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现状及其关系调查研究*

2020-07-06张晓州郑东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职人员认同感学历

彭 婷 张晓州 郑东升

(1.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3.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认同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又被称作“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1]。而国内学者认为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探索、思考和体验来整合自己过去及现在的经验,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从而获得主观上的一致感、连续感和统和感[2]。整体而言,自我认同感是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着重强调个体认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个体需要凭借社会化和自我认同机制将文化模式与价值观整合进角色功能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均衡发展[3],从而有利于个体自我意愿的充分展现,最终促使自我实现得以完成[4]。同时,自我认同感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个体毕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高自我认同感的个体对自身认识更清晰,能更好调节自己的情绪[5],拥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及时体验到自我价值[7]。公职人员作为建设国家的重要执行者,在日常各级行政组织和各项行政措施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问题,如工作时间分配的压力、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付出等[8-9]。已有研究表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公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心理健康乃至自我的评价和定位造成阻碍,导致自我认同感水平较低,并且伴随有职业倦怠状况[10],不利于公职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自我认同感水平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升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水平,对于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心理弹性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提出,是指个体改变自身以适应多变环境的行为倾向和从压力情境中恢复的能力,它使个体在面对压力、丧失、困难或逆境时实现有效应对和适应,作为重要的心理资源[11],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心理弹性高的个体善于谋划,具有能动性强的个性特征[12],敢于在风险中进行创造实践,其创造力动机更易被激发,更可能去探究新想法,因而更愿从事创造性活动[13]。同时,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绪,而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扩宽个体内部的认知、注意和行为资源,从而使得个体在复杂的压力和逆境中善于识别各种情境,调节情绪并能做出良好的应对[14]。另外,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具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必要时能够积极寻求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较少受到压力事件的负面影响,继而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15]。相反,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个体,通常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严重影响个体的工作与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发展产生消极影响[16]。不难看出,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心理活动中动态的适应过程[17],对缓解疲劳症状、抗击应激能力、促进个体自我整合和潜能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18],且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存在显著正相关[19],即心理弹性水平的良好发展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外在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协调解决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构建积极的心理应对资源,形成对自身的积极看法和评价,进一步提高自我认同感。

基于以上分析,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弹性水平越好,自我认同感越强。但目前针对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现状及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于公职人员而言,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弹性对其更好地开展工作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拟探究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现状及二者关系,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其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为提升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水平提供相关启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对西部地区某两省公职人员发放正式问卷850份,回收问卷746份,回收率87.76%。经整理后,最终录入有效问卷658份,有效率为88.20%。其中,男生355人(53.95%),女生303人(46.05%);30岁以下238人(36.17%),31—40岁242人(36.78%),41—50岁147人(22.34%),50岁以上31人(4.71%);大专及以下学历101人(15.35%),本科学历449人(68.2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8人(16.41%)。

(二)研究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由Yu等(2007)翻译的心理弹性量表[20],共10个项目。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采用5级计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本研究当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7。

2.自我认同感量表

采用由奥克斯和普拉格(1986)编制的自我认同感量表[21],共19个项目。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采用4级计分(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比较符合,4=非常符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越高。本研究当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3。

(三)共同偏差方法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22],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且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2.4%,低于临界值40%。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的影响。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 对数据进行录入,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状况

为了考察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对公职人员在性别、学历和年龄上的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在性别(t=3.05,p=0.002<0.01)、学历(F(2,655)=14.01,p<0.001)和年龄(F(3,654)=9.95,p<0.001)上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主要体现在,性别上男性公职人员得分高于女性公职人员,学历上本科公职人员与研究生公职人员得分差异最大,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职人员得分高于本科学历公职人员,年龄上30岁以下公职人员与51岁以上公职人员得分差异最大,且51岁以上公职人员得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下公职人员。同时,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得分在学历上(F(2,655)=7.29,p=0.001<0.01)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学历上本科公职人员与研究生公职人员得分差异最大,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职人员得分高于本科学历公职人员。而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在性别(t=-1.24,p=0.21>0.05)和年级(F(3,654)=1.32,p=0.27>0.05)上无统计学意义,即在性别和年龄上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得分比较(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以下同。

(二)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的关系

为探讨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对二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公职人员的自我心理弹性越好,自我认同感则越强,结果见表2。

表2 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的相关分析

(三)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索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心理弹性对自我认同感的影响作用,将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自我认同感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能够预测自我认同感的9%。说明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能够显著预测自我认同感水平,结果见表3。

表3 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和自我认同感的回归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一)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的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得分38.76±7.22,可以看出,得分接近40(心理弹性总分为50),说明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较好。在人口学的变量差异上,本研究发现男性公职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所导致的,通常男性相比较女性更具有协作、独立性等积极心理品质[23],而且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更具有期望性与目标性,再加之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需要更具有责任性。这就使得男性公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公职人员的岗位履职能力,及时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合理统筹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职人员在复杂的压力和逆境中识别各种情境,积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同时,本研究发现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本科学历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得分显著低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可能是研究生学历的公职人员相对本科生的公职人员接受了较多的教育资源,对自我发展有更高的期望[24],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积淀,心理特质更为稳定[25],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能够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敢于迎难而上,接受具有挑战性或者较高难度的工作任务[12],以期实现个人工作能力水平的发展。此外,本研究发现公职人员心理弹性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下公职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最低,51岁以上公职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最高,公职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这可能是由于30岁以下的公职人员从事工作时间短,工作经历相对缺乏,其工作能力处于逐渐提升时期,必然存在不足,但是对自身公职人员的身份定位有较高的期望,这种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的较大落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心理冲突,致使其在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所面对的压力与困难,从而容易导致30岁以下的公职人员形成较低的心理弹性水平。而51岁以上的公职人员,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不久面临退休,工作、生活一般不会再发生重大改变,且公职岗位较为稳定,常年的工作生活使其适应组织机制和组织风格[26],这就使其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弹性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得分54.02±7.33,可以看出,得分接近55(自我认同感总分为76),说明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较好。在人口学的变量差异上,本研究发现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在性别和年龄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本科学历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最低,其次为专科学历公职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最高。这可能是公职人员中本科和大专以下学历所占的人数比例比较大,虽然本科学历公职人员高于专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与专科相比并无优势。由于本科学历公职人员基数大,会面临更大的工作挑战[27]。而专科学历公职人员在目前对学历要求明显提高的就业环境下,自己的学历能够获得编制岗位工作,就会对工作更满意,对自我的评价和定位也会更加积极向上,从而有较高的自我认同感。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职人员,对自身作为公职人员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比较明确,加之在晋升过程中更具有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自己的职业和定位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会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表现出较高的自我认同感。

(二)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9]。这表明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越好,其自我认同感水平也就越高。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对自我认同感具有预测作用,可以看出心理弹性是影响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理论认为,心理弹性可以在在其内部保护因素和外部保护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个体得到发展[28]。这就意味着心理弹性水平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公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较高的认知内驱力,职业期望水平也就越高,就会更大程度地投入工作中[29],并且能够体会到亲人、同事和社会的支持,从而克服工作上的困难,进一步能够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30]。这一过程有利于公职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形成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并且善于解释工作中遇到事件的积极意义,做出相对乐观的评价,从而形成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同时,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在经历逆境或压力情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31],对于公职人员的自我发展尤为重要,比如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自我尊严和人生价值感。而当公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应激事件时就会得以激发并发挥保护作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水平,增强其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更好帮助他们积极地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三)研究建议及不足与展望

1. 研究建议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心理弹性对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发展公职人员的自我弹性心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对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在公职人员自身方面。其一,当公职人员遇到工作困难或压力时可以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增强公职人员对工作事件的积极态度和看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其二,公职人员可以适当培养兴趣爱好,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强化兴趣体验,更好地调控自我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2)在公职人员外部方面。其一,家庭成员应给予公职人员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公职人员心理弹性水平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系统。其二,单位要把提升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培训内容,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比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总体来说,增强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对自我发展以及工作的胜任能力保持更高的期望与信心,对其工作职业和自我角色保持较高的自我认同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探讨了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为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但是,本研究对于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二者变量关系的探讨较为初步,尚存在诸多局限和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研究的调查为横向研究,对于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二者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推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通过追踪研究或者实验研究进一步考察因果关系。另外,本研究仅探讨了心理弹性对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影响作用,对其他可能影响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的因素没有进行全面测量,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其他变量或更为复杂的模型来研究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影响机制。

五、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公职人员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的现状及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公职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好,不同性别、学历和年龄的公职人员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公职人员自我认同感较好,不同学历公职人员在自我认同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3)公职人员的心理弹性与自我认同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心理弹性对公职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公职人员认同感学历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公职人员进修政策应该向基层倾斜吗?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膨胀学历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知识无力感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