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2020-07-04袁春英
袁春英
摘要:“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是统编教材的亮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吃透教材,准确定位;整体规划,有序开展;细化指导,有效落实。
关键词:统编教材;活动探究;有效落实
“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是统编教材的亮点,从八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分别是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八年级下册的“演讲”、九年级上册的“现代诗”和九年级下册的“戏剧”。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为例,谈谈如何落实“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备课时,不能简单地将教材变化理解为“换了课文”或“加了点东西”,而应根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这样才能确立教学的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正是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
“活动·探究”以专题形式展开,内容有:活动任务单(总揽全局,显示任务群)、活动说明(说明每项任务,包括学习活动及要求,为学生完成活动提供指导与示例)、课文及助学系统(文本内容、旁批、注释、读读写写)、补白(提供与文体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八年级上册“新闻”,活动任务单:“新闻阅读”(任务一)、“新闻采访”(任务二)、“新闻写作”(任务三)。“任务一”是课文学习,以阅读欣赏为主,构建新闻知识体系,为完成其他任务做准备,打基础;“任务二”以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为主;“任务三”以成果产出和成果展示为主。可见,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探究”。
二、整体规划,有序开展
“活动·探究”的教学应定位为: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变“把每篇课文读深读透读细”为“依托课文展开活动学习”。这就需要整合教材内容,整体规划单元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落实每一个教学点。
如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笔者贯彻“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的总体思路, 整合本单元阅读、釆访、写作的内容,采用“以教材串活动,以活动促探究”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了“认识新闻,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学习写消息”“完成一次采访”“交流采访心得,学习特写或通讯、新闻的写作”“成果展示”五项活动,用10个课时完成。
三、細化指导,有效落实
在学生的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也不能放任,而应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笔者在学习“新闻”的五个活动中是这样提供“帮助”的。
(1)认识新闻,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将“任务一”的五篇文章打通学习,教师的讲析让位于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强化文体意识:用新闻的方法学新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助读系统:阅读新闻的策略(从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结构、新闻的语言等)、课文旁批、技巧点等,自主构建新闻的基础知识体系及阅读新闻的方法。
(2)学习写消息
在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三则消息,举三反一,探究如何写消息。在写作时,大多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犯难,觉得没啥大事写,笔者就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里最近发生的事件。学生发现七年级军训、中秋节主题班会、学校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等,都是新闻内容,甚至有个同学说,换了新班主任,也是新闻。
在完成消息作品后,笔者组织了“评消息”的活动。针对部分同学在拟题或写导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考试卷的新题型——拟写标题或导语,不断强化训练。而对以换新班主任为内容,对换班主任的原因随意揣测,与娱乐新闻博眼球的写法很相似的消息,笔者就引发学生思考“标题党”现象,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意识。
(3)完成一次采访
新闻采访是活动性最强,开展难度较大的活动,最需要老师详尽的指导,否则难以落到实处。在布置采访任务前,笔者特邀学生家长(报社记者)做了个微型讲座,结合真实的访谈案例向学生介绍了采访的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如确定采访主题、搜集相关资料、拟写采访提纲、采访过程中的言行等,让学生对“新闻采访”有了初步的认识。听完讲座后,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15的内容,并结合学生上周的周记内容(不少同学写了地理老师上的一节地理课),笔者设计了釆访任务:釆访地理老师。要求各小组拟出采访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并进行模拟采访。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采访之前有经验准备:问题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逻辑性,提问时还应讲究技巧等等。
布置采访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釆访学校里的人物,如科任老师、班干部、家长志愿者等。各小组在采访前,首先共同制定采访方案,明确组内分工。如了解事件总体情况、采访事件亲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记录整理等,确保人人参与。其次是拟好采访提纲,可模仿教材中出示的范例,内容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采访问题等。
现场采访,教师继续跟踪。采访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与老师交流汇报。当然,我也会通过与科任老师、学生的个别交流,侧面去了解学生的采访情况。
这样,有布置,有指导,有落实,有跟踪,学生们的采访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也有条不紊。
(4)交流心得,尝试写作
学生采访工作完毕,教师组织交流活动,各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总结收获,在反思中修正。最后又回归教材,发掘特写与通讯的写作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记录,加以整理,写一篇新闻作品,可以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也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降低写作难度,小组合作写一篇特写、通讯或新闻评论。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再提供一些新闻作品,如特写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人物通讯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让学生举三反一,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新闻体裁的写法。
(5)成果展示
主要提供一个平台,给各小组展示作品,可以是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展示,如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如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甚至是利用本单元的所学知识,效仿专业媒体,制作的报纸或新闻网页。教师不宜过多介入,可放手让语文课代表组织。
虽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紧扣“活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但还是留下诸多遗憾,如对学生的学习应形成规范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不只是教师简单的言语评价;该如何补充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架等。因此,还需不断地探索,以求更好地落实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