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起典型城中村火灾案例谈城中村火灾扑救对策

2020-07-05张家明

今日消防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键点应对措施

张家明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产物,其火灾发生规律和特点具有特别之处,本文通过一起实际组织指挥的典型城中村火灾扑救案例,从火灾特点、应把握的关键点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凝练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消防救援队伍做好城中村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城中村火灾;火灾特点;关键点;应对措施

1 引言

2020年3月15日6时22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大户村一存储和加工汽车轮胎的民房发生火灾,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先后调派15辆消防车、73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现场着火面积约202平方米,经过近3个小时的连续奋战,9时50分,现场火势被扑灭,东西毗邻民房未受到任何损失。这是一起典型的城中村火灾,通过实际组织指挥和事后战评总结,凝练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消防救援队伍做好城中村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2 城中村火灾特点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产物,是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关公共配套设施未跟上的情况下,在原村落建筑基础上进一步违规改建、扩建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其火灾隐患和特点有以下几点。

(1)规划管理无序,火灾隐患多。城中村建设毫无规划可言,根本没有防火间距,村民随意违规改建、扩建,建筑用途多而杂,基本上都演变为城市生产、生活用品的加工地、离散地和废品回收地以及非法经营生产的聚集地,且多为生产、存储、住宿一体,基本上都属于“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多,消防安全秩序混乱,火灾发生后,若得不到及时的堵截和控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一层用于存储和加工汽车轮胎,二层用于人员居住,属于典型“三合一”场所,且东、西两侧毗邻村民自建砖混结构民房仅一墙之隔。

(2)生产经营混乱,火灾荷载大。城中村因距离主城区较近,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成本低,存在各类生产加工场所,但这些生产加工场所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管理秩序混乱,员工文化水平和安全素质较低,且大量使用、存放各类溶剂、胶水等易燃易爆物品,火灾易发,且火灾荷载大。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就属于一家作坊式汽車轮胎加工厂,一层和院内存放有大量轮胎,易燃可燃,火灾荷载非常大,燃烧猛烈,辐射强,浓烟密布。

(3)建筑耐火极限差,易发生倒塌。城中村建筑多为村民违规自建房,多采用砖混结构,且多违规增加层数,内部存放物品混杂,荷载较大,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筑耐火极限问题,发生火灾时易发生倒塌事故。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为村民自建房,采用砖混结构,施工较为粗糙,起火约2小时后墙面就出现多处裂缝,严重影响救援人员后期清理一层残火。

(4)消防设施缺乏,火场供水困难。城中村虽说位于城市中,但从社会形态上而言,还是一个村子,其配套的相关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固定消防设施缺乏,甚至根本就没有,仅有的消防设施也只是灭火器,且缺乏相关培训,初期灭火能力较差,易错过最佳灭火时机。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所在的大户村内无可用水源,附近2公里内无市政消火栓与天然水源,距离最近的市政消火栓约3公里,火场连续供水困难。

(5)消防通道不畅,消防车辆无法靠近火点。城中村道路普遍狭窄,仅仅容纳一辆小型私家车通行,一些道路宽度甚至不到2米,且街道上经常堆放着各种杂物和搭建违章建筑,消防通道被占用、堵塞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发生火灾后,消防车受阻不能及时赶到火场,只能远距离铺设水带,耗时耗力,且延误最佳扑救时机。即使有能够到达火场的消防车,也由于道路狭窄,调头、回转困难,无法根据火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在此案例中,大户村内道路宽度约2.8米,且限高2.6米,消防车根本无法到达起火点,只能停靠在主干道上远距离作战,特别是高喷车无法靠近发挥作用,高空压制火势战术无法实施。

3 城中村火灾扑救应把握的关键点

根据城中村火灾特点,结合此案例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城中村火灾扑救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接警询情要准确。城中村内建筑虽然都属于民房,但因村民违建、扩建、改建,建筑用途多而杂,不仅仅用于生活住宿,很多都是集生产、经营、住宿于一体,生产经营范围广,存储物品种类多样,因此,指挥中心在接警时,务必要仔细询问火情,掌握具体情况,比如起火民房具体位置、起火建筑情况、建筑使用性质、燃烧物质种类(或具体燃烧物质是什么)、火灾荷载大小(燃烧物质有多少)、起火建筑毗邻情况(毗邻建筑使用性质)等。绝大多少情况下,报警人未必是起火民房主人,有可能是过路人、周边人员,起火民房具体情况掌握不全面,但报警电话肯定不止一个,因此,指挥中心要认真对待每个接警电话,详细询问每一位报警人有关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综合所有信息,准确掌握现场具体火情。

(2)力量调集要充足。针对城中村火灾,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初战力量调集,确保到场力量充足、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深夜、凌晨等特殊时段的城中村火灾,要格外加强初战力量调集,禁忌零打碎敲。有时在接到第一个报警电话时,可能现场具体火情信息掌握不全面,报警信息显示现场火情不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加强初战力量调集,对待城中村火灾要始终坚持杀鸡要用“宰牛刀”的思想,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万一。在此案例中,指挥中心接到的首个报警信息为大户村一普通民房起火,首批力量只调集了一个消防站、3辆消防车到场,初战消防站到场后,发现燃烧物质为汽车轮胎,现场火灾荷载大,力量严重不足,向指挥中心汇报后,指挥中心才增调了力量,这对初战控火造成的一定延误。

(3)火场供水不间断。通过第一章城中村火灾特点分析得出,城中村内水源缺乏,火场供水困难,因此,在力量调集的时候就要适当增加水罐车的调集数量,确保初战控火供水量充足。同时,因城中村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靠近灭火,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稳定的供水体系,可从最近的城市主干道设置供水点,远距离铺设水带干线至主战阵地,采取拉运供水的方式,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在此案例中,由于初战力量调集不足,导致初战消防站到场后,供水力量不足,火灾扑救过程中供水中断,对火灾快速扑救造成一定影响。

(4)堵截火势要及时。城中村内房屋密集,“家家违章、户户乱建”的状况突出,“贴面楼”、“一线天”等高建筑密度现象随处可见,防火间距根本没有,发生火灾后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因此,初战控火时,要始终坚持“先控制、后消灭”的思想,准确把握火场主要方面,第一时间堵截火势蔓延。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东、西毗邻村民自建砖混结构民房,仅一墙之隔,火灾极易蔓延扩大,且东面为豆腐作坊,内部存放6个50公斤装的液化石油气气瓶,初战力量到场后,也是第一时间在东、西两侧部署水枪阵地,堵截火势蔓延并灭火。

(5)倒塌伤人要避免。城中村建筑多为村民违规自建房,一些房屋建设年代较早,甚至有些建筑由木板、竹材和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耐火等级低,再加上内部存放物品混杂,荷载较大,火灾时极易发生建筑倒塌情况,造成救援人员伤亡,因此,城中村火灾扑救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起火建筑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避免建筑倒塌伤人。在此案例中,现场指挥部挑选4名经验丰富的指战员作为安全观察员,不断监测起火建筑墙面裂缝变化情况,为火灾扑救提供安全保障。

4 应对城中村火灾扑救的具体措施

通过实际组织指挥此案例火灾扑救工作,笔者认为高效应对城中村火灾扑救应做好以下工作。

(1)用好一个“人”。城中村虽说位于城市中,但基本上都不在城市化进程的主干道上,且属于一片区域,内部道路错综复杂,其中某个民房发生火灾时,如果前进道路出现一丝偏差,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此案例中,起火民房位于大户村村边山下,位置偏僻,距离主干道南山路直线距离约300米,但村内道路复杂,宽度约2.8米,且岔路口口较多,能够明显看到浓烟,但若无向导,则不易到达,严重影响增援消防站到场时间。因此,在城中村火灾扑救过程中,辖区消防站在接警后要始终与报警人保持通信联络,在报警人的指引下快速、准确到达火灾现场,为初期火灾成功控制奠定了基础。

(2)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在城中村火灾扑救过程中,轄区消防站到场后,应迅速向指挥中心推送起火位置具体信息,指挥中心将起火位置具体信息同时推送给相应增援消防站,或者辖区消防站直接将起火位置具体信息推送到支队调度微信群中,便于相应增援消防站查阅,快速到达现场。辖区消防站要抓好现场灾情实况回传工作,到场后,要立即利用图传设备向指挥中心回传现场灾情实况,及时反馈相关灾情信息,供指挥中心科学调集决策。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辖区消防站、增援消防站、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畅通,注重火情信息的及时推送。

(3)建立引导员制度。面对城中村火灾,为便于增援消防站准确到达起火位置、快速占据市政消火栓,应建立引导员制度。对于一些位置偏僻,不易寻找靠近的起火位置,辖区消防站到场后,应在容易迷路、混淆的地方设立引导员,指引后续增援消防站准确到达起火位置,也可避免一些车辆盲目进入现场,造成易进难出的局面。同时,设立水源引导员,指引增援消防站快速占据起火位置附近市政消火栓,保证火场供水。

(4)树立“大侦察”观念。在城中村火灾扑救中要注重做好火情侦察延伸工作,火情侦察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起火部位或燃烧区域,应扩大范围,还应包括周围复杂环境,比如毗邻情况、周边道路、现场气象等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对指挥中心力量调集、增援消防站到场具有重要意义。

(5)战术部署要灵活机动。要把握城中村火灾的火场战机,根据火情变化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在案例中,辖区消防站到场后,经过火情侦察后,首先尝试利用泡沫枪压制火势,由于火场温度过高,泡沫作用不明显,立即改用水枪冷却降温、压制火势。在控火过程中,随时根据火场态势变化,调整战略战术,先期采用高空压制、前后夹击的战术,后期采用强攻近战、将有限的力量部署在火场主要方面,有效地控制了火势。

(6)充分发挥联动力量优势。要充分发挥社会联动力量优势,与消防救援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配合作战。在案例中,起火民房北侧紧邻一高压变电器,火势严重威胁高压变电器安全,同时,高压变电器也对火灾扑救带来影响,辖区大队及时联系供电部门到场对高压电进行断电,为火灾扑救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鉴于村内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抵近作战的局限,辖区大队协调调集市政管理局洒水车到场供水,弥补了增援力量到场前的供水空窗期。  (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

(7)重视现场监测预警。在城中村火灾扑救中要格外重视现场安全员的设置,强化现场监测预警,且现场监测不能紧靠安全员的外部观察,要充分利用测温仪、测距仪、三坐标仪等各种监测仪器,实现科学、定量监测,务必抓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在实施破拆作业时,更要加强监测,避免因破拆操作导致建筑倒塌,影响人员安全和战斗展开。

(8)注重火场供水研究。做好城中村火灾的后方供水,“前期准备”比“现场发挥”显得更为重要。辖区消防站在“六熟悉”工作中,要针对辖区城中村实际从难从严制定供水方案,确保火灾时快速形成稳定的供水体系。对于大面积城中村火灾,战斗时间较长,面临水源缺乏时,可设置储水围堰,利用浮艇泵等装备收集地面流淌水,使水源得以二次利用。在实战供水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在此案例中,供水干线水带铺设距离较远,及时征用了村民三轮车用于水带干线铺设,极大提高了干线铺设速度。

5 结语

城中村火灾是较难处置的火灾类型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火场形势复杂多变,使得火灾扑救具有一定困难,本文结合一起典型实战案例,对城中村火灾扑救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总结出一些实战经验,以期给消防救援指战员应对城中村火灾扑救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关键点应对措施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立体几何试题中关键点坐标的确定方法初探
利用定义法破解关键点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