有43%的死亡患者患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高龄(>60岁),癌症、更多的潜在疾病或重大感染[4]。本研究女性患者(123例,53%)大于男性患者(109例,47%),死亡3例(病死率0.7%),与文献报道不符,3例死亡病例都具有高龄(> 60岁)和合并混合感染特征,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两组资料对比中,轻/普通型女性发生率(57.1%)高于男性(42.9%),而重/危重型男性发生率(59.6%)高于女性(40.4%),这有可能与女性可能归因于X染色体和性激素的保护,重/危重型发生率有可能更容易发生于男性[5]。本研究发现轻/普通型最好发的年龄段为40~60岁(36.6%)、重/危重型好发的年龄段为60-80岁(59.6%)以及有肺基础疾病(57.9%)更容易发展成重/危重型,说明重/危重型更好发于高龄(>60岁)和有肺基础疾病患者,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根据研究,COVID-19主要影像征象有[6-8]:以磨玻璃影、斑片影为主的渗出性病灶和以小叶间隔增厚、索条影为主的肺间质性病变最多见,肺内实变影、胸腔积液较少见,无淋巴结肿大。COVID-19的影像诊断分期主要内容有[9]:早期,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磨玻璃影,病灶多分布于中下叶胸膜下;进展期,原有病灶范围扩大,出现大小和程度不等的实变;重症期,病变进一步进展,双肺弥漫性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与支气管扩张,双肺大部分受累时呈“白肺”表现。本研究232例患者初次CT影像:磨玻璃影(0<范围<0.25)发生率(59.5%);无实变影发生率(44.8%)最高;无胸腔积液(99.1%);有小叶间隔增厚(70.7%)。与文献报道相符。而与文献不符的是:实变影并不少见(44%),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初次CT中实变影范围<1/3分别为42.9%,47.4%,实变影与COVID-19病程有关,本研究的初次CT检查有的病例可能处于COVID-19影像进展期。本研究有4例有淋巴结肿大(1.7%),与文献不符,在复查CT中未发现有变化,淋巴结肿大也可能与COVID-19无关。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肺部影像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10],是影像区分普通型和重型的重要征象。本研究对两组资料的初次CT和5天内复查CT的影像征象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初次CT和复查CT的磨玻璃影范围、实变影范围、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轻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在初次CT检查中已有差异,可根据初次CT的影像征象对临床分型进行快速初步估计。本研究发现复查CT的胸腔积液增多都出现在重型/危重型患者(40.3%),而轻型/普通型在初次CT和复查CT均未有发现,胸腔积液的出现有可能与COVID-19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有关。
综上所述,COVID-19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肺部基础疾病、初次CT和5天内复查CT影像征象存在差异,以上指标能为鉴别COVID-19临床分型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