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斋收藏及其拓片拍卖情况略述
2020-07-06王亮行
□ 王亮行
“金石学”民国以前亦称“古器物学”,当涵盖铜器、玉器、陶器、石刻、砖瓦、封泥、甲骨、简牍等门类,为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上自经史考定、下至艺术鉴赏之学,是介于史学与文字学之间的学科。
金石学始于宋,元明式微,至清代开始复兴。乾嘉以后,随着古器物的不断出土,文人达官纷纷购藏并多有研究,故彼时金石之学蔚然成风。《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称晚清金石学“道咸以后益盛,名家者有刘喜海、吴式芬、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吴大澂、罗振玉等”,而尤以陈介祺地位、贡献特殊,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于一身,可谓影响深远。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酉生,号伯潜、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又因得曾伯簠,名其居为“宝簠斋”,后遂以“簠斋”为号,山东潍县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陈官俊(1781-1849),字伟堂,曾历任工部、兵部、礼部、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官至协办大学士。陈介祺幼承庭训,苦读于京师,23岁考取举人,33岁中进士,仕为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1854)因厌倦官场辞官,归故里潍县,从此专事于金石考藏。《潍县志稿》载其聪慧嗜学,日读百数十行略不遗忘,乡试时考官得其卷疑为耆宿,弱冠之年即以诗文名都下。
一、关于簠斋收藏
陈介祺是金石学史上公认的最负盛名的收藏大家,《清史稿》中称其为“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主要藏品涉及商周青铜器、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古玺印、封泥、陶器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钱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所藏无计。
1.所藏主要器物
(1)商周青铜器:钟11件,鼎19件,其他商周青铜器共213件。
(2)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秦汉及新莽器80余件,亦不乏有名者,如吕不韦戈等。所藏秦权量诏版甚多,海内故家所藏多归于簠斋。
(3)古玺印7000余方,所藏绝大多数为战国及秦汉玺印,成为历史上私家藏印最富者,因此称藏室为“万印楼”。
(4)封泥:藏封泥575枚。所藏封泥中,各类职官几乎皆备,主要有王、侯、大夫、相、内史、太守、都尉、司马、丞、尉、令等。
(5)陶器陶文:簠斋藏古陶器70余种、残陶文近5000片。所藏陶器陶片大都出土于山东,以齐地为多,临淄为最,邹、滕次之,也有出土于关中者。
(6)镜鉴:簠斋藏镜200种。所藏镜数亦为各家之首。
(7)刻石、砖瓦:所藏刻石116种,以北朝造像为大宗,最有名的是汉君车画像题字、曹望憘造像、王阿善造像等。砖326件,其中多为秦汉画像砖、汉纪元砖、汉姓名砖、汉吉羊文砖等。瓦当800余件,其中以“千秋万岁”瓦当最多,达60余种。
(8)古钱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所藏无计。所藏古泉以新莽为下限,藏泉虽不甚多,但对古泉却颇有研究,所批注的《泉说》《续泉说》《古泉汇》影响一时。其注重于泉范收藏,有泉范百余种。还藏有不少古泉拓本,皆为稀有古泉精拓。
(9)所藏书画,多为书画史上的名公大家。
2.藏品的重要特点
簠斋藏品除种类之多、数量之巨外,尚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重三代秦汉之器。
其二,重文字之器。
其三,重精藏,所藏品类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其四,重考证并记载藏品信息,如出土地点、时间、流传经过及形状、特点、尺寸等。
其五,及时精拓研究。这正是后来考古学的基本规则,表明陈氏将收藏纳入了学术之中,可谓藏有所本,实非有玩物之心。
3.簠斋收藏的独到之处
陈介祺何以能在金石收藏中影响巨大呢?
笔者认为,首先取决于陈介祺的格局与追求。其对金石文字的诚笃之心和传古之志,并为此而一生痴情不减。其次得力于其非凡的鉴古之识和辨伪能力,使其能先知先觉,悟性甚远,陶文的发现和收藏,封泥、秦权量诏版的搜集以及毛公鼎等重器的收藏,皆可证明。商承祚在《古代彝器伪字研究》中开篇即说:“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之先,我就想到一位老先生,是我平生最佩服的。恐怕不仅是我,凡是研究古文字的人都是一致的。何以呢?因为他的眼光太好了。他一生收藏的铜器等不下几千件,没有一件是假的。他的论调同批评,不但高出当时同辈一等,简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人是谁?就是山东潍县陈介祺老先生。”王献唐、容庚等这些考古与古文字学界权威人士都对陈氏的鉴古辨伪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陈氏精鉴别,在当时即成共识,鲍康曾称“当代赏鉴家不得不推簠斋为第一”。
金石学史上以传古为己任并付诸实践的,陈介祺为第一人,他抱传古之志,大半生专务于此,在当时绝无仅有。他在金石传拓中精益求精,并注重探寻外地的拓墨经验。他着意物色拓墨高手,与他们不断探讨,反复研究,掌握了拓古器形状与铭文的绝技。陈氏将这些拓法及经验不断地函告各地的金石好友,并将传教拓工的记录加以整理,写成《传古别录》,刊行于世,陈氏之拓墨法因此得以大力推广。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语石》中言:“潍县陈簠斋前辈拓法为古今第一。”“其鉴别之审,装池之雅,纸墨毡蜡之精,剖析毫发,无美不臻。”现存于世的金石拓本中,出自陈氏“十钟山房”的究竟有多少,是无法估量的。自同治初年至陈氏病殁,二十余年间“终岁无不拓之日,且继以夜”,陈氏所藏玺印、陶文皆近万计,钟鼎彝器、镜鉴等亦数量巨多,而都反复传拓,有时每次拓几十份。吴云在致潘祖荫书函中即有言“簠斋乃当代传人”。陈氏给后世留下了约数十万计的精致金石拓本,现多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等,此为陈氏之雅怀远识。仅此一项,即足令后人感怀不已。
二、近年簠斋部分藏品拍卖情况
十钟山房印举钤印本拍卖情况序号 材质数量 形式年代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1 白纸线装 2函13册 清钤印本 20.16 2010.06.06 北京翰海2 10函60册 清光绪九年(1883)钤印本 179.2 2010.11.23 中国嘉德3 连史纸线装 4函24册 清同治壬申(1872)原印钤印本 195.5 2012.12.29 上海朵云轩4 六吉绵连纸 2函20册 清光绪间钤印本 29.9 2014.06.28 上海朵云轩5 六吉绵连纸 1函11册 清光绪间钤印本 34.5 2014.12.13 西泠拍卖
陈介祺是拓展金石学领域的先驱,也是打开现代美术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之门的先导者。近年来随着对簠斋研究的不断深入,收藏家对其在金石学鉴藏及学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今天收藏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看中陈介祺,故尔出自簠斋之门的金石拓本或墨迹在拍卖会上颇受追捧,成交价不断攀升。
笔者通过整理近几年的数据发现:早在1993年佳士得就曾上拍《陈介祺篆书对联》;而最早的拍卖成交记录是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的《陈介祺藏陶集拓》,成交价仅2.42万元。近几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簠斋收藏及其作品价格大幅度提升,不乏突破百万甚至几百万。如2011年的《簠斋致吴平斋书札》在中国嘉德拍至218.5万元,2013年山东恒昌拍卖的陈介祺《矢朐瓦盘全型并跋》拓片(褚德彝旧藏),落槌价为105.8万元;北京保利2013年拍卖的《二百竟斋古镜拓本》,成交价为253万元。随着拍卖市场对“陈介祺”的持续关注,可谓“一纸难求”,现在拥有一件簠斋精品,无疑成为拍场的最大亮点。
兹将代表性藏品拍卖情况略计如下:
(1)《十钟山房印举》
《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编辑的一部大型古玺印谱录。钤印本中有8册、14册、16册、20册、22册、50册、7册、81册、102册、108册、191册、194册本不等。同治“壬申本”、光绪“癸未本”均为陈介祺生前所钤订,以癸未本所收为全,体例又善。1922年涵芬楼影印出版了光绪九年序191册本,共收印10284方(除重复,大概收录印玺8000余方),据考订最符合陈介祺修撰此书的本意。
《十钟山房印举》从2006年11月12日最早的拍卖纪录到2014年12月13日,拍卖价格发生了十几倍的增长。清同治壬申(1872)原印钤印本4函24册在2012年就拍出了195.5万元的高价。这只是十钟山房印举的部分版本,更精彩者如191册本在拍卖会上更是难觅其踪,也就无从考证其拍卖价格,这充分说明了收藏研究者对《十钟山房印举》的看重,也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拍卖市场的重要地位。
(2)毛公鼎拓片
毛公鼎因作器者为毛公而得名,是研究西周晚期史的重要文物。铭文32行497字,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重器,被郭沫若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宣王为中兴周室,策命叔公毛公为重臣,要他忠心耿耿辅佐王室,并赐予大量物品,毛公特铸鼎勒铭以记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奇逸飞动,气象浑穆,可谓稀世珍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之宝。
纵观拍卖市场,毛公鼎拓片一经上拍,立刻引起收藏家的关注,从2003年的0.6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72.5万元。如名家收藏或题跋的拓本更受关注,在刚刚结束的东方大观拍卖中,吴湖帆家藏的毛公鼎拓片,就因流传有序、名家题跋而广受追捧,落槌价220万,含佣金达253万,刷新了陈介祺毛公鼎拓片的拍卖纪录。
(3)曹望憘造像拓片
全称《襄威将军柏仁令齐州魏郡魏县曹望憘造像》,北魏孝昌元年(525)三月二十日立。清光绪年间在山东省临淄县桐林庄民居墙内发现,后归陈介褀。192l年被陈介祺之子通过上海来远公司卖给法国巴黎博物馆,现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是中国流失海外的最著名刻石之一。造像座四面刊刻、三面为画像,一面为题记。造像记正书,二十二行,行九字,最末端刻一个“大”字。画像刻画细腻,线条流畅,题记书法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装饰意味,足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毛公鼎拓片拍卖情况序号 形式材质 尺寸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1 清末纸本立轴 114×59.5cm 0.6 2003.07.21 上海国拍2 旧拓本纸本立轴 158×69cm 1.32 2005.09.03 上海朵云轩3纸本立轴 133×67cm 5.6 2007.12.20 西泠拍卖4 旧拓本纸本立轴 157×82cm 1.1 2009.01.07 上海鸿海5 旧拓纸本镜心 52×33cm×2;67×55cm 28.75 2013.12.06 山东恒昌6 旧拓本纸本裱本立轴 127×67cm 36.8 2013.12.24 上海朵云轩7纸本立轴 135×65cm 172.5 2014.05.09 北京翰海8纸本立轴 135×65cm 253 2015.05.20 北京东方大观
曹望憘造像拓片序号 形式材质 尺寸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1清拓片立轴 135×67cm 0.88 2006.05.27 上海国拍2 旧拓本纸本立轴 137×70cm 1.12 2010.06.30 上海鸿海3旧拓纸本 73×28cm×4 3.45 2011.09.19 中国嘉德4 旧拓本纸本立轴 132×68cm 20.70 2012.05.26 北京泰和嘉成5 旧拓纸本镜心 134×67cm 18.40 2013.12.06 山东恒昌6旧拓纸本 134×66cm 41.40 2015.05.20 东方大观
陈介祺藏陶拓片拍卖记录序号 作品名称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1陈介祺藏陶集拓清末拓本 2.42 1997.4.19 中国嘉德2清末陈介祺藏陶拓片8张 1.32 1998.05.09 中国嘉德3陈簠斋藏陶(二册) 3.36 2010.11.23 中国嘉德4三代古陶文拓(一册)旧拓本 8.63 2011.03.22 中国嘉德5陈介祺旧藏陶器全角拓 10.00 2012.05.31 山东恒昌6陈介祺旧藏矢朐盘图拓片 105.80 2013.12.06 山东恒昌
通过查看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曹望憘造像拓片数年间拍卖价格上涨了四十多倍,拓本有墨拓和朱拓两种,鉴定的主要依据为断尾、异瞳、重耳、石花和鱼籽纹,在北京东方大观拍卖现场,一件旧拓本的起拍价为12-18万元,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以36万元的高价落槌,连佣金41.4万元,这也再次见证了金石拓片的艺术魅力。
(4)古陶文拓片
簠斋因最早发现陶文被誉为“陶文之父”,并命王西泉刻“齐东陶父”二印。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陈介祺既是陶文的发现者、收藏者,也是颇有贡献的研究者。陈氏对收集的陶文随拓随释,或略作题记,或记明出土地点,还对大部分陶文予以较准确的断代,为后人深入研究陶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上图为陈介祺藏陶拓片拍卖情况,从前期的稳中有升到后期的奇货可居、直线拉高,可以看出精品在拍卖会炙手可热,拍卖价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藏家对拍品的关注及认可程度。
(5)墨迹书法
陈介祺的墨迹主要有三类:一是书法对联,二是题跋笔记,三是信札。
簠斋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居京时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陈介祺的书法擅长锋适羊毫,大笔作小字,墨韵饱满,清气满溢,在古拙与奇谲间游弋,这也就是簠斋书法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
陈介祺的书法以颜为基,以其独创的、结合金石气息的“簠斋体”而闻名。以对联为例,从2007年拍卖成交的2.46万元一直到2013年拍卖的11.3万元,皆体现了其书法不俗的市场行情,更有甚者,有的书法作品不需送拍,直接就在场下被抢购一空。陈介祺所收藏的各类拓片,如其上有陈本人的题跋批注,则价格更会飞涨,真可谓“一字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