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徽花鼓歌的特色

2020-07-06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花鼓小调艺人

□ 陈 洁

陈洁近照

汉民族民间舞蹈花鼓灯,是流行在淮河中游、根植在群众中的艺术奇葩。包括舞蹈、音乐和戏剧三个部分,其中花鼓灯音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花鼓灯锣鼓,二是花鼓歌。花鼓歌,又称“花鼓架子”、“灯歌”、“花鼓调”,“花鼓歌子”,是我国民歌的一种。花鼓歌由旋律和歌词两部分组成。它的歌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诙谐,生动形象。

一、花鼓歌的产生及其表演形式

花鼓歌的产生与承传

虽然花鼓歌产生的具体年代仍无确切定论,但吴自牧《梦梁录》称宋时有“女童清音社”等社会团体,而“清音”调曾在沿淮霍邱等地流传。凤台的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陈敬芝(艺名“一条线”)吸收“清音”及其他民歌之精华而形成自己独特创作演唱风格的“一条线调”,并在凤台派生出全国稀有剧种——推剧。这表明由花鼓灯“后场小戏”中形成的凤台推剧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

花鼓歌的历史承传,可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南音”“秧歌”“茶戏”等进行溯源。“南音”源自淮河两岸,系当时这里的“流行歌曲”。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所记江苏仪征的“花鼓灯”,是典型的秧歌。江西武宁民间至今还保存着一种最古老的灯彩——“采茶灯”(也叫花鼓灯)。

花鼓歌的表演形式

安徽沿淮花鼓歌传统的表演形式,一般为独唱、对唱两种形式,由花鼓灯舞蹈的角色蜡花(兰花)、鼓架子的扮演者独唱或对唱,也可由民间歌手演唱。男腔称“挎鼓调”,女腔叫“兰花调”;现在,花鼓歌的演唱形式发展到独唱、对唱、齐唱和领唱多种形式,明星歌唱家也参与演唱,进一步提高了花鼓歌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花鼓歌的内容特色

花鼓歌的内容大多是花鼓灯艺人在劳动、生活以及演出中,不断总结、发掘、创新、传播,反映了劳动人民以及花鼓灯艺人的心声,深受群众喜爱。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倾诉苦难生活

1949年前,淮河河道年久失修,水旱灾害频仍,百姓离乡背井,出外逃荒谋生,苦不堪言。花鼓灯艺人也加入逃荒的行列,在乞讨时进行现编现唱。

歌颂纯真爱情

在封建婚姻禁锢的年代,恋爱的自由、婚姻的幸福,一直是青年男女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花鼓歌创作演唱的重要内容。在凤台县搜集整理的千余首花鼓歌中,这类花鼓歌就有近三百首。

抨击封建礼教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婚姻,戕害了无数青年男女,致使有情人难成眷属,理所当然地成了花鼓歌的重要内容。歌中有控诉、有倾诉、有反抗、有抨击,更有斗争。

劝诫去除恶习

在旧社会,黄赌毒泛滥成灾,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劝诫去除恶习的花鼓歌,几乎成了场场演出必唱的内容。

宣扬爱国思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花鼓灯艺人同样懂得这一爱国道理。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捐钱捐物、动员亲人上前线,抗击侵略者。他们创作的男女对唱《劝郎从军》,逢演出必唱。

描绘生活情趣

花鼓歌并非全是说教,也有相当部分的愉悦内容,或者寓教于乐,逗人哈哈一笑。

歌唱新的时代

时代变迁出新歌。花鼓歌同样在历史的转变中产生新的内容。历史上,淮河两岸是一个灾害连年的地域。自从1950年中央政府制定治理淮河的重大决策以来,两岸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唱新时代的花鼓歌也层出不穷。

三、花鼓歌的音乐特色

花鼓歌音乐形式上的特点

一般来说,舞蹈歌曲的节拍大都比较规整,以2/4拍为多,4/4拍次之。但花鼓歌的节拍区别于其他舞蹈歌曲的是:既有3/4拍子,又有变化拍子的交替运用。既具备活泼、诙谐的情趣,富有弹性鲜明的节奏,又具备婉转悠长的旋律。既具备山歌那样比较自由的节奏,又具备一般民歌的规整。它的曲式结构短小,多为五句体单乐段的分节歌。除了单乐段的曲式结构外,还运用了调式转换、调式交替等手法,丰富和扩大了音乐表现力。

花鼓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领唱多种形式。歌舞表演和歌唱时,一般都有乐器伴奏。而花鼓歌最迷人的魅力就是运用了锣鼓伴奏。

花鼓歌一般是歌者自身感情的表达,它最初并不是表演艺术。它是歌者喜怒哀乐感情的自我抒发,或是劳动者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鼓舞干劲、减轻疲劳而唱的,所以,花鼓歌大多数相对篇幅短小,歌词言简意赅。常用比兴手法,歌词富有诗意。音乐上突出抒情性,表现在旋律上,一般比较优美,富于歌唱性,曲调新鲜活泼,生活气息浓郁。花鼓歌主要出自劳动人民之口,它不受任何约束,从歌词到曲调一般都比较自由,结构也比较多样,较少有固定的程式。

我国民歌大体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小调又可分为一般小调、歌舞小调等。花鼓歌应属歌舞小调范畴。所谓的歌舞小调,就是指民间歌舞中的歌唱部分。因为它们是伴随舞蹈而演唱的歌曲,所以,也称之为“舞蹈歌曲”,或者“舞歌”。又因民间歌舞一般都是在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表演,所以又有“灯歌”或“灯调”之称。花鼓歌就其整体而言,它融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和戏曲音乐为一体。同时,花鼓歌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即可以作为歌舞的一部分,或边歌边舞,或舞一段、歌一段,也可以和一般小调一样在民间广为流传。

四、 花鼓歌的创作特色

花鼓歌的创作源于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歌词达意明确、直率、纯朴、自然。其在创作上具有以下特点。

传统性

沿淮地区自远古时起就有它的音乐文化。这种创作的传统性,表现在由民谣逐渐发展到民间艺人的创作和演唱上,并坚持了艺术的悠远、朦胧、辽阔的意境,同时以方言俚语的亲切、比兴的唱词,来显示花鼓歌创作传统性的特点。

即兴性

花鼓歌的创作者是人民群众自己。是在群众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创作过程,使花鼓歌创作具备了第二特点,即兴性。很多歌词往往是以物起兴,从客观景物唱起,而后引出唱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口头性

因为大多数民间艺人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用文字形式记录下自己创作的花鼓歌,只有口头创作、演唱。所以,许多优秀的花鼓歌就无法保留到今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创作通过世代艺人的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

花鼓歌广泛运用了群众语言和口头语言。所以纯朴自然、通俗易懂。花鼓歌还大量使用方言土语,乡村俚语。这使区域内的人们听之感到亲切自然,诙谐幽默,不足之处是方言土语的运用影响了传播面。

其他特点

所有的花鼓歌和民歌一样,没有明确记录下创作者的姓名,所以除了具备上述三大特点之外,花鼓歌的创作又有了匿名性;又因在许多艺人演唱的过程中进行了改动,所以它又具备了集体性;艺人的即兴改动,使一首花鼓歌“十唱九不同”,而产生了许多变化,所以又产生了变异性。

五、花鼓歌的流派特色

汉民族民间花鼓灯艺术在沿淮地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这一庞大的族群中,又以县域辖境形成独立分支,而独立分支中,又有若干小分支。可以说,大的分支是一个大流派,小的分支就是一个小流派,每个流派的花鼓灯舞蹈和花鼓歌,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其基本流派如下。

婉约派

这一流派的花鼓歌以抒情见长,感情细腻,唱腔甜津,委婉动听。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是凤台县著名花鼓灯表演艺术家陈敬芝的“一条线调”,又被称为“小蜜蜂”,轰动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几代人,观众有“听了小蜜蜂,无被能过冬;看了一条线,三天不吃饭”的着迷程度。

豪放派

豪放派的花鼓歌多为宣扬爱国情怀、英雄气概;或体现歌者的阳刚之气的个性;或宣泄不同的郁闷情绪。唱腔铿锵有力,情感昂扬激越,声音洪亮奔放。抗战时期,凤台县花鼓灯艺人的一首《劝我同胞齐抗战》,使无数观众热血沸腾。

悲情派

以倾诉苦难为内容的花鼓歌,称为悲情派。这类花鼓歌多为叙事性内容,描绘各种不幸的遭遇,使听众充满同情和愤慨。花鼓灯艺人大都出身贫穷,感同身受,所以这类花鼓歌,能打动人心,激发人们对旧社会的痛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凤台县演唱悲情内容花鼓歌以宋廷香(艺名“宋瞎子”)为代表,“听了宋瞎子,哭了一家子”,就说明他演唱的悲情花鼓歌深深打动人心。

幽默派

花鼓灯舞蹈也像戏剧,同样有丑角,也称“丑鼓”。为了活跃气氛,常演唱内容幽默的花鼓歌,因而被称为幽默派。这类花鼓歌也充满智慧,引得人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学到了人生哲理。幽默派的代表花鼓歌是《小车歌》。通过夫妻俩诙谐的对唱,使得满场笑声不绝。

综上所述,正因为花鼓歌具备了这么多旗帜鲜明的特点,及其在艺术上所有的独特风格,才奠定了它在民歌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猜你喜欢

花鼓小调艺人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Colorful you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花灯艺人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