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引深阅读,综述启思钩玄要

2020-07-04黎晓玲邹影雯张胜刘文岩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章节整本书乡土

黎晓玲 邹影雯 张胜 刘文岩

一、案例简介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学习综述,是广东广雅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例基于上学期《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规划与初步实施,以如何读、读什么为主体,以思维导图软件为主要教学载体,体现了整本书阅读教与学、读与写、疑与答的“PDCA质量管理闭环”过程:制定计划——引导动员——批注读写——综述深化——阅读训练——答疑交流——迁移拓展——总结点评,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整本阅读、文本细读、读写结合等的教学理念,将指导阅读方法贯穿其中,达到“思维导引深阅读,综述启思钩玄要”的教学目的,以期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提升阅读理解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及自我阅读体验,系统掌握精读、略读等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2.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运用关键词思维导图脉络梳理法,掌握各章节思维脉络与思想要点,学习文本精读的关键词阅读法、思维导图梳理法。

3.通过老师示范梳理文章思路与思想体系,系统了解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深刻分析与理论阐述,为自己分析社会、了解国情提供思想理论工具与思维工具,从而多角度地认识中国乡土文化。

4.通过合宜的阅读训练命题设计与读写训练设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思维能力。

(二)文本与学情分析

《乡土中国》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论文集,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术专著”[1],适合作为中学生了解中国社会、认识中国现象、认识“中国特性”的重要理论参考读物。不过,《乡土中国》毕竟与当代中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隔阂,作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及书中的国情都与当下差异较大,且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阅读起来难度较高。这些都对教师设计和实施《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构成了挑战。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1.知识讲授:因为是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以老师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聽讲、记笔记、在指导下定时定量进行解题训练及写作反馈。

2.示范引领:由于本课题重点在指导阅读方法的传授,以及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脉络梳理,所以重在示范,给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范本。

3.师生互动:居家在线学习,绝对不可以离开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交流互动,才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及思维思想状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给予相应的指导。以师生互动为基础,引导学生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考深度。

4.PDCA质量管理闭环法则: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质量管理规划与实施法则,确保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

5.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早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高效方法,其思维可视化、知识系统化、思维条理化、重点突显化等特点极其突出。

(四)过程规划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学习综述”的教学设计是高二年级上学期整本书阅读计划的延续、总结与提升。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阅读质量管理过程,因此在制订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整体计划时,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PDCA质量管理闭环”理论,对整个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PDCA质量管理”规划,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校正),在学习引导过程中,本着师本互动而教研、师生互动而引导、生本互动而读写、生生互动而探究的原则,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整个规划共分8个阶段,即“制定计划——引导动员——批注读写——综述深化——阅读训练——答疑交流——迁移拓展——总结点评。”其中1、2、3阶段已在上学期初步完成,所以本次线上教学的起点是“录课综述”,重点在于引导读法、示范归纳、启思深化、综述精华。“PDCA质量管理闭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不断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2](图1);本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虽是有始有终的,但各个环节前后衔接,不断精进,且本次阅读的经验可用于后续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也是一可持续的“闭环”结构(图2)。

1.制定计划,师本互动,深化教研(Plan,上学期已完成)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规划时,特别注重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落实,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绘制思维导图,争取读懂文本,梳理全书纲目,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并从作品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作品,与他人分享。

2. 阅读指导,师生互动,深入引导(Do,上期完成)

在老师们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制定明晰计划之后,便开展深入而有效的阅读动员,在动员中给学生宣讲计划,讲解阅读的意义及评价办法。

3.批注读写,生本互动,细读文本(Do,上期完成)

学生自读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配合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指导他们写旁批、点评和随笔,鼓励他们密切关注自己的阅读思维轨迹,记录自己的阅读结果和思维结果”[4]。唯有切身体验,学生才能探索出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4.录课综述,归纳梳理,师生授受(Do+Check)

在上学期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身的阅读体验,但对《乡土中国》的学术思想、学术价值与论述逻辑可能认识不足;新冠疫情也迫使线下课堂搬至线上,师生、生生之间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此时,以微课的形式,提炼精华,讲解要点,不失为深化阅读、启发思考的有效方法。

录课综述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整本书阅读“怎么读”?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包括标题法、目录法、关键词法等等;二是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读什么”,运用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对各章节主要思想观点及行文脉络进行梳理,并简要介绍作者在书中所运用的思维工具,以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本次课例的主体核心部分,共录课100分钟,分三个在线学习时段供学生学习。

5.听讲训练,生本互动(Action调整校正)

听完微课之后,学生将结合《乡土中国》具体章节内容,进行配套的阅读理解训练。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纠正(Action),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6.答疑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Action)

学生在完成答题训练之后,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质疑答疑。针对上一环节的训练题进行讲评释疑是讨论与互动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结合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由《乡土中国》的文本走向现实生活,思考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激发、支持学生对文本的独到见解。

7.迁移拓展,思维写作,生本互动(Do)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建构个性化阅读与鉴赏的经验,也要提供契机,促进表达与交流的深度体验”[5],因此,读后写作必不可少。本次阅读活动也结合微课视频以及相应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拓展与小型写作探究训练,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小论文创作。

8.总结点评,师生互动,活动闭环(Check+Action)

最后由老师结合学生的整体阅读、训练、思考、探究、写作的情况进行总结点评。这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升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阅读《乡土中国》的经验运用到其他学术著作之中。

三、教学实施

本次在线教学,就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学习综述的整体计划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实施:

(一)录课综述

如上图所示,录课综述主要解决“怎么读”和“读什么”的问题。“怎么读”即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读什么”则要梳理文章的脉络和要点,以及论证观点的思维工具。《乡土中国》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析名字、标题。名字,是书的核心、书的眼睛、书的命脉,了解名字是深入认知的第一步。从汉字的字形切入,结合其本义和引申义,分析“乡(鄉)”与“土”的内涵,便可明确《乡土中国》的研究领域和基本思想。

2.知人论世。课程简要介绍了作者费孝通的写作背景、经历、思想、意图和身份,了解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强调学术界对《乡土中国》的赞誉,突出其学术价值与阅读意义。

3.借助目录,梳理提纲。目录呈现了章节关键词,是全书的骨干,是书名的重要分解与内涵细化,为本书梳理了提纲。

4.把握关键词。课程向学生明确了关键词的标志,比如标题词、高频词、陈述对象、主题词、出现在首尾位置的中心词等等。看目录也是把握关键词的有效方法。

5.基于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法、结构梳理法。本课程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行文脉络和思想要点,既是一次精彩的示范,也为学生深化阅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明确论证手法、思维逻辑。读书的根本在于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论述问题,要做到这三点则必须掌握作品的论证手法和思维逻辑,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因果追问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出现象或问题,追问原因,直达本质。比如乡土社会为什么不需要文字。层层追问找原因,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

②層层铺垫说理法——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个思想观点,不得不先进行其他相关知识铺垫,将背景知识讲明,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无为政治”一章节,要先进行权力概念的介绍,最后才推导出自己的观点。

③中西比较法——几乎所有章节,都是在进行中西方互相参照比较分析。既丰富了内容,拓展了视野,又突出了主题。

④类比推理法——由一种现象到同类现象的类推,大量举例,增强说服力。

⑤比喻、引用等论证说理方法——化抽象为形象;使语言更加生动等;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阐述“基于关键词的思维导图法和结构梳理法”时,便引出了本部分的第二个问题——“读什么”。全书共14个章节,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书的内容结构,特将14个章节,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梳理,整合成三个部分:

1.乡土社会总论。这部分包含《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个章节。

2.乡土社会的格局特征与社会秩序。这部分包含了《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四个章节,分别对应“差序格局”“道德人伦”“家庭家族”“男女有别”四组关键词。《差序格局》介绍了乡土社会以私人为核心,如波纹一般往外推的同心圆式的社会格局,在这个格局里,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亲疏作为区分的标准,形成人际关系网络。以“差序格局”为基础,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也注重“由己外推”“克己复礼”,重视私人关系的维护而缺乏团体意识;家庭中,父子是主轴,夫妻是副轴,家族是长期绵续的事业社群;事业的经营需要纪律来维持,需要稳定的环境,因而排斥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夫妻之间往往相敬如宾却感情淡泊。

3.乡土社会的统治特色。这部分包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七个章节,围绕“礼治与无讼”“社会权力”“血缘与地缘”“从欲望到需要”四组关键词展开论述。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乡土社会中的人们自觉遵守礼治秩序,却排斥法治,视诉讼为洪水猛兽;违法不见得是败类,失礼往往视为败类。“社会权力”对应的章节有《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分别介绍了“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四种权力类型,其中“教化权力”是安定的乡土社会中最常见的。《血缘与地缘》从“血缘”和“地缘”入手,讨论乡土社会的商业发展——血缘社会讲究人情,人与人之间忌讳算账,发展商业无从谈起;地缘是血缘的投影,无血缘的外来人难以插入原有的社群,但却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可能。《从欲望到需要》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行为支配方式、行为特征、存在形式和社会特点,指出了乡土社会向现代化蜕变的趋向,即从“欲望”走向“需要”。

(二)阅读训练

听完微课之后,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习题根据《乡土中国》的篇章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1.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乡土中国》文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梳理整合的能力,阅读文段主要来自《乡土本色》《再论文字下乡》《礼治秩序》等章节。

2.立足于本书的主题,选择《“差序格局”探源》《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等相关论文供学生阅读,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推理、实证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提高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水平。

(三)答疑交流

答疑交流既包括了答疑环节,也包括师生、生生之间对某些现象和问题的讨论,不仅要纠正学生对文本认识上的错漏,更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質。

(四)迁移拓展

本环节衔接“听讲训练”和“答疑交流”,布置探究型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梳理整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迁移拓展,辩证看待社会现象,并运用文本理论加以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特别设计了下面的迁移拓展写作小训练,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当下,学有所用:

(五)总结点评

阅读活动的最后由老师结合学生的整体阅读、训练、思考、探究、写作的情况进行总结点评,本环节分为以下三个版块:

1.总结收获,对照自查。结合学习目标,设计“《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收获清单”,让学生对照条目,自查达成情况,完成自我评价。

2.分析数据,指引方向。以广东广雅中学高二(3)班和高二(6)班为样本,阅读理解每道题的平均得分率在44%到70%之间。其中,模块一的得分率为63%,模块二的得分率为55.5%,即课内阅读得分高于拓展阅读。可见,学生对《乡土中国》文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效果较好,但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仍有不足,接下来的学习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3.点评习作,促进反思。作文点评包括了上学期读后感和本学期探究性写作的评价。由学生的习作可发现以下优点:①对乡土社会的理解与描述比较到位,懂得运用《乡土中国》的理论、相关历史知识解释现象和材料。如,郑智明同学对两段材料的解读相当到位;赵海琳同学的文章《差序格局下的思想》提到了“聚光灯效应”以及“人的自卑问题”,论证“差序格局”对人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下笔前如何观察,如何思考。②能做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部分同学的作品论述精准到位,是议论性文章的佳作。刘欣美同学的《论文字下乡的必要性》与周奕朗同学的《法治外表下的礼俗社会》论述层层递进,语言精练,可圈可点。以两位同学的作品点拨谋篇布局的方法,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当然,也存在以下缺点:①部分习作囿于文本,多讲理论,少谈感悟,读书感悟变成了文本复述。②极个别同学对《乡土中国》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这本书所提及的内容很多已经过时,甚至将此书打为“糟粕”。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总结

1.务实有效:由于运用了新颖严谨又富于动态完善的现代企业质量管理PDCA闭环法则,因此整个教学的开展实施显得务实有效,计划得以逐一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完善,不为计划而计划,一切为学生的学习而调整改善。

2.激发兴趣:由于充分运用了思维导图软件,把整个书本14个章节的行文脉络与主题思想、价值观念进行了动态图示化展示,给学生极强的科技感与新颖感,再加上讲解时充分结合现实生活,语言生动幽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听讲兴趣。

3.富有深度:由于本次教学课例是学习综述,不是简单的文本内容复述,不是泛泛的文本讲解,而是运用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的文本章节概述与总结梳理,对学生而言既条理清晰又富有深度,让学生在自读感悟之后又听到老师非常清晰而又切中要点的讲解,更受思想的启发。

4.广受赞誉:由于形式创新、内容新颖,语言生动,结合现实,本次课例一经推出,便深受老师同学好评。

(二)教学反思

1.基于学情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教学规划极其重要

所有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本质上都是一个质量管理活动,只有对学情分析透彻,运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才有可能制定出更合理更高效的教学活动规划。现代企业对质量的追求就是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的教育领域应当充分地吸取。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规划周严、灵活机动、有始有终、有序有效的特征。

2.基于思维导图与关键词的现代知识讲授法值得发扬

本次课例充分运用了思维导图组织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以关键词而形成的归纳方法,让学生纲举目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次学习综述,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这是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指导最大的不同,因为经验问题,仍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4.阅读后的习题训练,需要精心细致

整本书的阅读训练,是一个难点。既要兼顾整本书要点考查,又要引导学生走向深阅读与精细化阅读,这二者如何把握,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深入探究。

5.对整本书的深度把握是一大难点

本次教学备课,难度很高。备课工作量极大,需要老师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工作量资源整合与思想梳理;对思想价值极高的论著,把握起来难度大,需要老师互相之间通力合作;对老师的学术素养与知识视野、思想深度是一大挑战,需要老师终身学习,自我迭代。

参考文献:

[1]李安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9(1):29-32.

[2]张强,于洪.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24-26.

[3]蒋新成.基于戴明环理论的“互联网+”教研[J].教学与管理,2017(17):21-23.

[4]王宁,巢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 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9.P100.

[5]王宁,巢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 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9.P98.

猜你喜欢

章节整本书乡土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乡土分外妖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