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解析
2020-07-04张娜榕
张娜榕
摘 要:早在1949年,在美国享有声望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就提出了“土地健康”的概念。苏联生态学家雅尼科斯基首先给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在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生態安全”这一专业术语正式出现。而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源自近些年来对兴起的“生态安全”的研究。
关键词: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引言
生态安全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的关键,在缺乏生态安全的情况下整个生态系统就无法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根基,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下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严峻,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是指在不受外界威胁情况下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种安全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地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当地旅游业的深化发展下研究当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变得十分必要。
1研究区概况
某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升高,地貌类型多样。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某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全省面积18.88万km2。总人口7556.30万人,生产总值36010.3亿元,人均GDP为47772元。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对土地生态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
2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2.1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子诊断
利用开发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计算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主成分相关性系数,并绘制相关性雷达图。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负相关性偏大的指标主要有P1、P5、P7、P9、S2、S3、S6,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限制因子是人口密度、工业化率、单位播种面积农药负荷、单位土地工业三废负荷、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工业用地比重和万元GDP能耗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包括邯郸市在内的多个城市第二产业占据很大比重,万元GDP能耗大,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另外,农业为提高产量,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造成水土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第三产业应为迫切改善的方向。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正相关较高的因素有S4、S8、R1、R3、R7、R9、R10,在过去的9年里,努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改善耕地环境质量,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有效增加;积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环保治理投资增长显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2土地生态安全区域差异性分析
利用开发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计算2010—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系数。2010—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空间差异系数整体呈不断降低趋势,2015—2017年相对平稳,至2018年为32.54%。说明各市土地生态安全区域差异性在不断缩小,近年趋于平稳,但各市之间的差异性仍然不能忽视。子系统层面,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的空间差异系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只呈小范围波动性变化,至2018年为43.60%,说明各市土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压力相差各异。状态和响应指数的空间差异系数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2015年以后趋于平稳,至2018年均在30%以下,说明面对土地生态压力,各市在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做出了积极响应。
3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存在问题
总体上,我国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存在以下4点不足:(1)我国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完整且系统的理论框架。对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得到科学的实践,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2)从整个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来看,以城市为目标区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尺度的区域,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退化等方面,多以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存在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较多的城市土地研究较少。(3)关于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尚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指标域值的确定、权重的确定和土地资源安全等级的划分等方面。(4)目前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评价方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监测、预警、驱动力因素等方面研究较少。
4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优化策略
4.1进一步融合其他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预警平台
预警系统实质是预警信息处理子系统,对于生态数据如何采集和应对存在的风险如何处理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一个完整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平台应该是包含多源生态数据采集子系统、动态监测及预警子系统以及预警对策子系统在内的基于网络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是利用遥感、实地测量等手段获取不同尺度、不同生态层面的基础数据;动态监测及预警子系统通过多种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动态演替过程进行评价和预测,并预报警情等级;预警对策子系统根据警情等级发出警报和提供辅助决策,提醒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防范。
4.2其他建议
(1)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指导科学实践,同时也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学术界要统一与准确界定相关概念内涵,强化相关理论支撑,创新和完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2)扩展研究的广度。因城市扩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引起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加大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有利于响应国家的政策,建设生态型城市。(3)要促进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系统化,这是以后学科建设的必要工作。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特征不同,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体现差异性的城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生态安全阈值,促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规范化。(4)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驱动力因素、监测、预警方面等具有领域特色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掌握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和管理。
结语
我国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上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整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从单要素向综合发展;由简单多指标向高等数理评价模型和空间评价模型转变;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2]朱乾隆,刘鹏凌,栾敬东,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5):999-1005.
[3]黄烈佳,杨鹏.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8):1780-1790.
[4]杨宇,李小云,董雯,等.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J].地理学报,2019,74(6):1063-1078.
[5]程钰,王亚平,张玉泽,等.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2):83-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