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大豆点蜂缘蝽危害调查分析
2020-07-06张丽娟付金元黄卫红王亚静张国宏李可夫
李 峰, 张丽娟,付金元,黄卫红,王亚静,张国宏, 徐 冉,李可夫
(1.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点蜂缘蝽(RiptortuspedestrisFabricius) ,属半翅目(Hemiptera) ,缘蝽科( Coreidae) ,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1]。近几年点蜂缘蝽已蔓延到各大豆产区,成为全国性虫害,其危害特点是若虫和成虫刺吸花果和豆荚汁液,受害植株花蕾脱落,结荚不结实,后期表现不落叶[2],限制大豆产量形成,甚至造成绝收[3],严重威胁着大豆的安全生产。通过对庆阳市大豆点蜂缘蝽的危害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区域和品种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全市大豆生产中点蜂缘蝽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对象
2018 年9月6日至9月10日,在庆阳市宁县、镇原县、西峰区、环县4个县区对当地主栽品种进行调查;在宁县对冀豆17、汾豆93、齐黄34、陇黄3号、中黄39 5个主推大豆品种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每个县区(品种)取三个测试点,每个点随机取3 m2计算667 m2株数,以10株计算单株荚数、受害荚数,以5株荚果计算荚粒数。
1.3 计算方法
减产率=(正常产量-受害后产量)/正常产量×100%
正常产量=667 m2株数×单株粒数(未受害荚荚粒数的平均值)×百粒重×10-5
受害后产量=667 m2株数×单株粒数(单株所有荚粒数的平均值)×百粒重×10-5
危害系数=受害荚数/总荚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庆阳市不同县区危害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各县区受害程度表现出较大差异(表1)。其中,西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系数为20.2%,减产率为10.3%,危害荚的荚粒数相对较多,说明危害主要发生在鼓粒期(R6);其次是镇原县,危害系数为8.2%,减产率为8.1%,危害主要发生在盛荚期和始粒期(R4和R5);宁县危害系数为8.9%,减产率为5.9%,危害主要发生在始粒期和鼓粒期(R5和R6);环县受害程度最轻,危害系数为2.5%,减产率为1.4%,危害主要发生在鼓粒期(R6)。通过汇总分析发现,庆阳市不同区域受害程度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大豆单株危害系数为8.6%,瘪荚率为3.3%,综合减产率为 6.3 %。
2.2 不同品种受害情况分析
通过对宁县示范点的5个品种调查发现,冀豆17受害最为严重,危害系数为12.8%,减产率为11.0%;齐黄34危害系数为11.0%,减产率为5.8%;汾豆93危害系数为11.1%,减产率为5.5%;陇黄3号危害系数为8.5%,减产率为3.3%;中黄39 受到的危害最轻,系数为3.2%,减产率为1.2%。田间调查发现,冀豆17受害较早且最为严重,可能与该品种生育期偏早有关,吸引点蜂缘蝽吸食;中黄39的抗虫性较强,危害较轻(表2)。
表1 庆阳市不同县区点蜂缘蝽危害情况统计
注:因为各取样点数据差异较大,以上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2 庆阳市示范田不同品种点蜂缘蝽危害情况统计
注:各取样点数据差异较大,以上数据均为平均值。
3 结论及建议
点蜂缘蝽的危害因地域和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西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减产率为10.3%,环县的危害最轻,减产比例为1.4%;大豆品种冀豆17的危害最重,减产率为11.0%,中黄39的危害最轻,减产率为1.2%。
点蜂缘蝽的危害程度受品种、温度、繁衍区域及区域害虫密度关系等综合因素影响。大田调查发现,地方老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差,受害较为严重,在镇原县的部分大田中危害系数高达50%左右,减产幅度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抗性品种,对于往年发病早、受害大的地区,建议清除秸秆,及时耕翻晾晒,在冬季抓紧对点蜂缘蝽虫卵的灭杀,同时在大豆生育期内,从初花期开始药物防治,注意观察喷药,限制成虫繁殖,防止危害蔓延,确保大豆产量形成和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