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课堂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07-04孙嘉琪
孙嘉琪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目前存在的不重视数学阅读的情况,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较薄弱。从数学阅读障碍的成因分析,教师可以从激发阅读兴趣、构建导读提纲、教授阅读技能、及时反馈分享四个方面入手制定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语言;有效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材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今,中考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在其中所占分值与比例也有所提高,这让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欠缺。因此,重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数学阅读。当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为辅。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大的压缩,几乎不会有教师准备一节数学课让学生阅读、交流、反思[1]。甚至于教材也常常被师生忽略,而教材中能引起重视的内容,几乎都是概念、公式。但是课程的改革,时代的变化,都要求数学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 阅读障碍成因分析
2.1 数学知识、生活知识欠缺
数学学习有连贯性,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必然会用到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对数学概念、公式的遗忘或者原有知识掌握不全面,一些学生在阅读时无法调取大脑中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服务,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生活中的知识欠缺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初中学生社会经验较少,不熟悉售价、成本价等生活中的词语含义,导致学习困难。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离不开生活中的知识。
2.2 数学语言的特殊性的影响
谈起阅读,人们往往会想到语文阅读、英语阅读,却鲜少有人提起数学阅读。数学语言的特殊性造成了数学阅读的障碍。如学生常因看不明白用符号语言叙述的题目条件而弄错题意;书写过程中不会使用符号语言,答题过程逻辑不通顺;听课时因不能正确理解符号推理而开小差;经常忽略文字语言或者符号语言等。
2.3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不重视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不适合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有的教师认为课程安排紧张,而学生阅读数学的时间又比较长,所以,没有必要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题即可,数学阅读没有文科阅读重要。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3.1 拓宽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在沪教版教材中,每一章节都有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第二单元有《中国古代的分数运算》,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有《用百分比看水的世界》,八年级上第十九单元有《<几何原本>古今谈》等。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或与中国历史结合,或与生活实际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2 构建提纲,把握重点难点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编制导读提纲,通过导读提纲类似于“脚手架”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自学。这是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一份导读提纲可以包括学习目标、课题引入、导读问题、学习检测、分享体会等部分。如针对沪教版六年级中的绝对值章节,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读提纲。
阅读材料: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1)小明、小丽的家离学校多远?(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
(2)小明和小丽的家距离是多远呢?你是如何求的呢?
导读问题: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这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表示数的绝对值。
(1)你能叙述什么是绝对值吗?4的绝对值是多少?-3的绝对值是多少?0的绝对值是多少?
(2)填表1。
(3)你能按照正数、0、负数三类,说出如何求它们的绝对值吗?
(4)数的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什么含义?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3 教授阅读技能
3.3.1 阅读精确细致
数学语言是高度概括的语言,具有简洁精炼的特质。特别是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很多情况下,改动一个字,意义就会发生改变,跳跃式阅读很容易遗漏重要信息[2]。如这道题:某工厂生产的200个产品中有188个合格,则这种产品的不合格率是多少?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已知合格的产品数量,很多同学都会直接求合格率,而忽略了求不合格率的如表2中记录的是海河去年某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六的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3m(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比前一天下降)。
试回答:本周哪一天海河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海河的水位最低?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
本题的考点是有理数的加减法,但是往往括号内的内容,“比前一天上升或下降”是容易被忽略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不管阅读量大小,一定要逐字逐句精读全文,理清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对于新出现的概念、公式等,更要反复阅读。
3.3.2 加強逻辑思维能力
有学者认为数学阅读的心理过程包括内化、理解、推理与反省四个阶段。数学材料的阅读总是伴随着推理。解答数学问题往往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或者从结论出发,或者结合两者,构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桥梁,这个思维的过程被理解为推理。如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BC交AB于点E,DE=4,BC=6,AD=5,求DC与AE的长。
分析:从DE//BC出发,结合已知中线段的长度,得到,求得DC的长,但是求AE的长,需要先求BE的长。
其实,结合平分线和平行线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到BE=DE=4,仍利用解得AE的长。
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已知条件,结合所求问题,找到因和果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有关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关系的分析与求证,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数学推理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巧做习题,多反思总结,特别是对于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要提倡一题多解。
3.4 及时反馈,分享阅读体会
教师要把数学阅读放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把握好课本内容,而不单单是跟着教师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阅读,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活跃氛围,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提出精辟见解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学生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思维碰撞。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希望能通过上述几个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抛砖引玉,促使教师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柏黎平.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2]邹广华.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